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哪裡呢?是出身嗎?是擁有資源的多少嗎?
都不是。
而是思維方式。
一個人,是富裕還是貧窮,一方面,是源於外界因素,可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維方式。
一個人,如果擁有富人思維,即使他暫時貧窮,也一定可以富裕起來;
反之,如果擁有的是窮人思維,那麼,即使暫時富裕,也難以長久維持下去。
接納不同的聲音
有的人,聽到與自己一致的聲音,便歡喜;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聲音,便心生排斥。
如此,則最容易固步自封。
所謂“君子常過,小人無錯。”
這裡的君子、小人,不僅僅是道德意義上的,更多的是思想境界上的。
君子聽到別人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不會立馬排斥,而是會細細思量,別人的言論,是否合理,是否戳中了自己的“思維誤區”。
如果經過思量,他們發現別人的反對、批判之聲,是合理的,那麼,他們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會很開心。
就像孔子說:“我真是幸運啊,如果有錯,別人一定知道。”
正是因為君子喜歡“以人為鏡”,來發現自己的得失,所以,當他們被人指出錯誤,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會很開心。
君子能夠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不同的聲音,所以,他們能夠不斷的“取人之長”,來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小人則不然,他們求同而排異,所以,他們是很少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也不樂意看到別人的長處。
久而久之,他們困在自己的認知裡,變得孤陋寡聞。
多角度思考問題
有一次,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一粒大葫蘆的種子,我栽種長成之後,其容量,能夠裝得下五石的糧食。
如果用它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不能承受自己的容量;割開它來做瓢,則瓢太大無處可容。
這葫蘆不是不夠大,我認為他沒有用,便把它打破了。”
莊子說:“你真是不善於使用大的東西呀。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蘆,何不繫著當作腰舟,浮游在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無處可容呢?
可見你的心,還是閉塞不通啊。”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外界的困境,而是我們僵化的思維方式。
在惠子看來,大葫蘆只能用來當容器,一旦它不能當容器,那麼,它便是無用的。
然而,莊子卻跳出了“容器”的用途,而把它當作腰舟來使用。如此,大葫蘆便起到了它的作用。
當我們遇到困境,有時候,不必非要走眼前的路。眼前的路不通,我們可以換個思路,透過其他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實現目標的方式,可能有千百種。如果拘泥於眼前的道路,就容易困於當下,難以前進。
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遇到問題能夠轉個彎,往往便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
擁有成長型思維
古人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但是,我們會發現,有的人,即使過了很多年,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舉止,也沒有絲毫改變。
這是為何呢?
因為他們缺乏成長型思維。
他們喜歡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來做事情,即使隨著時間的累積,他們也不會有明顯的進步。
真正厲害的人,擁有成長型思維。
他們知道,人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誰,天生就優秀。只要透過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思維繫統”,不斷地提升速度,自己也能變得和其他人一樣優秀。
按照原來的方式行路,他們可能一日可行十里路。
但是,他們會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方式,從一日,可行十里路,上升到一日行二十里、三十里。
真正優秀的人,他們快的,不僅僅是速度,還有加速度。
有人說:“思維的高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一個人,只有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維境界,他才能行穩致遠。
願你我,都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思維。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