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7日,以“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這場系統呈現“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重要成果和重大進展的展覽,盡顯科技魅力,吸引了公眾關注的目光。在這場大展上都有哪些廣東元素呢?
中國散裂中子源亮相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廣東近年來高度重視基礎研究投入與佈局。在成就展上的基礎研究展區,能看到不少廣東專案、成果的身影。
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科研成果“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便在該展區亮相。羅俊院士團隊歷時30多年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為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學領域的話語權、為物理學界確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的推薦值作出實質性貢獻。成果於2018年在《自然》上發表併入選當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9年寫入我國普通高中物理教材。
在該展區,建設在東莞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另一個明星展品,它就像“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
作為中科院在粵科研院所的代表之一,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兩項成果出現在基礎研究展區,分別為“細胞命運決定中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和“基因敲入亨廷頓病豬模型”,其中後者為該研究院與暨南大學合作併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為開發治療亨廷頓舞蹈病新手段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動物模型。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成就展上的區域創新展區亮相。現場展示分為四個部分,分別展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佈局、建設進展、粵港澳協同創新及未來目標等。
在該展區,公眾可以清晰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分佈、實驗室體系佈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點創新平臺等。根據展出內容,目前大灣區內已建設19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中國散裂中子源向港澳開放3臺譜儀,粵港澳協同創新不斷加速。
科技“亮劍”疫情阻擊戰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抗擊疫情,科研攻關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較早部署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應急專項,並且在病毒溯源、檢測試劑、疫苗研發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不少成為這次成就展上重大專項展區的明星展品。
其中,華大展出的“火眼”實驗室模型十分搶眼。疫情期間,“火眼”實驗室憑藉其所具備的病原檢測完整技術方案、成套裝置、服務平臺和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大規模應急檢測能力,為全國乃至全球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瞭解決方案。
在疫苗方面,廣東省4條技術路線疫苗都獲得了臨床試驗批件,其中深圳康泰的滅活疫苗獲得緊急使用,科技成果真正應用到了疫情防控一線。
此外,深圳漢諾科技研發的“LifeMotion心動力”體外膜肺氧合(ECMO)智慧急救系統在“臨床救治和藥物”板塊亮相。
實現“把影院搬回家”
省肥10%、增產10%……深圳企業大疆創新在成就展上帶來了一款農業無人機T30。據展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市面上一款綜合性能強大的植保機,搭載球形雷達系統,可全方位全天候探測障礙物,並可自主繞障或避障。
深圳企業光峰科技展出的D30鐳射家庭影院,則將影院鐳射放映廳採用的ALPD鐳射放映技術應用於家庭觀影產品,努力實現“把影院搬回家”,吸引了許多公眾體驗參觀。
進入這次國家級成就展的,都是科技型企業的優秀代表。
在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是現在乃至將來產業創新優勢的頂樑柱。據省科技廳統計,廣東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1.1萬家增加到2020年的超5.3萬家,數量穩居全國第一,並湧現了一批在國際科技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明星企業。在5.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內A股上市的企業超過600家;廣東近年來在A股上市的企業中,八成以上是高新技術企業。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