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的烹飪裡面,是非常喜歡使用醃製食品的了。比如泡菜就是川菜烹飪的靈魂和基礎了,幾乎家家都有一個泡菜罈子。因此,在這個基礎上,四川人的醃製食品,那真是是千變萬化的,令人讚歎不已。這也許是四川人自古以來,就物產豐饒,再加上四川本身又大量的產鹽。所以,吃不完的食物, 就用鹽醃製起來,透過時間的發酵,得到了另外的一種美味吧!
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四川人又要忙碌地進行許多食品的醃製工作了。因此,小編就整理出四川人的10種非常經典的醃製食品,以饗大家,還是排名不分先後。
四川泡菜
一頓典型的川菜,總要在最後來一碗米飯,米飯又總要配上一小碟下飯的泡菜。在四川人的眼中,除了西紅柿之類的不能泡以外,大部分的蔬菜都免不了“被泡”的命運。泡菜出壇後淋上一點紅油,或者什麼都不加,直接上桌,就是下飯佳品,也可以用於烹飪,比如泡豇豆炒肉末。
最符合四川家常泡菜的做法,就是常泡常吃,每頓飯都來上一小碟,經常往罈子裡添些新鮮的蔬菜。泡菜罈子能永久地流傳下去,只要常常往裡面添滷水、酒和香料。隨著時間的推移,裡面出來的泡菜風味會越來越好。你可以從老罈子的“母水”中分一點出來,另起一個新罈子。這樣一個家庭的味道,就透過這些泡菜罈子分到新的家庭中,小編家中的泡菜,就完全是從外婆那裡移植過來的。
臘肉
現在城市裡不讓燻臘肉了。但是四川的農村,還是保持著自燻臘肉的習慣,醃好燻好之後就掛在自家屋簷下風乾。按照傳統,燻肉的時間是在臘月,所以叫“臘肉”。四川臘肉風味濃郁,光是切一點兒放進簡單的炒菜裡就能增色不少,比如蒜薹炒臘肉,還有青椒炒臘肉等。
在成都東北邊有一些大山,最著名的是風景優美的道教名山青城山,那裡的人做臘肉一定要燻成黑色,在市場上一眼就能認出來。在蜀南竹海,小編吃過用竹葉燻的臘肉,味道實在太好了,那種香味至今難忘。最受歡迎的臘肉一定是“土臘肉”,用的是家庭放養的豬,高大上的名詞,就是有機豬肉。現今好的土臘肉,農村自己都不夠吃,偶爾有親朋好友,送一塊來,那真是無比的感謝了。
灌香腸
臘月裡的豬肉,除了製作臘肉以外,還要製作成香腸,每到冬季,一串串紅彤彤的香腸就掛在陽臺上或肉食店門前,紅是瘦肉的紅,但更是辣椒的紅。川味裡也有不加辣椒的清淡型別,一般稱為“家常味”——但對於地道的川人而言,如果香腸裡沒有花椒辣椒,便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即便肉質再好,也覺得不夠完美。
現今城市裡,都是買了現成的肉到菜市場裡,找專門製作香腸的店鋪製作,可以根據口味定製。但是總覺得不如四川農村裡面,親手灌製的香腸香。香腸可以上鍋蒸了切片,作為第一道冷盤,或者直接下酒,還可以切成小丁炒飯炒菜。許多家庭的香腸,都可以從年初吃到年尾。因此,香腸和泡菜一樣,都是四川人家庭中常見的醃製食品。
榨菜
雖然現在涪陵屬於重慶,但是川渝一家親,小編覺得在吃的方面,差別並不大,川菜是包含重慶的。所以說,重慶產的涪陵榨菜也應該有一席之地。畢竟重慶未直轄的時候,四川四大醃菜之中,榨菜是排在第一的。與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並稱世界三大名醃菜,也是中國對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筍)之一。其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前,小編去國外旅行的時候,只要看到超市裡的涪陵榨菜就倍感親切,味道又鹹又酸,十分的開胃,榨菜表面疙疙瘩瘩的,包著辣椒,口感柔中帶脆,非常好吃的。
大頭菜
大頭菜,口感有點像蘿蔔,加工方式和榨菜類似,通常作為小菜直接吃,或者撒在麵條或豆腐上。大頭菜經過醃製後色澤金黃、味鹹微甘、脆爽適口、香氣撲鼻,且十分耐儲存,能保持一年以上不氧化、不變質。
大頭菜的商業化量產歷史只有兩百多年,但據說是起源於公元6世紀的蘿蔔醃製手法。在四川的某些地區,這種菜還被稱為“諸葛菜”,據說三國時期聰明的諸葛亮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讓士兵們廣泛種植這種植物,因為便於儲存,被製作為軍糧。
冬菜
冬菜因其生產、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四川省最著名的就是南充冬菜了。冬菜是一種半乾態非發酵性鹹菜,多用作湯料或炒食,風味鮮美。把某種芥菜葉的嫩尖,晾曬半乾,與鹽和八角、茴香籽和陳皮等香料混合,在壇中發酵兩三年,成品用來炒菜或蒸肉特別好吃。
《南充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清嘉慶年間(1796至1820),順慶就有冬菜出售。”“道光年間(1821至1850),青居鎮老號鋪,製作冬菜,頗有名氣。”1981年南充冬菜在四川省“四菜”評比會上,以光澤油潤、清香脆嫩、風味濃郁取勝,評為全省第一名。
芽菜
誰也想不到,皺巴巴的深色芽菜,卻是擔擔麵、燃面、乾煸豆角等特色川菜美味的秘方。芽菜分鹹、甜兩種,甜辣味的要更聲名遠播一些。做所謂的鹹味白芽菜,把芥菜柔嫩的莖稈切成長條,陽光下曬乾後抹上鹽,然後放進陶罐中發酵幾個月。要把白芽菜變成著名的甜芽菜,就在上述基礎上多加個紅糖漿和花椒、八角等香料,把罐子封住進行二次發酵,大概需要一年左右,就有了芽菜那種富有特色的美味和深深的顏色。
據說,這種特別的手法是19世紀誕生於南溪。20世紀初,得到附近宜賓醃菜人的進一步最佳化發展。在宜賓周圍的古鎮中,還能遇到有人在販賣自家制作的芽菜,店鋪裡擺著高高的陶土罈子,開啟蓋子,那獨特的甜辣香味迎面撲來。
郫縣豆瓣
傳說這種美味的調味料誕生於一次愉快的偶然。明末清初,正值湖廣填四川時期,一個名叫陳逸仙的福建移民前往四川,帶了一袋蠶豆做路上的口糧。兩日陰雨,他的豆子都發黴了,卻捨不得浪費,於是就陰乾之後拌了一些新鮮的辣椒吃。結果豆子的味道出奇好,所以在四川安頓下來之後,他就開始繼續發酵豆子,遵循差不多的吃法。後來他在郫縣開了個廠子,生產的醋和發酵醬料遠近聞名。
陳逸仙的後代們說,他發明豆瓣醬是在1666年。這裡有點出入,據小編所知,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才有了辣椒在四川被種植的記錄。不管怎麼說吧, 從此以後,郫縣豆瓣就在四川落地生根了,也成了川菜裡面,不可缺少的神奇調味料,也是四川人家庭廚房裡的必備
坨坨豆豉
四川人的菜譜裡,對豆豉的使用很多,幹豆豉,水豆豉都有運用。小編特地選擇一種坨坨豆豉,距今已有幾百年以上的歷史了。以前很多成都菜市場都有賣的,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少了。小編覺得這種有技藝的豆豉,應該好好保留下來。
這是很美味的調味料,將黃豆發酵成豆豉,和煮熟後的紅薯泥、薑末、海椒面及花椒麵混合,搓成高爾夫球大小的圓球,再曬乾。曬乾後的圓球通常都會拿來粗粗地剁一下,加進炒菜中,增加鹹鮮味,回鍋肉裡用得尤其多。
鹽菜
鹽菜涵蓋的範圍很廣,凡是用鹽醃製法做的菜,都可以叫“鹽(an)菜”,各種新鮮蔬菜或野菜都可以用來製作鹽菜。出太陽的日子,四川人就會把切成條或片的蔬菜鋪在竹篾子上,把白菜葉子擺滿能曬到陽光的每一個角落。菜葉曬得半乾了,就揉搓一些鹽和香料進去,擺進罈子裡進行熟成。
簡略說來,菜葉曬得越幹,鹽加得越多,保質期就越長。有時候會把罈子倒放,這樣能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多餘的水分。最後做成的鹹菜會被直接作為開胃菜上桌,也可以下飯或用於菜餚烹飪。有一道很受歡迎的川菜就叫“鹹菜回鍋肉”。
談到四川人的醃製食品,除了歷史悠久以外,還十分的有藝術感,幾乎每樣醃製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因為實在是變化萬千,風味多樣。小編選取10樣,都覺得意猶未盡。剩下的不如請朋友們,在討論區留言好了,看看四川人還有哪些特色的醃製食品呢?
(文中所用圖片部分來自網路,有版權需求的請聯絡作者刪除!)
本文由浪漫的何必問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