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一碗豆花、一碗米飯、一碟蘸料,一頓豆花飯,是多少重慶吃貨的最愛呀!
重慶的“河水豆花”是用黃豆浸泡、經過磨漿、濾渣、燒漿點滷等工序而成。
磨豆漿這一環節,傳統來說,需要浸泡大豆、粗磨大豆、細磨大豆、加水過濾等環節,主要需要準備傳統石磨和合適的濾布,總之一條,最終得到的是生豆漿。
接著將過濾好的豆漿上鍋燒開,其間切記豆漿泡沫不用去掉,最後都會變成豆花。
用滷水,即熬鹽剩下的鹽滷點豆花,這個過程是關鍵,需要將少量膽水和適量豆漿混合,然後用勺子一點點地將混合點入豆漿中,直到豆漿出現沉澱,即是豆腐花。這個過程動作要慢,手法要勻,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
現在開始壓豆花,用竹蘿輕輕壓豆腐花,使其凝固成整體,老嫩合適。壓榨時,力道適中均勻,用力過大,豆花即變豆腐。用力過輕,豆花則不能凝結成塊,用筷子夾不起來。
必不可少的蘸料,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而製作了,油辣子、蔥花、薑末、鹽、黃豆、榨菜……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點滷是最大關鍵的一環,如點滷的手藝差,點出來的豆花量少質量差;高手點滷,點出的豆花量多質優。
在重慶的大街小巷、車站碼頭,隨處可見豆花館,而豆花館常常掛出“河水豆花”的招牌來招攬顧客。為什麼這些店家都爭掛“河水豆花”的招牌?那我們今天就來擺一哈“河水豆花”的來歷。
舊時的重慶,城內沒有自來水,人們製作豆花用的水是長江、嘉陵江挑來的水,故名“河水豆花”。
後來,城內雖然安裝了自來水,製作豆花的水早已不是真正的河水了,但是人們長期以來叫慣了口,約定俗成,“河水豆花”一名便一直沿用了下來。
豆花又稱豆腐花,它是在豆腐製作過程中發展衍生出來的一個品種,其製作方法與豆腐的製作方法頗為相似。中國的豆腐製作始於漢淮南王劉安。
古人做豆腐的方法,在《淮南子》一書裡就有詳細記載:“豆腐。凡黑豆,黃豆皆可為之。”造法:“水浸硊碎、濾去渣、煎成澱,以鹽滷汁就釜收之。又有入缸膏末收者。”
今日重慶人制作豆花的方法,與古人做豆腐的方法大同小異,可謂古風猶存。
重慶人常在生日推豆花,以豆花飯宴請親友,據說推豆花象徵磨去“三災無難”。
來源:莫奈的小島微信公眾號、品味江湖微信公眾號
本文來自【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