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體育圈內有這樣一條新聞引得各方的關注,那就是我國康復醫學的知名專家、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院士、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勵建安院士在國慶期間成功完成了7天7個全馬的挑戰。
這位69歲的院士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人的適應能力和耐力潛能。網友們也紛紛對此評論,讚歎勵建安院士驚人的身體素質和超凡的毅力,同時,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如此巨量的運動真對身體沒有傷害嗎?
近日,在第六屆中國常州國際運動康復大會上,勵建安院士作了大會主報告,報告上他也提到了個人的馬拉松經歷以及對馬拉松的認識。
“7天7馬”的背後,這些事情您也應當知道。
一雙跑鞋
讓他體驗運動的益處
運動對臟器、骨骼、腦等各組織器官的好處想必人盡皆知,而2015年前的勵院士對運動好處的認知也主要在理論的層面。
勵院士的跑步生涯始於2016年1月6日,原因也是因為從2013年到2015年,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經常感冒,而且是嚴重的病毒感染,免疫力明顯下降。這時候,一個經常跑步的朋友送給他一雙跑鞋,於是他自然而然就開始了跑步。
2016年9月22日,在晨跑中,他不慎摔倒,右腳外側著地。檢查後發現第五蹠骨基底部骨折。
充分了解自己身體狀況,並且醫學知識紮實的勵院士心中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透過運動促進康復。
於是,他就開始了主動康復的自我實驗:
骨折十二天後,他爬上了紫金山;
骨折十八天後,他一瘸一拐地在徐州跑了10公里;
骨折後第70天,他參加了南京半程馬拉松。
2016年12月11日,骨折後的第80 天,他在廣州馬拉松上用時5小時54分,完成了第一個“全馬”。此時,他的右腳已經基本恢復。
就在2016年跑馬後,勵院士的體重減了14公斤,也減掉了跟體重關聯的一些健康問題,如高血脂、骨質疏鬆、脂肪肝等。他現在的骨密度已經相當於40多歲的狀態。特別是從跑步那一天開始到現在沒有過一次感冒,也沒有生過一次病。親身參與運動讓他切身感受到了運動給自己帶來的益處。
“運動是醫藥”
對健康的益處多
因為運動對健康的多重益處,所以我們常說“運動是良藥”。但會上,勵院士說他將之稱為“運動是醫藥”,因為但凡是藥就有副作用,運動這枚藥也不例外。如果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沒有全面的瞭解,缺乏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那麼很有可能在運動中受到傷害。
例如短期內突然進行大強度運動反而會降低我們自身的免疫力,特別是超過9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這也被稱為運動後免疫力降低的“開窗理論”。
一般在高強度長時間運動後2-3小時開始,機體的先天性免疫系統開始進入繁忙工作狀態,會導致免疫系統對外界抗原的抵抗力隨之下降。
因此,在此時更容易被病毒、細菌、真菌攻擊,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至運動後24小時。因此在運動時應注意控制運動強度,循序漸進,同時注意運動後的恢復。
很多人提起跑步就會說跑步傷膝蓋。
勵院士說:你們想太多了!合理的運動不僅不會磨損關節,還會使關節更強壯、更耐用,降低關節炎的發生率。只有3.5%的健身跑者患上髖膝關節炎,而那些久坐不動的人患上關節炎的機率則達到10.5%。不是跑步傷膝蓋,而是跑步不正確會傷膝蓋。
勵院士這幾年在比賽中幾乎沒有產生傷痛,也沒有因過度運動導致身體機能下降,這都說明運動量在可控範圍內。
勵院士也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瞭解人體運動的機制,掌握科學的運動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真正把“運動是醫藥”變成“運動是良醫”,享受運動帶給我們的健康和樂趣。
“7天7馬”
完賽的三個關鍵詞
縱觀勵建安院士從2016年開始跑馬的經歷:2016年完成1場全馬、2場半馬,2017年完成2場全馬、8場半馬,2018年完成13場全馬、9場半馬,2019年完成14場全馬、4場半馬,2020年完成10場全馬、7天7半馬。
這些跑馬經歷也反映了勵院士會上所提到的他完賽的關鍵:個體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秉持這三個關鍵詞從而以智慧的方式打造個人的健康曲線。
首先是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因為每個人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經歷都並非一樣,同時注意運動後的恢復,如利用拉伸、按摩、水療等方式進行跑步後的放鬆恢復,配合營養的補充,長跑後碳水、蛋白質及支鏈氨基酸都是需要補充的營養要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從勵院士的跑馬經歷我們也看出其運動量的循序漸進及這五年來的持之以恆。大部分跑者還是業餘愛好者,並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往往訓練量還不能跟上比賽強度。
雖然勵院士7天7馬的戰績著實令人羨慕,但我們也不能輕易效仿,這其中除了全面系統的訓練外,還需要對自身的恢復、配速設計有精準的把握。相信勵院士在七天全馬的挑戰中也對自己的配速做了完善的規劃。
勵建安院士希望能把在馬拉松比賽中積累的康復醫學知識和運動經驗,分享給更多人,讓更多跑者和普通人科學跑步,享受運動和運動帶來的健康快樂。
他的計劃是:“剛開始跑步時,我覺得這輩子跑一次馬拉松就心滿意足了,現在看來,跑100場馬拉松毫無壓力,我現在的目標就是100歲的時候,能酣暢淋漓地跑一場!”
跑步新手最好從走路開始
對於剛開始參與跑步的新手來說,切忌剛開始就進行大強度的跑動,訓練計劃最好從走路開始,逐漸過渡到走跑結合,最終過渡到跑。初級跑者準備進行跑步訓練時,首先要掌握以下幾項技能:
1.健步走
健步走是跑步的入門級運動,也可以理解為快走。健步走時應抬頭挺胸收腹,加快步頻,而非加大步幅,手臂彎曲呈90度隨身體自然擺動。
2.計時
跑步時我們應自己把握每次的訓練時間,如一次的訓練計劃為:①步行5分鐘熱身②跑步2分鐘+步行2分鐘,迴圈25分鐘③最後5分鐘步行放鬆,在訓練中如果有一個提醒功能的計時器,提前設定好時間,到點就可以提醒我們切換訓練模式。
3.心率監測
有些跑者也許會透過稱體重來看訓練效果,其實在跑步中的心率是衡量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所以在跑步過程中應關注自己的心率變化,新手在跑步中心率最好控制在儲備心率的50%-80%。
4.交叉訓練
在跑步初期最好加入一些如騎車、游泳之類的其它鍛鍊方式,這樣一方面能緩解單純跑步給腿部造成的衝擊,另一方面也可同時增強腿部力量。
勵院士還給跑馬選手們四個建議:
1.量力而行,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
2.做好充分的熱身,尤其是終點之後容易出現問題,完賽後至少走5-10分鐘,不要驟停。
3.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原則,加強平日的鍛鍊,不能貿然參加比賽。
4.確保自我感覺良好,若感到心慌、胸悶、頭痛、氣急、走路穩定性變差等則要立刻減慢速度甚至停止比賽。
綜合《揚子晚報》中新社、央視報道
來源: 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