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忘卻魚鱗同名抖音號、西瓜影片等內容整理之文字版
-------------------
大家都以為除了希斯萊傑能把小丑演活,不會再有第二個人能做到,但沒想到前兩年上映的Joker卻顛覆了大眾的認知,把dc裡漫畫人物硬生生拍成鞭打現實叩問人心深刻的藝術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我們有好幾個群,群裡常常討論價值觀和定義,什麼這樣算不算渣男,那樣算不算渣女,真誠和虛偽,善惡美醜人性扭曲都是如何如何,有時候那些例子連我都看的瞠目結舌。
但是在我的心裡,人心的明暗交界線是常常飄移的,心境常常會變,隨著環境擠壓起起伏伏,是一套自我保護和自洽的體系。
強如科學界明燈的達爾文也一生都活在道德困境裡,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群友的點菜,橫掃威尼斯,多倫多,金棕櫚電影節大獎的《小丑》一部描述人格分裂的頂級傑作,我會分兩期來講它,上集講電影,下集講成年人的虛偽,你一定會喜歡。
01
分裂的亞瑟,最終成為蝙蝠俠的宿敵
聊這部電影之前呢,我們先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因為裡面很多的鏡頭語言和燈光色彩都是這部電影能夠大獲成功的點睛之筆。
導演託德是一名懸疑喜劇大師,他的那個《宿醉》系列是我超喜歡的作品,《宿醉》系列場景和鏡頭設定精妙切換流暢,所以《小丑》能夠在畫面上達到那麼高的水準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小丑”這個角色最早出現在《蝙蝠俠》中,也就是希斯萊傑扮演的一個“撲克牌”式造型的反派,但這次《小丑》這部電影反而把小丑更加人性化了,沒有什麼超能力,就是一個普通的市井小民。
電影講述的是由傑昆飾演的亞瑟夢想成為一名喜劇演員,但奈何只能靠賣藝賺取微薄的收入,還帶著一位年邁的老母親,並且他患有狂笑症,任何場合都會控制不住地大笑,而他的每一次大笑,都是大事來臨的徵兆,也是他內心“小丑”的覺醒。
內心的小丑,是他的隱藏人格,一步步逆襲反殺,從幹掉三個混混、接著發現自己是領養子然後到幹掉自己的媽,現實一次次的打擊讓他對這個世界的美好一點點泯滅,內心的第二人格也一步步被仇恨滋養,最終殺死了善良的亞瑟人格,而成為一個恣意妄為的惡魔,成為蝙蝠俠的宿敵。
電影用了很多手法來表現,下面我簡單帶你拆解一下。
02
人格的自我保護,也是向死而生
影片在描述亞瑟生活的哥譚市時,畫面採用的是藍色調,沉悶,陰鬱,同時影射出亞瑟內心的情感,善良又軟弱的亞瑟,是一個社交人格,一直被壓抑,一直在受傷。
對比最強烈的是,亞瑟每天爬上那條陰沉的樓梯回家,跟後面“小丑”完全覺醒時樓梯的整個色彩差別,從陰沉暗黑到陽光明媚,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如果說以前是為了生存而賣笑,那“小丑”覺醒後的笑,是他真誠的笑,也從側面說明了,亞瑟已經接受了“小丑”存活於世的價值觀,跟他達到了完美的契合。
而這部影片的爭議一直很大,因為它傳遞的價值觀非常模糊,亞瑟在劇中的一句話:“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這部劇到底是一個小人物反抗不公的正能量,還是亞瑟徹底擁抱自己陰暗面的負能量,又或者是其他看法。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小丑”和亞瑟是同一個人,他們也根本沒有互換身體,只是亞瑟認同了“小丑”的價值觀,他選擇了跟自己和解,他在自我拯救,如果亞瑟沒有接受“小丑”,他可能會在無盡的絕望中了結自己的生命,接納小丑後的他第一次發自內心的大笑,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講,他已經實現了自我拯救,這也可以看做是為《蝙蝠俠》中“無信仰”的小丑埋下的一支伏筆。
我們上期說的側枝盲端也是這個意思,你壓抑什麼,什麼就獲得了動力,人人向死而生,我們在群裡分享的toc影片裡有一個觀點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叫:解放思想或者解放自我,首先得有思想,否則解放的,就全都是慾望。
03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丑,人人活著都像個笑話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丑”,它是我們的陰影人格部分,如果太執著於一定要去達到某些根本不現實的事,我們會很累,我們身邊的人或者是受到我們的情緒影響,也同樣很累,但又無法放棄,最終陷入了與自己抗爭的惡性迴圈,如果不能在幻想和現實之間架起一個可行性的橋樑,那這種幻想是有害的。
幻想中的自己是配角,現實中的自己才是主角,烏托邦的世界也根本不存在。
電影的最後也印證了這一點,隱藏劇情都在最後一幕,告訴觀眾,電影是假的,亞瑟是臆想,小丑的世界裡只有癲狂。
就是下面這個畫面,亞瑟身在一家心理診所,牆上的時鐘從片頭第一次出現在診所到最後幾乎都沒有變動過,之前的一切只是他的幻想,他最終回到了現實。
當清醒的腦子被一種叫做慾望的肥油灌滿以後,你所做的一切,也只不過是譁眾取寵,最後才明白那個小丑原來是自己。
過度幻想的背後,是對自己情緒的放縱,與其在脫離現實軌道之前,不如讓幻想呆在它該呆的地方,在現實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像亞瑟最後發現了自己,或者說是小丑找到了亞瑟,亞瑟不再需要那些外界的評價,不再需要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他要的就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在紛繁複雜的現實裡,環境的擠壓中,做自己,真的存在嗎?善良或真誠的人就應該被善待嗎?如果是,為什麼那麼多偽善的人笑到最後,成年人世界裡,人和人交往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你壓抑的,飄移的那一面,又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形成側枝,最後噴出劇烈的暗湧呢?這個跟我們很久以前在群裡分享過的哲學家笛卡爾著名的二元認知論有關,在下期我們稍微聊一下,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