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造型,品類繁多,形式多樣。在藝術風格上顯示出一致的端莊與嚴謹,秀麗與簡潔。這種典型的造型風格,不僅是出於當時人們對它的喜愛,同時也受到當時文化因素的影響,透過其外表形式,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宋代文化所培育的工藝細膩、溫潤含蓄的造型意識。
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重視文化的時代之一。上至皇帝官僚,下至鄉土土紳,人人關注文化,甚至直接參與文化創作。這就賦予了器物造型豐富的文化內涵,全面展現了其深刻的藝術韻味和美學風貌。
中國曆來講究“器以載道”,宋瓷這種典型的造型思想勢必會受到當時繁盛的禪宗思想的影響。朱熹說:“形而上者,無形無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狀是此器”,用“理”字來指“形而上者”,“器”的完美塑造必須近乎“理”,才能呈現出更具高尚的藝術境界。禪宗思想的影響讓宋瓷造型所體現的造型意識,提升了瓷器的藝術品位,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一 、何為禪宗?
禪宗是印度佛教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禪宗的禪是佛教中一種獨特的信仰取向和修持方式,是深受儒、道傳統文化熏習的中國人在接觸印度大乘佛教義理後,認識到自己心靈深處的奧秘,進而開發出的人生價值新天地。
“禪”是梵語Dhyana音譯“禪那”的略稱,漢譯是思維修、靜慮,即冥想的意思。用現代話簡要的說,禪就是集中精神和平衡心理得方式、方法。從宗教心理的角度看,禪的修持操作主要是“禪思”、“禪念”和“禪觀”等活動,以使精神凝聚的一種冥想。
唐宋以後,禪宗思想被文人士大夫所廣泛接受,這就為其在藝術領域的傳播滲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禪宗教義,以及所隱含的審美思想和藝術情趣直接或間接地融入到人們的創作思想當中。而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對藝術領域的影響。同時,禪宗所倡導的平靜淡泊、圓融靜和等禪境思想方法,與中國的傳統文人清談、靜心等心性不謀而合,這無疑成為其產生影響的直接原因。
二 、宋代瓷器造型的美學特徵
宋代陶瓷造型藝術的美學特徵,是與當時的社會心理和美學情趣息息相關的,受禪宗和理學思想的深處影響,宋代文人階層的審美趣味和人生情趣追求“平淡”之美。提倡溫厚、篤實、含蓄,反對巨譎詭、奇駿和張揚,崇尚典雅、平易、質樸、清談、嚴謹、含蓄的藝術風格。
1.高雅端莊的形態之美
作為一個審美概念,“雅”指的是一種恬淡、高尚、清新、雅緻的藝術風格。
這種藝術風格,我們可以理解為宋瓷比例勻稱、形體端莊的外在形式所賦予它的一種情感上的審美感受和審美情趣。我們知道宋瓷所具有的典型的修長、簡潔的造型特徵所體現出的正是一種高雅、端莊這美。這種高雅端莊不僅表現為外在的形體特徵和單純的造型意識,更表現了一種淡泊寧靜,能夠給人以心靈上的洗滌、情感上的釋放。表現了一種“寧靜致遠”,追求靜穆的審美思想。
宋代瓷器正是具備了這種“高雅”、“端莊”、 “優雅”之風格。
宋代瓷器的“高雅形態”還表現為一種超凡脫俗、傳神尚意之美。如果說唐代陶瓷的造型很容易使人們聯想起坦露胸臂、體態豐腴的綺羅人物,那麼宋代陶瓷的造型則很容易使人們聯想起長頸溜肩、婀娜多姿的晉祠侍女。宋代瓷器的造型略顯清瘦,比例簡潔勻稱,造型簡潔生動,裝飾清談,透出一種秀氣、雅緻之氣。沒有過多的繁文紋飾、沒有濃郁豔麗的厚重色彩,主要靠造型和釉色取勝,讓人在欣賞之餘不僅感嘆宋瓷造型這種有意味的形式所傳達出的審美意蘊和情感內涵。
如今存於河北定縣博物館的“龍首流淨瓶”是北宋早期定窯的產品。該瓶是典型的在造型形態取勝的一個典型器瓶。此瓶為小口,細頸,頸部突出有沿,肩部豐滿,肩上有一龍頭形流,另有弦紋兩道,圓足外撇。從功用的角度講,龍頭是注水用的,瓶頸的下部便於手握,二瓶頸上方的凸沿也便具有了防止滑手的作用。聰明的窯共將這一切實用的裝置都變成了審美細節,使整個器形變化得法、繁而不亂。最終以優雅的形態造型取勝。
其次還有還有典型的梅瓶、玉壺春瓶等,這些器物大多長頸、削肩、鼓腹,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但是,其頸部漸侈的瓶口與肩部漸闊的瓶身形成了一種恰到好處的相反弧度,就像而娜多姿的美人一樣,“增至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了,這種“有意味的形式”讓人產生一種妙不可言的快感。
俗是淺薄的,是不經文化積累沉澱、追風的。雅則是深厚的,經得起歷史推敲的。唯有如此,宋代器物造型才能最終達到“優雅“的境界,贏得後人對其的稱讚和收藏。
2.內斂含蓄的意境之美
宋代瓷器造型清秀小巧,挺拔靈活,獨特的造型特徵使得宋瓷給人以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之美,雖然大部分造型為生活日用器具,卻於不經意間透露出獨特的意蘊之美,亭亭玉立的造型不僅讓人聯想到婀娜多姿的女性身姿,達到了情與景的交融、意與韻的融合,十分符合禪宗的審美觀。
宋代瓷器造型與其他時期的瓷器器物造型相比,具有獨特的韻味和意境,唐代瓷器造型豐滿敦厚,雅拙並重,十分符合唐代時期的人的審美情趣和情感追求,元明清瓷器造型在發展了前代的基礎上也是造型各異,大方光彩。唯獨宋代瓷器造型張弛有度,意蘊深遠,有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深邃的境界之美。
三.禪宗美學思想是如何影響宋代瓷器造型的
禪宗美學是中國的佛教美學的代表,是堪與儒家美學和道家美學並列的第三大美學流派。如果說儒家美學主要以社會倫理為基礎,道家美學主要以宇宙自然為依據,來確立審美視角的話,那麼禪宗美學則側重以主觀心靈為基礎來審視美和藝術。禪宗以獨特的傳道和思維方式,使哲學思辨與審美和藝術創造聯絡了起來,開闢了審美和藝術思維的廣闊領域。
1. 禪宗“空寂”美學觀的影響
禪宗是一種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一項宗教思想,宋代瓷器的造型則是當時人們思想的一種表現載體,而恰恰當時由於文人收到禪宗思想空寂說的美學影響,使得宋代瓷器展現它獨特的審美意蘊和境界。
禪宗認為時間萬物都是虛幻的,不是真實存在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內心的一種假相,即所謂一切色都是佛色,一切聲都是佛聲。禪宗思想看物用的也是“一切見成”的空觀,即面對所有事物,不要去刻意留意或者說刻意為之,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宋瓷器物造型都是渾然天成,一切似乎都是順其而為,毫無刻意做作之為,這也就是一方面宋瓷所呈現出的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妙趣造型。
禪宗所追求的境界是無牽掛、空寂清靜。勢必影響到當時的宋代瓷器的審美情趣和觀照,不但宋瓷的造型優雅別緻,在禪宗思想的影響下,我們會發現宋代瓷器裝飾極少,這也是為什麼要突出造型的原因,只有裝飾的減少才不會影響造型所傳達的境界和意蘊,如果過多的裝飾反而會影響到其獨特的造型之美。
2.禪宗“有餘之韻“美學觀的影響
有餘之韻在禪宗中指的是追求語言文字之外的藝術韻味,中國從古至今歷來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立象以盡意。禪宗是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中國本土化的文化後所形成的一種文化思想,其中一個典型的特徵便是提倡“不立文字,以心傳心”。
正所謂超乎象外,中得心原,這些都與我國文學藝術創作所追求的言外之意有異曲同工之妙。以有限的語言表達無限的意境,在我國古代文藝美學中追求言外之意的思想很早就已經出現,如道家的老子很早就提出語言和意境的關係,這些禪宗思想的影響極大的推動了追求言外之意的美學思想的發展。
宋代瓷器的造型正是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透過寥寥幾個線條的塑造體現了意味深長的意境和韻味。 在宋代器物中,最有名的當屬宋代五大名窯,五大名窯器物的造型簡潔洗練,精緻韻美。其造型多模仿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隨造型相似但是宋代瓷器的造型在提煉上更加講究嚴謹,雖然造型形似但是所蘊含的意味卻是大相徑庭,完全沒了青銅器的恢弘氣勢,有得只是無限的韻味和悠長的意境。其次還有宋代的梅瓶造型,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以小口的小體量和腹部的大體量造成明顯的對比,在對比中又有大體量的統一,可謂造型獨特,意味深長。
中國偉大的美學家宗白華認為藝術創作在形式上與禪宗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古人繪事如佛說法,縱口極談,所拈往劫因果奇詭,超然意表,而總不越實際理地。”也就是說傳宗的言論思想往往能從簡單瑣碎的事件中闡釋出深奧的哲學理論。不僅體現在宋代瓷器的造型法則中,還可能涉及其他方方面面的藝術法則。所以要求“繪事不從求奇,不必循格,要在胸中實有吐出便是矣”。
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燦爛輝煌的時期,對於宋代造型的藝術法則來說,宋代的歷史地位更加的重要。隨著對我國陶瓷產品的研究以及對宋瓷的情有獨鍾,從禪宗思想為突破口著重研究了宋代瓷器的造型法則。相信透過對宋代器物造型形式的研究能對現代瓷器造型的設計能有一些新的啟示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