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清朝統治者就與蒙古貴族之間廣泛聯姻,形成了一項既定的國策。蒙古各部落也成為清朝奪取中原的一支重要戰鬥力量。孝莊太后就是來自蒙古科爾泌草原,康熙與孝莊祖孫情深,也就更加重視與蒙古各部的政治經濟往來。
康熙經常進行南巡與北狩,以前已交待過六次南巡帶給百姓的不幸,今天講講北狩。北狩指玄燁到塞外行圍打獵與巡省蒙古各部落,康熙把北狩作為團結蒙古各部和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以鞏固北疆的一項政務活動。木蘭秋獮是北狩的一箇中心內容,主要用來提高八旗將士的戰鬥素養,軍事力量一直是維繫王朝統治的基礎,每次秋獼後康熙即視察蒙古各部落。
清朝早期蒙古分漠南、漠北和額魯特三大部分。其中漠南蒙古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歸附了清朝,併為南下中原奪取政權立下汗馬功勞。而漠北喀爾喀與西北額魯特蒙古,雖然在清入關前就對清王朝建立了朝貢關係,但由於政治、軍事以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清政府對這兩地蒙古部落的管理一直比較鬆散。
清朝統治者十分重視同蒙古各部落的關係,將漠南蒙古劃為49旗,給各旗主領敕封爵位,發放俸祿,又與科爾沁、巴林、翁牛特等部落聯姻。康熙甚至將自已8個成年公主中的6個下嫁到蒙古各部,又利用北狩時機,舉行圍獵、宴筵、巡視、賑濟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蒙古部落的管理。當時規定木蘭秋獮時,蒙古各部落除選派獵兵、射手外,各旗王、貝勒、臺吉等貴旗還要分成三班,輪班到京朝賀後,隨圍木蘭。行圍結束後蒙古王公為表誠服還得向皇帝進宴。下嫁蒙古的公主,也就成了清政府與蒙古各部落的聯合紐帶。康熙北巡時曾多次賞賜下嫁公主及額駙,並駕臨公主府第,召見蒙古貴族。
康熙也注意瞭解各部落民情,每次出塞都掌握當地政治經濟情況,並常以賑災的名義發放錢糧。使漠南蒙古在清前期保持了一個相當長的穩定時期,為以後的平息額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叛亂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為了加強對漠北喀爾喀及額魯特蒙古的統治,康熙親自組織並主持了蒙古各部落的多倫會盟。
額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是一個狂妄狡詐的野心家。仗著有沙俄撐腰不斷挑起事端,侵擾兼併周圍的蒙藏部落,並不把清朝統治者放在眼裡。到康熙二十年初(1681年),噶爾丹已控制了青海西藏以及天山以南大部分地區並威脅到了漠北喀爾喀地區。
喀爾喀蒙古又分為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三部。康熙初年為了利益各部內鬥不斷。噶爾丹利用了各部之間的矛盾向額爾喀發動了侵略戰爭。康熙為了團結漠北蒙古諸部,保衛北部北疆,出兵並調動漠南蒙古各部參與平叛。康熙二十九年率軍親征,後因病返京未能親臨,戰前準備充分大敗噶爾丹,由於指揮不當,使噶爾丹率殘兵逃回科布多。
經此一役,噶爾丹元氣大傷。康熙為進一步加強清政府對大漠南北各蒙古部落的管理,防止噶爾丹捲土重來,決定舉行蒙古各部落會盟。康熙三十年玄燁再次出塞北巡,與喀爾喀三汗及漠南49旗札薩克(旗長)會盟於多倫諾爾。在理藩院的指示引導下,蒙古各部落王公分左右兩列朝見康熙。玄燁隨即賜宴,並再見召見喀爾喀蒙古各王公,接受他們提出的按照漠南蒙古範例,編立佐領的請求。康熙下令革除了喀爾喀諸首領舊有的蒙古封號,除保留土謝圖汗、車臣汗的汗名號外,其餘一律按清王朝的封爵制度,冊封王公、貝勒、臺吉等爵,各授札薩克,編佐領並大肆封賞,為徹底解決噶爾丹問題打下基礎。
透過以上一系列的北狩活動,清王朝團結了蒙古各部落,穩定了北部邊疆,加強了對蒙古各部的統治,康熙不愧為一代有為的政治家、戰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