明朝萬曆年間,東昌府新和村有個阿公姓鄭,鄭阿公打了一輩子光棍兒,守著自家的果園,日子過得倒也湊活。
這年大豐收,看著滿園碩果,鄭阿公打心底裡高興,心想著今天又能攢好些銀子,舒舒服服過冬了。
他怕果子遭人惦記,還特意在園子裡搭了個小棚子,隔三差五睡在小棚子裡守著。
有天夜裡,果然有賊上門了。鄭阿公睡得迷迷糊糊時,突然聽見狗叫聲,他趕緊下床,跑了出來,看見一個高大的黑影一閃而過。
鄭阿公大聲喝道:“什麼人?竟敢在我眼皮子底下當賊!”
那黑影默不作聲,倉皇而逃,鄭阿公追了幾步,見那人跑了一段路後突然消失了,斷定賊是本村的。
鄭阿公似乎想起了什麼,回屋點提起燈籠,到果園裡照了照。
地上散落著幾個果子,和很深的腳印,看這地上留下的腳印並不大,更像是女人的小腳留下的,奇怪的是,賊人高大的黑影,並不像個女人。
鄭阿公皺起眉頭,捋了捋鬍鬚,心中疑惑不解,但也只好搖著頭回去繼續睡了。沒過幾日,賊人夜間又來了,偷竊之事與之前如出一轍。
這下鄭阿公可火冒三丈了,他把夜裡這事跟村民們一說,大家想來想去,村裡只有一人符合賊人的特點,這人便是村西頭的邢寡婦。
邢寡婦有3個兒子,最小的兒子才學會說話,因為家裡窮,一家人都瘦得皮包骨頭。鄭阿公越想越氣,那寡婦幹些什麼不好,偏要做這偷雞摸狗之事。
鄭阿公和村民們在村口議論起來,不一會兒,邢寡婦的鄰居劉阿婆,拄著柺杖從一旁經過,聽到眾人談及此事,臉色大變,忿忿離開了。
有村民低聲對鄭阿公說:“村裡就屬劉阿婆和那邢寡婦走得近,她定會回去傳話給邢寡婦,我看咱們還是小聲議論為好。”
鄭阿公為人直爽,大聲喝道:“人在做,天在看,難道還沒了天理不成,她敢偷,我還不能議論了!”村民們聽後,都連連點頭,還說這樣的人遲早遭天譴。
過了大半個月,連日下起了大雨,整個新合村都快被雨水淹沒了,村民們無處可去,只好暫時逃到山上再作打算。
邢寡婦先將鄰居劉阿婆背上了山,然後才顧上自己的3個兒子。兩個兒子也被帶上山後,村民們聚在山上往下看,想瞧瞧邢寡婦是不是偷了些寶貝要帶上山,卻只見到她揹著最小的兒子拼命往上爬。
突然,她腳底一打滑,連自己帶兒子一起滾了下去,跌落在水裡。她不善水性,使出渾身力氣才把小兒子推到岸上,自己仍在奮力掙扎。
小兒子哭著大喊:“救救我娘吧!”
村民們平時都對邢寡婦嗤之以鼻,這次更覺得她是遭天譴了,加之大家都是旱鴨子,沒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跳下水去救一個賊人。
鄭阿公也搖了搖頭,嘆道:“真是壞事做多了要遭報應啊!救不得,救不得!”
眼看著邢寡婦就要被雨水吞沒了,她的兒子們都哭成一團,劉阿婆跪下哀求道:“人多力量大,大家行行好,救救她吧!要不是為了我這把老骨頭,她也不會去偷果子。”
村民們都愣住了,原來,大家都冤枉邢寡婦了,她可憐劉阿婆孤苦伶仃,經常會去照應劉阿婆。
有次,她發現劉阿婆肚子脹痛,在地上打滾,才知劉阿婆是積食難消,已經好幾日沒有進食了。
邢寡婦心善,只可惜是泥菩薩過江,自家都吃了上頓沒下頓,自然是沒銀子幫劉阿婆請大夫。
她打小就聽大人們說,酸酸甜甜的果子能調理腸胃。想到鄭阿公家的果園碩果累累,邢寡婦無奈之下才去偷了鄭阿公家的果子。
眾人得知真相後,都深受感動,鄭阿公也知道自己錯怪邢寡婦了,趕緊喊大家幫忙一起找樹枝和繩索,嘴裡還唸叨著:“一定要救這麼個好人!”
村民們齊心協力,將樹枝捆綁後伸進水裡,讓邢寡婦緊緊抓住樹枝,大家再合力將她拉了上來。
邢寡婦得救了,眾人都迎了上來,誇她心善,好心的村民們紛紛給她送來乾淨的衣服和充飢的乾糧,邢寡婦看著村民們,感動得淚流滿面。
雨季過後,所有人都搬回了家,鄭阿公不僅給邢寡婦和劉阿婆送了兩筐果子,還給村裡每戶人家都送了些,邊眯著眼笑邊感嘆:“老話說得好,鄰居好,賽金寶啊!”
後來,好心的村民看邢寡婦一個女人帶3個兒子,日子太苦,還給她說了門親事,找了個婆家,往後邢寡婦和兒子們再也不飢一頓飽一頓了。
結語:
邢寡婦和兒子們都骨瘦如柴,即便這樣,從未因此偷別人東西,那兩次偷果子都只是為了劉阿婆,她自知偷東西不對,也從不為自己推脫,只是默默揹著盜賊的罵名。
直到雨季來臨,雨水淹沒了村子,邢寡婦落水之時,村民們才得知她有苦難言,偷果子實際上是為了幫助孤苦伶仃的劉阿婆。
鄭阿公從前視果園裡的果子如珍寶,最大的願望就是有個好收成,後來卻被邢寡婦和村民們的善行感動,親手將園裡的果子送到村裡家家戶戶,實在令人慨嘆!
人心都是向善的,村民們從一開始對邢寡婦嫉惡如仇,到最後眾志成城救她上岸,還對她噓寒問暖,足以見得邢寡婦的善心感化了大家,激勵了眾人的善行,看來真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