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1年9月召開的16屆聯大上,美國串通日本、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和義大利等國,向大會提出所謂“重要問題”的五國提案:任何關於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的提議為“重要問題”議案,必須經過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多數成員國投票同意方為有效。
在美國政府操縱下,“重要問題”議案在聯合國大會上獲得投票透過,繼“延緩審議”之後,成為中國重返聯合國道路上新的“攔路虎”。
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頑固阻撓,中國政府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尋求突破。未來的路該怎樣走?如何才能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爭取自己的發展空間呢?
01
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陳毅副總理陪同下,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對相繼擺脫殖民枷鎖的非洲國家進行友好訪問。
1964年1月9日,中國代表團受邀訪問尚未與中國建交的突尼西亞。為了歡迎中國客人,布林吉巴總統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但就是在這場宴會上,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
布林吉巴總統在歡迎演講中暗示著中突兩國之間,可能會因為社會制度不同產生摩擦,宴會現場的氣氛因此變得緊張起來。
當時周恩來總理在現場非常巧妙地給予了回應,中國、突尼西亞也許社會制度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求同存異,整體的國家之間利益是共通的,我們仍然可以尋求合作,尋求更好的正面相互的理解和支援。
周恩來總理真誠而得體的發言讓宴會現場的氣氛頓時輕鬆下來,人們透過他的發言,開始拋開成見,重新認識中國。1964年1月10日,中突兩國發表聯合公報,正式宣佈建立外交關係。
02
隨著中國代表團離開突尼西亞繼續訪問之路,他們將要面對的卻是一段難以預測的行程。
早在一週前,中國代表團接到一個讓人震驚的訊息,迦納總統恩克魯瑪遭遇謀殺。
雖然總統本人僅受了輕傷,但迦納局勢十分緊張。
中國代表團進行緊急磋商:去還是不去?
周恩來總理提出仍按原計劃進行訪問。他認為:不能因為迦納遇到暫時的困難就取消訪問,這個時候去才能體現我們是真正的友好。
中國代表團抵達的這一天晚上,恩克魯瑪總統在他戒備森嚴的臨時住地接待了周恩來一行。人們驚奇地發現恩克魯瑪身上穿的竟是一套中山裝。
這是他在訪華的時候,周恩來總理贈給他的一套中山裝。他要穿起來表示對周恩來總理的尊重,同時,他上來第一句話就說,歡迎您來,也欣賞您能來,這是對他的巨大支援呀!
正是在迦納的日子裡,周恩來對恩克魯克瑪談到了《中國政府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這八項原則,對中非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個八項原則處處為受援國考慮,中國的援助絕對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對不要求任何特權。所以這八項原則提出來以後,就非常有利於中國擴大在非洲國家中的影響。
周恩來、陳毅等人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的非洲十國訪問,拉近了我國同非洲國家的關係,增進了我國同非洲國家的合作與互信,開創了我國對外交往的新局面。
03
在1963年9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主席曾意味深長地說道:在美蘇兩國之間,有兩個“中間地帶”,一個是廣大的亞非拉國家,另一個就是歐洲。而在歐洲,他又特地提到了以戴高樂為代表的歐洲共同體。
中法之間,曾經因為中國支援阿爾及利亞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存在隔閡。但隨著1962年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這為法國和中國建交清除了最後的障礙。於是,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請前總理埃德加·富爾帶著他的親筆信前去中國,溝通中法建交的問題。這封信,叩開了中法建交的大門。
1964年1月27日,中法同時在北京和巴黎釋出建交聯合公報,公報只有短短45個字,卻震撼了整個世界。
中法建交,被西方媒體譽為“炸破冷戰堅冰的外交核彈”。它彷彿多米諾骨牌中倒下的第一塊,推動加拿大、義大利等其他西方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初掀起了與華建交的高潮。
隨著新中國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認可,曾經圍繞四周的森嚴壁壘也逐漸被打破,但國際形勢仍撲朔迷離,中國何時能重返聯合國,仍是個未知數。
敬請收看今天(10月27日)20:00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CCTV《國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