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中第一條好漢李元霸,雙手拿著八百斤的錘子,騎馬超過音速,每秒能殺五十幾人。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的歷史中有原型嗎?
應該說李元霸的原型不止一個人,首先是李淵的兒子李玄霸。李玄霸有幾點與李元霸相似,都是李淵的兒子,都是年少身亡,都是沒有子嗣。有人說後世為了避諱愛新覺羅玄燁的諱,因此把李玄霸改成了李元霸。
李玄霸死時年僅十六,是李淵的第三個兒子,也是李世民的同母弟。李淵起兵的時候,李建成、李玄霸和李元吉都在外地,趕回太原城的時候,李玄霸被隋朝兵士捉住,被害身亡。
李玄霸雖然與李元霸名字類似,但是事蹟上差了很遠。
那麼,李元霸身上還有其他人的影子嗎?
應該說,還有一個人與李元霸的勇猛無匹較為接近,他就是李淵的侄子李道玄,李道玄死得時候才十九歲,作為主帥卻如同楊業被潘美出賣一樣,被手下副將出賣,身陷重圍,死於疆場。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李道玄是李淵堂兄李贄的兒子,武德元年李淵大封諸王,李道玄被封為淮陽王,授右千牛。十五歲就跟著李世民攻打宋金剛,在介州城率先殺上城樓,勇猛無比。
李世民十分欣賞他,賞物千段。後來李道玄又跟著李世民討伐王世充,連戰連捷。
淮陽王道玄,高祖從父兄子也。祖繪,隋夏州總管,武德初,追封雍王。父贄,追封河南王。道玄,武德元年封淮陽王,授右千牛。從太宗擊宋金剛於介州,先登陷陣,時年十五,太宗壯之,賞物千段。後從討王世充,頻戰皆捷。
——《舊唐書》
李道玄最出彩的時刻是他跟著李世民討伐竇建德。
李唐滅了劉武周薛仁杲之後,當時北方最大的幾個割據勢力就是李淵、王世充和竇建德。頗有三國分峙的態勢。而李淵此時正大舉進攻王世充,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頗有唇亡齒寒之感,於是應王世充的救援邀請,大舉進兵武牢關。
李世民留下李元吉圍困王世充,自己率領兵馬堵住竇建德。隋末紛爭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這個時候李世民的軍隊要以一敵二,既要防備王世充,又要堵住竇建德。
而竇建德剛剛擊敗孟海公,士氣正盛,傾巢而來,武牢關又是剛剛歸降李唐,形勢對於李唐來講,極為不利。
李世民派輕騎誘敵,讓李道玄領伏兵埋伏在附近,誘敵深入,一舉擊敗竇建德的先頭部隊,挫了竇建德的銳氣。
竇建德主力來襲,屯兵汜水。李世民假裝糧草不濟,牧馬河北,引竇建德來戰。汜水一戰,唐軍擊潰竇建德。在這場大戰中,李道玄表現突出。
李道玄揮戈陷陣,直出其後,第一個回合就直接殺透了竇建德的軍陣,敵軍擋者披靡。然後又從後往回衝突而歸,相當於把竇建德的軍陣穿了個透心涼,真有百萬軍中勝似閒庭散步的氣概。
李世民大喜,直接把自己的副乘良駒賞給了李道玄。李道玄得到李世民的備用馬之後,更是精神抖擻,又跟著李世民再次殺入竇建德陣營,再入再出。這個時候,竇建德軍陣中箭如雨下,李道玄身上被箭矢射的像刺蝟一樣。然而他仍然大呼酣戰,戰意陡生,控弦而射,無不中的,竇建德的兵士應弦而倒。這裡可以看出,李道玄雖然沒有傳說中的李元霸那樣神勇,但是也是勇猛無匹了,因此李道玄可以說是李元霸的原型之一。
竇建德至武牢,太宗以輕騎誘賊,領道玄率伏兵於道左,會賊至,追擊破之。又從太宗轉戰於汜水,麾戈陷陣,直出賊後,眾披靡,復衝突而歸。太宗大悅,命副乘以給道玄。又從太宗赴賊,再入再出,飛矢亂下,箭如蝟毛,猛氣益厲,射人無不應弦而倒。
——《舊唐書》
竇建德屯虎牢,王輕騎致賊,遣道玄伏以待,賊至,走之。戰範汜水,登南坡,貫賊陣出其背,復引還,賊皆靡,所發命中。王喜,以副騎給之。每赴敵,飛矢著身如猖,氣益厲。
——《新唐書》
很快,竇建德被擊敗,唐軍將竇建德俘虜,送往長安。洛陽王世充也向唐軍投降。李道玄因功被封為洛州總管,後改為總管為刺史。李世民也因為平定竇建德王世充而功高不賞,封無可封,李淵想出了一個“天策上將”的稱號,賦予李世民。此時,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這一年李世民二十二歲,李道玄也才十八歲。
竇建德的手下劉黑闥不甘心失敗,兩次掀起叛亂。第一次叛亂被李世民平息,接著又向突厥借兵,再次發起叛亂。
這一次,因為李淵不願李世民繼續作大,就沒有讓李世民領兵平叛,而是從皇室親族成員中選定了李道玄作為河北道行軍總管,與原國公史萬寶一起,攻打劉黑闥。
大軍在下博與劉黑闥軍相遇,李道玄依照李世民的戰法,自己率領少量輕騎突出,越過一片沼澤地攻打敵軍,並下令讓史萬寶帶領大軍隨後進攻。
年少將軍,勇氣萬丈,但是卻沒想到背後被自己人捅了刀子。史萬寶在李道玄輕騎突出之後,竟然選擇按兵不動……
在被手下將領催問時,史萬寶說出了一番細思極恐的話。史萬寶說自己奉了手詔,這次戰役名義上的統帥是李道玄,而實際的統帥是自己。
如今李道玄輕兵突進,而且前面是一片沼澤地,如果大軍竭力接應,難免不會陷入泥濘,不如以主帥餌敵,大軍待著不動。
底下人當然十分驚訝,而史萬寶卻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的這一行為“雖不利於王,而利於國”。這一番說辭真的讓人大跌眼鏡。筆者了一看到這裡都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萬寶與之不協,及道玄深入,而擁兵不進,謂所親曰:“吾奉手詔,言淮陽小兒雖名為將,而軍之進止皆委於吾。今其輕脫,越濘交戰,大軍若動,必陷泥溺,莫如結陣以待之,雖不利於王,而利於國。”
——《舊唐書》
很快,孤立無援的李道玄陷入了重重包圍,最終以身殉國,終年十九歲。唐帝國一顆冉冉上升的將星就此折戟沉沙。而史萬寶率領的唐軍也因為主帥身亡,而軍無鬥志,最終被劉黑闥軍打敗,史萬寶“輕騎逸”,幾乎全軍覆沒,僅他自己帶著少量人馬逃得性命。
李世民得知此事後,十分痛惜,他嘴上只能說,李道玄一直隨我南征北戰,看見我每次都是以輕騎衝陣,於是用了我的戰法,以輕騎衝突,可惜啊。
那麼這一懸案到底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看史書上記載說史萬寶與李道玄不協,因為李道玄此時才十八九歲,而史萬寶的哥哥史萬歲是隋朝大將軍、上開府、太平縣公。弟弟史萬壽是隋朝左領軍大將軍。他的年紀肯定是比較大了,出身也不弱,功勞也不小。讓一個將門世家子弟給一個十八九歲的娃娃當副將,不用說,史萬寶肯定是有情緒的。
這從史萬寶說的話中也能看到,他把李道玄叫做“淮陽小兒”,李道玄是淮陽王,而史萬寶說自己受了手詔,手詔上說淮陽小兒雖為主帥,而兵權卻主要歸史萬寶自己。
那麼,就憑這一點情緒,史萬寶就敢不服從主帥的調遣?而且,這樣做的後果是唐軍幾乎全軍覆沒,而劉黑闥勢力卻迅速擴張,盡收山東諸地,成為李唐勢力的強勁對手。而史萬寶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只是後期在史書中基本消失。
因此這一事件絕對不可能只是史萬寶的個人原因。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史萬寶所說的他是受了手詔,那麼是誰的手詔,從“詔”字而言,無疑應該是李淵的命令。應該說李淵是有可能會發出這樣的指令。比如唐初平定南方的李孝恭李靖組合,李孝恭是名義上的主帥,而實際主帥是李靖。從這個角度上說,李道玄史萬寶組合與李孝恭李靖組合類似,都是一個皇室親族名義主帥搭檔一個百戰名將實際主帥。
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軍之任,一以委靖。
——《舊唐書》
從這一點看,史萬寶收到這樣的手詔不是不可能。但是即便他有這樣的手詔,就敢不顧大局而讓李道玄孤軍奮戰,從而導致戰役全面失敗嗎?
在看看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中的記載,當時的唐王朝因為戰爭需要,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住的都比較近,彼此之間見面都是行家人之禮,甚至出入都可乘馬帶兵器。李淵的皇帝“詔敕”、太子李建成的“令”,秦王齊王的“教”是並行的,而底下官員百姓都不知道到底哪個是皇帝頒佈的詔命,哪個是太子的令,哪個是秦王齊王的教。
自武德初,高祖令太宗居西宮之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後院,與上臺、東宮晝夜並通,更無限隔。皇太子及二王出入上臺,皆乘馬攜弓刀雜用之物,相遇則如家人之禮。由是皇太子令及秦、齊二王教與詔敕並行,百姓惶惑,莫知準的。
——《舊唐書》
因此,史萬寶到底是受了誰的手詔,估計他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即使有這份詔令在手,他也不敢輕易拋棄主帥,做出這種不要命的舉動。
那麼,史萬寶一定是有其原因的。史萬寶是誰的人?這一點比較難以說清楚。但是,史萬寶曾經跟隨李建成討伐王世充,那一次李建成是主帥,李世民為輔。
從這一點上說,史萬寶至少是從屬過李建成的,李建成與他是有交集的。而李道玄是誰的人,很清楚。李道玄一直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可以說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在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將之後,李建成對這個弟弟的態度就有些微妙了。我們可以大膽揣測,李建成看出來史萬寶對李道玄作為主帥有不滿,而李道玄作為李世民的得力干將,是李建成心中的一根刺。為了剪除李世民的羽翼,李建成明裡發太子“令”,暗中提點甚至收買史萬寶,都是合理的。
結語:
可嘆大唐的一顆冉冉上升的將星李道玄,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死在了自己人的陰謀裡。雖然他沒有李元霸那樣誇張的武力,但是也是少年英雄。後人為了紀念他,從他身上汲取一些元素,創作出李元霸這個小說人物形象來。
墨石白灘層浪迆,川湧東邊,一道紅陽起。萬里山河青史壁。千年夢有英雄幾。
關注了一,讓我們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找倒映著紅陽的那一朵朵浪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