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後,特斯拉即將過氣?或許因為這個市場觀點,馬斯克近日正焦慮的“懟天懟地”。
這一媒體觀點認為,因為對於發展全電車態度的改變,經驗豐富的傳統汽車巨頭有望在數年之內碾壓特斯拉這樣的創新車企。其實不僅是經驗豐富,大廠對合格動力電池產能資源瘋狂地爭奪本身就能抑制特斯拉產能的釋放。而在原材料漲價的傳聞之下,也傳來了動力電池或將漲價的喜訊,這無疑將利好相關上市公司。
萬億特斯拉和焦慮的馬斯克
10月26日,全球汽車租賃巨頭赫茲(Hertz)向特斯拉下了10萬輛的超級訂單。
利好訊息刺激之下,特斯拉股價飆升 14.9% 至 1,045.02 美元,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使其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
埃隆.馬斯克個人財富則一天之內飆升了360億美元,身家達到接近2890億美元,一舉鎖定全球首富的席位。
他在推特上回復基金 Gerber Kawasaki 的聯合創始人兼特斯拉股東Ross Gerber的評論時說:“這居然能影響特斯拉的市值我是感到很奇怪的。因為這對於特斯拉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提升產能的問題,而並非需求問題。”
對於全電汽車,影響其產能和續航效能的關鍵因素是動力電池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而特斯拉這些訂單能完成,還要依靠新款電池的擴產。
在10月25日,日本松下公佈了其4680原型電池,這一產品號稱能量密度提升了5%而成本大幅下降了86%。鐳射無極耳技術去掉了電池主要發熱部件,減少內阻之後的穩定性也要更高。特斯拉方面希望松下在2030年前將4680電池的產量提高100倍。而目前,則必須依靠現有動力電池企業產能鼎力支援。但是,目前即使是特斯拉需要臨時加訂單,也未必能得到滿足,因為產能早已排滿了,於是市場便傳出了合作有問題的一些傳聞。即使是中、韓大廠也不可能立刻新增產能,他們也有其他下好單的客戶。
未來,如果全球汽車巨頭全面轉戰全電車,那麼就會出現對動力電池巨大的產能缺口。
據市場機構EV Volumes統計,2020年全球汽車用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 17%,達到 137GWh;2021年上半年,裝機量累計達到115.1GWh,同比增長155.8%。
據悉,隨時間推移,全球動力電池供需缺口將持續擴大。全球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06千兆瓦時(GWH),而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千兆瓦時(GWH),缺口約18%。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到約40%。
由此,企業動力電池生產投資十分活躍,甚至造成了利潤被壓縮的情況,而且中長期看來,產能缺口漸大的趨勢不可逆轉,行業高度向好,甚至代表了未來投資的一條主線——電動車最終全面取代汽油、柴油車。
大勢所趨 傳統大廠全力進軍全電車
如今,特斯拉已經不是全電車的唯一選擇,而只是暫時的首選而已,更奢華的保時捷、賓士正瘋狂搶奪高階市場,而因為使用習慣,美國市場必將是福特的。
透過攜手動力電池廠商,豐田、賓士、福特、大眾目前已各有建樹,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之下,大多數廠商甚至宣佈不再開發新款汽油車型。全球汽車搞全電,正在成為“碳中和”大背景下的迫切需求和“政治正確”。
在美國本土市場,福特全電皮卡贏得了總統拜登的力挺,訂購量在開放首日便創下該款車的歷史記錄。皮卡是美國市場最受歡迎的車種,市場對全電皮卡的關注度非常高。而且福特的全電皮卡具有價格上的明顯優勢,福特猛禽F-150 Lightning的價格僅在39974-90474美元左右,摺合人民幣25.77-58.30萬元。
戰略角度,目前美國廠商選擇了與韓國企業密切捆綁的戰略,福特的合作伙伴是韓國的SK Innovation。而通用汽車則牽手了LG Energy。但電動皮卡目前的續航力仍不令人滿意,這意味著有高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仍有機會。
另一家被馬斯克“硬懟”美國純電動皮卡汽車公司 Rivian 在 9 月中旬正式推出了市場上的第一批電動皮卡 Rivian R1T,率先搶佔了美國電皮卡市場。Rivian 最近還申請了 IPO,尋求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高達 800 億美元,目標募資額高達 80 億美元。這樣的估值令馬斯克眼紅,如果募資順利,Rivian 將成為美股近十年來的第四大 IPO(前三家分別是阿里巴巴、Facebook 和 Uber)。
歐洲的大廠如賓士則投資了ACC,雖然其承諾到2030年將ACC的產能提高到至少120GWh。但預計到2025年才能開始向賓士供貨。在此之前,這些需求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商機和投資。
比如,上市公司孚能科技(688567.SH)便早於ACC獲得賓士等投資。據2021年3季報,營業收入近20億元,同比增長達299%,目前公司總資產已達177億元。除了賓士入股之外,連豐田背景的廣汽Aion 也是它的使用者。但是快速擴產可能也成為業績承壓的一個原因。透過攜手科技夥伴,該企業同樣擁有核心技術開發的能力,據Bloomberg報道,孚能科技和合作夥伴Group14開發的電池比目前汽車中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多出25%的能量密度,而特斯拉寄予厚望的松下4680電池能量密度增量目前只有5%。而且該企業也是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的重要開發者。國內能夠滿足大廠高階動力電池需求的供應商並不太多,因為動力電池還存在結構性的問題,產品規格、技術和產能都要滿足要求。
從賓士到豐田,從福特到大眾,前所未有地開始重視全電汽車產品的開發,也實現了產品的上市,能制約他們的就是動力電池的產能,特別是高階動力電池,這其中既有資源問題,也有技術迭代的考慮。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符合規格的企業,在技術升級的道路你追我趕,是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更是各大汽車巨頭需要放下身段拉攏追逐的戰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