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收藏的你,一定記得歷史上這樣一群人。
唐太宗李世民大愛收藏書畫,生死不離《蘭亭集序》。
後周世宗柴榮酷愛瓷器,製造千古之謎柴窯。
南唐後主李煜開創金錯刀與撮襟書,好藏前代書畫。
……
這些故事我們已經聽得太多。
相較之下,我們似乎鮮少聽到關於女性痴迷收藏,為某一珍品追尋一生的故事。
但事實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總是相似的,在漫漫歷史長河裡,也有不少女性收藏家,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婦好】
她叫婦好,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巾幗女將。
她居住的古城後來叫殷墟,是中國考古學的“聖地”。
從她的墓地裡,出土了1900餘件文物,其中玉器數量高達685件。
當時的玉器均為帝王用玉,是極其稀缺的奢侈物品,婦好墓中如此驚人的數量,似乎與玉器的珍惜性背道而馳。
更何況,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還有一部分屬於新石器時代時期,比婦好本人還早了1000餘年。
在同時期的墓中我們再也沒有發現過數量和種類,跨度這麼久的玉器了。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婦好喜歡收藏這些東西,所以在她死後,商王武丁將其收藏的玉器全部入土陪葬。這也非常符合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觀念。
琮、璧、璜、戈、鉞、矛,我們現在看來神秘異常的東西,在數千年前也許就在婦好手中,被靜靜把玩。
【李清照】
她叫李清照,是極富盛名的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詞在百花爭豔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成一體。
但是你可能並不知道,她這一輩子,只想做一個文物收藏家。
她的一生都在收藏文物的得失裡面與各類不同的人打著交道,就連她的生平,也是在一本流傳下來的論收藏文物的書裡面寫有後述,才為後人知曉。
據《金石錄》記載,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的收藏有四類:青銅器、石碑拓片、古書籍、名畫。
亂世黃金,盛世古董。
國破家亡之時,再珍貴的文物都難逃流散的命運。
金兵入侵,李清照舉家向江南遷徙,但她收藏的古玩字畫、珍貴文物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帶不走,最後,在經過多輪裁選後,仍裝了滿滿15車。
而那些無法搬離的笨重青銅器和石碑,悉數湮沒在戰火之中。
此後,隨著金兵迫近,李清照被逼再次遷徙,途中,她儲存的15車珍品再次遭到洗劫,流失殆盡。
國破,家亡,物散,只剩下六筐書畫和十幾件小鼎,可惜,就連這些字畫,也在一個平凡的夜晚,被一夥有心之人偷走。
李清照的收藏品早就隨著宋朝的滅亡而消散,如今,我們只能在書中窺見她曾經輝煌的收藏曆史。
當然,也可能正是因為收藏,她才會在故紙堆裡,寫出如此動人的詩詞吧!
【元代大長公主】
她叫祥哥剌吉,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女。
她的審美與品位,可能是來自於其母親答己的培養。
答己喜歡繪畫,曾命楊叔謙畫《耕圖》《織圖》各12幅,由趙孟頫作題畫詩24首,又讓人譯成蒙古文。
受此影響,大長公主模仿漢人的賞鑑與收藏行為,於她所收藏的書畫作品鈐上私人鑑藏印,請文臣觀覽並書跋語。
1323年,大長公主在大都城南的天慶寺舉行了一場著名的文人雅集,漢人、蒙人、色目人齊聚一堂,鑑賞、品題她所收藏的中國古代書畫作品。
展子虔的《遊春圖》、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卷》、茉莉舒芳圖團扇、北宋趙昌繪製的《寫生蛺蝶圖卷》、王振鵬的《伯牙鼓琴圖 》等都是她的藏品。
雖然歷史記載中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大長公主如何影響元代帝王的漢文化修養,但從結果來看,她的侄子兼女婿、元文宗圖帖睦爾無疑是一位崇尚漢文化的皇帝。
她的收藏,不僅僅影響到了元代蒙漢文化關係,更為推動元代藝術史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大的作用。
我們不難發現,在過去,收藏往往只是社會上層人士的活動。
而現在,收藏越來越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熱愛,所以追尋。
如果你也喜歡這散發著悠悠古文明的物件,點選下方連結,來看看和你一樣熱愛這一門類的李國剛老師是怎麼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