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房山道人、房山老人,大都(今北京)房山人,祖籍西域回鶻。佔籍大同(今屬山西),晚年寓居錢塘(今浙江杭州)。曾官貢補右司都事、江南行臺書侍御史、刑部尚書等,他為官清正廉明,甚得民心。
他能詩,工畫山水,初學二米法而別存氣韻,後又吸取李成、董源、巨然三家畫法,筆墨蒼潤,氣勢沉著,自成面貌。他的繪畫常被觀者評價為“元氣淋漓”。今所存《春山欲雨圖》、《竹石圖》,可以代表高克恭的畫風。
元代著名畫家朱德潤贊高克恭:“簡淡處似米元暉,叢密處似僧巨然,天真爛漫處似董北苑,後人鮮能備其法者”,與趙孟頫齊名,當時有“南趙北高”之稱。
除了山水之外,他還善畫墨竹,竹法王庭筠,風格近文同,聲譽卓著。倪瓚有詩讚雲::“石室 (文同)風流繼老蘇,黃華父子亦敷腴;吳興筆法鐘山裔,只有高髯(高克恭)不讓渠。”甚至有當朝畫竹第一人之美譽。
他筆下墨竹僅有《墨竹坡石圖》流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兩竿雨竹挺立於圓石間,石旁竹草叢生。用筆勁健有力,筆墨渾厚,濃淡相間。竹葉錯落有致,極富生機。整體畫作筆墨挺勁、清潤,可謂畫竹作品中形神兼備的佳作。
高克恭一生摯愛山水,尤其是來到南方以後,江南秀美的景色常常讓他流連忘返。高克恭現存的三十餘首詩,有近三分之二都是描寫山水風物的。秀麗的江南美景為他“師法自然”提供可能。做官之餘他常常對景寫生,這為他山水繪畫能取得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董、巨畫風,在五代、兩宋幾乎未受到重視,影響一般,之所以能夠在元代以後可以備受推崇、大放異彩,這與元初畫家的身體踐行息息相關。
高克恭可以說是在畫風中最接近董、巨二人的人。正因為他在繪畫上對董、巨、二米畫風的融合,才推動了元四家在繪畫上才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而他在元朝較高的官職與他無可挑剔的畫技,強化了文人畫在少數民族宦官中的地位,甚至影響了元代宮廷藝術。
高克恭的山水畫在元代藝術家中得到廣泛認同,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朱德潤說:“高侯以文章政事之餘,做山水樹石,落筆便見雲煙蓊鬱之象,真所謂品格高而韻度出人意表也。”王冕說:“國朝畫手不可數,神妙獨數高尚書。”書中所載寥寥數語,足以見得高克恭的山水畫影響深遠。
高克恭在繪畫創作中做到了“骨法有本”,既“工”且“淡”,並非“降格為墨戲者”,他脫落“凡骨”以董源為基礎,學習二米,參酌眾體,他的繼承和發展,使元代山水畫有了新的途徑。他代表了元代“寫實”、“求真”的繪畫樣式,突破對元代繪畫“逸筆草草,聊以自娛”的正規化,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