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易筋經》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籍。現實中,《易筋經》是一種內外兼練的醫療保健養生功法,經常練習可以起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練習易筋經對我們身體的好處。
預備勢
透過預備勢動作,可以寧靜心神,調整呼吸,內安五臟,端正身型。
第一式韋陀獻杵勢
運用平心靜氣、斂神的原則,結合人體的內景生理,經絡氣脈,透過兩掌相合加上精神內斂動作,使人體氣定神斂、氣機均衡。這就是古人所說“神住氣自回”的功法要旨。同時還可以促進機體的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加強血液的迴圈、促進疲勞的消除。
第二式韋陀獻杵勢
透過兩臂充分的舒展,配合立掌外撐的動作導引,能有效梳理上肢經絡的執行,還可以調練心肺之氣,提升肺的功能,加強肩、臂的肌肉力量,促進肩周圍關節的活動功能。
第三式韋陀獻杵勢
透過兩臂向上撐開並推舉、同時兩腿提踵的動作導引,可以有效調理三焦之氣,充分發動三焦和手足三陰五臟之氣,調節肩關節的活動功能,提升上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強肌體的穩定性,促進全身的氣血迴圈。
第四式摘星換鬥勢
透過陽掌轉陰掌(掌心向下)的動作導引,同時雙眼注視手掌掌心,意守命門,能將發動的氣機內收並沉入腰間兩腎與命門穴,達到強健腰腎、延年益壽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加強頸、肩、腰等各處的活動功能。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勢
透過扭動腰部並活動肩胛,可以很好地刺激背部夾脊、心俞、肺俞等穴,達到疏通穴位和調和心肺的作用;透過對四肢的鍛鍊運動,可以有效促進軟組織的血液迴圈,提升上下肢的肌肉活動能力。
第六式出爪亮翅勢
中醫有“肺主氣,司呼吸”的說法,透過手掌和雙臂的前後伸推和屈收,不斷的進行開肩挺胸的肢體導引,反覆開闔雲門、中府等穴位,加強人體和外界的氣體交換在胸中的交融,從而改善呼吸功能和全身氣血的執行,進一步提高胸背部及上肢肌肉的力量。
第七式九鬼拔馬刀勢
透過身體的扭動舒展等運動變化,促使全身真氣開闔,按摩脾胃,強壯腎臟;還可以梳理通暢玉枕關、夾脊關等要穴,提升頸、肩、腰、背部肌肉力量,提高人體各關節的活動能力。
第八式三盤落地勢
透過屈伸腿部並口吐“嗨”音,可以在胸腹之間對應地升降體內氣機,達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目的;還可以提升腰腹部及腿部力量,壯丹田之氣、固腰腎之元。
第九式青龍探爪勢
中醫有“兩脅屬肝”“肝藏血,腎藏精”的說法,其二者同源,透過左右的轉身探手以及身體的前屈扭轉,可以使脅肋部不斷地鬆緊、開合,起到疏肝理氣、調節情緒的功效;同時還可以提升腰部及腿部肌肉的活動能力。
第十式臥虎撲食勢
中醫有“任脈為陰脈之海”的說法,其統領全身陰經之氣。透過虎撲使身體後仰、胸腹伸展,能有效的牽拉人體的肢體、軀幹,可使任脈得以疏利和調整,同時還可調節手足三陰經,改善腰腿的肌肉活動功能,起到強壯腰腿的作用。
第十一式打躬勢
中醫覺得“督脈為陽脈之海”。透過機體的逐節牽引屈伸運動,可以使頸、腰、膝以及胸腹等肌肉產生緊鬆緊的運動變化,通暢督脈,使全身經氣得以發動,達到提升陽氣、強健身體的作用;還可以極大地提升腰背及腿部的活動能力;“鳴天鼓”可以醒腦、聰耳、緩解大腦疲勞。
第十二式掉尾勢
透過身體前屈,同時抬頭、掉尾並左右屈伸,調節任、督二脈及全身氣脈,改善、強化腰背肌肉力量和脊柱的各關節肌肉與韌帶的活動功能,此勢過後全身氣血通暢,心情平和。
收勢
透過上肢的上抱和下引,引氣歸於丹田,使全身肌肉、關節得以放鬆。
任何一項運動對身體的益處都不是一蹴即就的,需要堅持練習!
我是堅持為大家科普醫學知識的於春泉醫生,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關注或點贊,也可以轉發給您的家人或朋友觀看此文,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