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Q&A
神州
問答神州 特別節目
《中國經驗之網路安全》
中國科學院院士 潘建偉
如果整個網路都被別人掌握了,那就等於整個國家都被別人控制了。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 趙厚麟
我就跟歐洲國家的部長、大使們說,你們動不動就把Google等應用軟體拿出來反壟斷,但是你沒有任何可以跟它抗衡的產品、平臺。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雲鶴
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多大資料是很差的大資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它沒法追蹤到底下使用者的真實身份,它破壞了網際網路端到端的透明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方濱興
這個產業構成的是一種服務中心,這種服務中心,能夠獲取這個國家的很多核心資訊。
1969年10月30日晚10點30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名學生程式設計師,將幾個字母透過電子方式傳送至350英里以外的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研究所的計算機,隨後,系統直接崩潰,網際網路變革至此開始......
這樣的先發優勢,是否便利美國建立一家獨大的網際網路霸權?
1994年,中國才接入國際網際網路,近年來,中國逐步登上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的舞臺,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曾經在問答中談道:即使網際網路世界有一極霸權,也正在消亡之中 。
吳小莉:當時法國和德國對“稜鏡計劃”反應比較大,他們曾經也提出,要在未來建立屬於歐洲的網際網路,取代以美國為主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您怎麼看?
趙厚麟:現在歐洲沒有一套自己的系統,需要創新,可歐洲現在基本放棄了這方面的創新。以前,是歐洲人最早提出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的概念,但是在GSM以後,就再也沒聽到歐洲有什麼創新了。我跟歐洲國家的那些部長、大使們講,你們動不動拿Google來反壟斷,但你們沒有任何可以跟它抗衡的產品或者平臺,因此你底氣不足!中國這方面就比你們強得多,Google、Facebook、Skype,中國人一概不用,人家用微信,所以歐洲現在在技術發展這方面,已經是相對落後了。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
趙厚麟
趙厚麟:更重要的是,在很重要的國際重大事項的爭端方面,特別是網際網路管理方面,國際電聯一直長期介入,但是歐洲人在這方面基本不發聲,他把這個矛盾交給美國人和其它發展中大國,有時候,就會發生一些尖銳的衝突。國際電聯在這方面工作做得還不夠,我上任以後,密集地走訪了這些歐洲國家的首腦,他們覺得我的意見是對的,會積極配合。
吳小莉:有學者覺得,在網際網路世界中,沒有多極霸權,只有一極,就是美國這極。
趙厚麟:如果說有的話,這極霸權也在消亡之中,它不可能長期獨霸天下。
中國本土科技企業不斷崛起,不僅是在世界網際網路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更是把資料安全緊緊握在自己手中。資料安全涉及著個人隱私權、國家利益和政治博弈。歐洲國家對於資料保護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那中國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資訊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方濱興
方濱興:“資料為王”,誰擁有資料,誰就是王。歐洲有個GDPR(通用資料保護條例),就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這麼大的服務能力,所以它對別人的服務能力高度擔心,現在歐洲全部資料都在美國,所以需要一個特別強硬的法律來保護自己。美國確實太強大了,美國的產品滲透到全球,基本上就吃遍了全球。
但是在中國,如果美國產品接受中國的管理,就可以在中國合法執行,比如不能跟著傳播有害資訊等等,但美國並不接受,那中國就在這方面崛起了,中國發展出了百度、微信、優酷......
吳小莉: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方濱興:對。從這方面來講,中國自己的產業在無形中發展了起來。這個產業所構成的是一種服務中心,這種服務中心,能夠獲取這個國家的很多核心資訊。
大資料分為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和半結構化資料。“結構化資料”是指那些已經整合到足夠好的程度,能被機器可靠識別資料中的模式,換句話說,就是已經對大量繁雜資料進行了“洗滌”,去粗取精而形成的知識。
而如今,大部分的資料都是以非結構化資料的形式存在。中國資料質量現狀如何?資料質量的高低又將有何連鎖反應?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雲鶴
潘雲鶴:現在我們遇到的大資料,很多是質量很差的大資料,而且資料偏度太大。比如我拿到了很多資料,這只是一個方面的,另外一方面的資料根本沒拿到,這些問題都會反應到最後形成的知識水平上。人為什麼會逐漸地進化?因為人能夠用他學到的東西去指導後面的大資料智慧,人能夠不斷積累,把這些資料變成知識以後,再去指導後面資料的識別和鑑別,人有這樣的一個迴圈過程。
而在目前的人工智慧中,深度學習的過程還沒完全完成。現在只是把很多資料拿來進行識別和訓練後,變成了知識,然後用這個知識去識別東西,這個訓練過程十分依賴資料的質量。但是資料變成的知識,這個知識現在還不夠完整。人工智慧現在產生的問題,就是這個知識還不夠完整。等到我們可以把知識做到完整一點後,人工智慧的水平就會有一個新的提高。
曾經在傳統通訊技術中慢人一步的中國,在量子通訊中一路展現著領跑姿態。
在國際量子通訊領域,中國力爭到2030年左右,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訊網路,構建資訊充分安全的“量子網際網路”。2017年9月29日,長達2000多公里的量子保密通訊骨幹線路——“京滬幹線”建成開通。在與潘建偉的問答中,他說:一些傳統通訊技術的安全漏洞,在量子通訊層面是安全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
潘建偉
潘建偉:“京滬幹線”只是由本來點點不保密,實現到只有32個點需要保密的一個進步。從前我們用所謂的“專網”,專網只是一根光纖,光纖傳過來的中間點,別人都可以對你進行竊聽。所以“京滬幹線”由每個點都不安全,縮減成只有32個點是不安全的。
吳小莉:如果發生了特殊情況,中繼站可能被破壞,或者以量子原理來說,如果被篡改,那這個資訊就無效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潘建偉:比如你給我發郵件,這個郵件不只是透過一條線傳送,這是一個網路,如果這一條線路被別人給挖斷的話,我就從另外一條路走過來。
我們這套系統,有一個警示的作用。你這邊路如果有人在竊聽了,它會告訴你這裡的資訊不能用,然後資訊就從另外一條路過去了。所以可以非常方便地避免別人對網路的、對你的資訊的監控。但是有一條必須得保證,如果整個網路都被別人掌握了,那整個國家都被別人控制了,那就沒有辦法了,這是一個基本的通訊安全前提。
2019年,中國的IPv6活躍使用者數是1.3億,2021年8月升至5.51億。中國已申請的IPv6地址資源位居全球第一,這意味著中國的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
世界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電信網路詐騙的犯罪手法和手段變化。2021年的前五個月,中國共破獲電信網路詐騙案件11.4萬起,同比上升了60.4%。針對網路詐騙,IPv6扮演著什麼角色?
什麼是IPv6?
IPv6,即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地址推廣使用後,可以從根本上解決IP地址短缺的問題,被評價為“幾乎可以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編上一個網址”。IPv6現已被全球公認是下一代網際網路商業應用解決方案,是網際網路升級演進不可逾越的階段。
鄔賀銓:在IPv6之前,中國因為缺IPv4地址,所以很多運營商,包括BAT,首先用了私有地址轉換——就是說一個公有的IPv4地址,下面帶一批私有的地址。它沒法追蹤到底下使用者的真實身份,破壞了網際網路端到端的透明性,這並不是好事,但是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就不容易回頭了。
吳小莉:因為已經投入了大量的投資。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鄔賀銓:對,而且運營商會覺得,這樣也能解決地址的問題。當然,因為過去被公認為網際網路的變革會很快,所以一些科技工作者覺得,既然地址不夠,IPv6可能只是一個過渡,那乾脆等一等,直接跳用到更新的、更革命的下一代網際網路。但這麼多年發現, IPv6是在往下一代網際網路發展中無法逾越的階段。更重要的是,IPv6地址多了,可以做到身份關聯,雖然表面上影響了使用者的隱私,但實際上是更多地限制了不法分子利用過去私有地址的轉換,來遮蔽它真實身份的行為。
在美國,平均每個網民有6個IPv4地址,沒必要因為地址問題發展IPv6,但是美國人認為,為了反恐的需要、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也要發展IPv6。
在這點上,中國雖然走了私有地址的彎路,但是現在轉過來,5G、物聯網都需要更多的地址。此時不轉,更待何時?前幾年IPv6的全球發展並不快,因為有地址的國家不急於發展,沒地址的國家也沒看到這個發展的需求。
吳小莉:中國什麼時候能從網際網路的大國成為網際網路強國?
鄔賀銓:按照現在的規劃,希望到2049年、本世紀中葉,中國能成為一個智慧社會、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當然,即使我們成為網路強國,並不意味著別的國家不發展,我們不能說,達到跟美國一樣的水平就滿足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競爭對手你追我趕,更好地把網際網路惠及全球大眾。
編導:孟涵
編輯:馬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