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藏品
提到宣德瓷器,最典型的特點當屬橘皮紋,以白釉為例,耿寶昌是這麼描述的:“宣德白釉不同於永樂,釉面呈乳白色,施釉較厚,並且有密集的小橘皮棕眼。釉面的這種特殊現象,在明代為宣德器所獨有。”
同時又說“釉質與永樂相比,仍屬細潤,但多橘皮紋。”他還說“宣德早期釉面與永樂一樣,尚無橘皮紋,而後增多;晚期出現潔白釉,又少見橘皮紋。”
從這一系列論述中我們至少可以讀出三層意思:一是宣德橘皮紋是明代獨有;二是宣德橘皮紋不是一直都有;三是橘皮紋在白釉上不一定有。
明初甜白釉
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白釉,昨天已經闡述了清琺琅彩專用白釉素胎的三個階段,分別是永宣白釉,仿燒永宣白釉和專燒白釉。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宣德的壇字盞。
琺琅彩專用白釉素胎
這是個極易被忽視的品種。耿寶昌老爺子在其《明清瓷器鑑定》中只提到了一句話“另有不具年號而以青花寫篆書“大德吉祥場”或楷書“壇”字的器物,亦為官窯器。”
不瞞您說,為了找關於壇字盞的相關依據,這本書我翻了一個晚上。好在有收穫。
臺北故宮藏品
據記載,壇字盞高58毫米,直徑109毫米,撇口圓唇,深弧壁至下略收,矮圈足。全器通施白釉,內、外口沿及⾜圈均青花繪弦紋⼆道,器底青花雙圈內書“壇”字,盞心青花雙圈內書“宣德年制”四字楷款。
臺北故宮藏品
查閱宣德器型,壇字盞屬於第四種撇口碗。
《明清瓷器鑑定》
盞胎骨勻稱,瓷質白堅細膩,白釉細潤腴厚,器形典雅,形制少見。
明《遵生八箋》記載:“茶盞惟宣窯壇盞為最,質厚白瑩,樣式古雅。”《博物要覽》亦云:“盞心有壇字白甌,所謂壇盞是也。質細,料厚,式美,足稱文房佳器。” 可見此類白釉壇盞自明中後期始就備受文人雅士的推崇。
拍賣價格
手裡有個壇字盞,我說它就是個仿品了,您也不必太糾結它的真假,更不用費力去打假。提出壇字盞,還是更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這個收藏型別。至於我手裡這個,或是您手裡那個的,真假並不重要。以下圖片僅供欣賞和研究。
壇字盞仿品
壇字盞仿品
壇字盞仿品
壇字盞仿品
壇字盞仿品
壇字盞仿品
壇字盞仿品
壇字盞仿品
寫到最後,我想起賴聲川老師在《戲劇新生活》中的一句話:做戲劇真的能賺錢,但你的目的是賺錢的話,可能就不可以。動機不同,結果也可能不同。
玩瓷器的樂趣在於探尋瓷器背後的歷史和文化,而不在於賺錢。全國有7000萬以上的收藏者,這其中有極少的收藏家,也有部分靠給人鑑定收錢或介紹賣貨的專家,也有不少一知半解就到處打假指手畫腳的偽專家,還有大量的或研究幾本理論書就投身收藏,或專心掃地攤積累豐富實戰經驗的收藏小白,當然,數量最多的還是國寶幫。
如果收藏的目的就是低買高賣賺錢的話,甚至是花幾百元就想著撿漏國寶能賣幾個億的話,全無樂趣可言,只會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以上文字和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帖,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壽山石痴的茶葉罐,一個喜歡挖掘瓷器背後歷史和文化的愛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