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於是叔叔收留了他,但是每當到夜裡,叔叔總能聽見一陣陣的哭泣聲,這哭聲裡是那麼的委屈、想念和心酸,叔叔拿著手電筒前往哭聲的房間裡一看究竟,當一束光打在了那人的臉上,卻發現是自己的侄兒,原來侄兒又開始想念自己的媽媽,叔叔開啟燈光,跑過去安慰他,孩子,我明天就幫你去找媽媽。
侄兒是一個十九歲的大男孩,有人不禁會問,都這麼大的孩子還這麼矯情,哪有不獨立的道理,還一直想著媽媽?可是你有所不知,他是一個很特殊的孩子,因為他是先天的智障,或許你又會質疑,不就是個智障嗎?一個不懂感情的傻子,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這個孩子雖然天生智障,但是他的感情卻十分的豐富,他急切地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庭。
可是他的父親在一年前去世,母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拋棄了他,他變成了一個孤兒,但是他的親戚們見他很可憐,他便吃著百家飯長大,如今他住在叔叔家裡,可是終究不是他的家,他多麼希望有一天,他的媽媽能夠來接他,他沒有了父親,再也不能失去母親,所以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那個十幾年未見的母親身上。
他傷心地抹著眼淚,嘴裡一直在說“想媽媽”,叔叔安慰他說,不要傷心,我們都是你的親人,都會想著給你找到媽媽。其實從他的外表就能看出來,叔叔一家對他都非常地友好,特別是堂姐,一直在教導他一定要愛乾淨,所以他的衣服是乾淨的,鞋子是乾淨的,甚至他的臉上和身上都是乾乾淨淨的模樣。
叔叔帶著他來到了小姑家裡,聽說小姑家距離侄兒母親家比較近,所以說不定可以打探到一些訊息。小姑一見到這個孩子就開始心生憐憫,小姑喜歡這個孩子,而這個孩子也喜歡小姑,她作為小姑,看到孩子現在無父無母,弟弟又早早地去世,她不禁紅了眼眶,她說我那可憐的弟弟走的早。
談起過往,聽弟弟曾講過有關於弟媳的事情,當年弟媳突然提出去外面打工,說過段時間就回來,可是弟媳一去就好長時間,等到弟媳歸來的時候,居然帶回了一個男孩,後來弟弟才得知弟媳在外面跟別的男人生了孩子,弟弟也因此一氣之下就提出了離婚。
小姑這樣說弟媳,難道弟媳是這樣拋棄丈夫和兒子的狠心女人,侄子聽了之後,只是認真地聽著,在他的心裡,或許是想立刻見到母親一問究竟,直到小姑說,可以讓侄兒去他外公外婆的家裡問一問,而外公外婆的家就在小姑家的不遠處,等到輾轉來到了外公外婆家裡以後,外公笑著迎了上來。
外公說,“孩子,你來啦!”外公和藹可親地撫摸著他,他見到外公也是滿臉的笑意,原來他們之間早就見過面,因為他一直都是由幾家親戚輪流照顧,所以他經常住在小姑家,在小姑家的那段日子裡,他也經常的跑到外公家裡玩,而他的外公外婆也十分喜歡他。
原來大家彼此都這麼的熟悉,那麼孩子的媽媽現在又在哪裡?當問及到外公的時候,話裡明顯的隱晦,他吞吞吐吐地說自己的女兒和女婿都不太地道,說這麼一個可愛的孩子,夫妻倆壓根都沒怎麼管過,他這個做老人的,居然對女兒和女婿有著諸多的怨言。
說起女兒,孩子生下來之後就沒管過,一直都由外公外婆帶著,女兒在外面打工,沒有負一點的責任,甚至女婿也是一樣,兩人常年對孩子不聞不問,他這個做老人的,有太多的感嘆,特別是對這個特殊的外孫,他更加覺得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或許更多的是心酸吧。
說起女兒,外公只是提及早就嫁了人,但是生活上好像也不是很如意,所以在他看來,女兒也是過得很無奈。也是看得出來,他很喜歡自己的外公,從一進家門就一臉笑容,可是外公畢竟是外公,在他的心裡,還是想找到自己的母親,於是外公給他寫了一個地址,叔叔和小姑便帶著他去找他的母親。
走過一條彎曲小道,快到母親家門口的時候,他竟一眼認出了母親,那個正在彎腰手裡忙著活的四五十歲女人,就是他日夜思念的母親,他著急地邁開步子小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當大家一起來到了這位母親的面前時,這個母親連眼皮都沒有抬一下,依舊忙著手裡的活,大家都勸她不要再忙活了,看看是誰來了?
誰知道她理都不理,管他是誰呢?就算天王老子來了,跟她也沒有任何的關係,她繼續埋頭苦幹,大夥都勸她歇會吧,兒子都來看她了,就不要再忙了,可是她竟然事不關己一樣,就算天上下刀子都不能阻止她忙自己的事情。不知怎麼地,她突然衝著屋裡的人扯開嗓子大喊“幹什麼呢?還不出來幫忙?”
於是從屋裡立即竄出來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男孩幫著她端著口袋,她將手裡的東西朝著口袋裡裝下去,智障的他雖然有些情感障礙,但是他知道,這個時候就應該幫自己的母親幹些什麼,於是他手足無措地和那個男孩一起將大口袋給撐起來,誰知道母親故意甩開他的手,意思就是不讓他幫忙。
母親竟這般冷漠,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話說母子相見應該是很感動的畫面,可是一切都顛覆了判斷,這個母親對自己兒子的到來沒有任何的反應,好像和她毫不相干,等兒子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反而覺得很礙眼,張家的親戚都說,停下來吧,看看自己的兒子吧,孩子沒了父親已經很可憐了。
這時的母親陡然撒起潑來,說什麼也不肯接受自己兒子的到來,她句句都是責怪張家人,說為什麼要帶兒子過來難為她?她現在已經過地夠苦的了,怎麼張家人還要這麼不講情面?母親這般責怪,直叫張家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侄兒明明是她的兒子,她明明是一個母親,現在侄兒已經沒有了父親,這苦苦來尋親,怎麼全是推脫和不負責?
其實張家人並沒有要為難她的意思,孩子想媽這是人之常情的事情,可是作為母親好歹給孩子一些安慰吧,不僅沒有安慰,還那麼的冷漠,就算這個孩子不正常是個智障,但是你作為母親,有理由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嗎?張家人真的很不理解她這樣的直接拒絕的態度,張家人說給得了孩子基本的生活保障,可是這個孩子的心裡情感需求是這些做親戚無法給予的。
所以,他們懇求她能給這個已經不幸的孩子多一些心靈上的慰藉,可是無論張家人怎麼跟她講,也講不通她那顆堅硬無比的心,她只表示自己很無奈,沒辦法接受這個智障孩子,她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難,自己都照顧不了,所以她不想再帶個智障孩子在身邊。可是這個孩子終究是她生的,雖說已經有十九歲,可是他只有幾歲孩子的心智。
再說這個孩子有的是力氣,完全可以幫助母親分擔家務,所以他不是屬於那種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張家人無論跟她怎麼解釋,她都表示不願意接收這個孩子,可是這個孩子一直跟在媽媽的身邊,他多想媽媽能夠和他說說話,這麼多年以來,孩子一直想媽媽,而她這個媽媽從他兩歲起就離家出走,他再也沒有見過媽媽。
可是她卻反駁說,智障兒子住在外公外婆家的時候,她偷偷地去看過孩子,也跟兒子一直講一定要注重衛生,所以她和兒子之間並不屬於從來沒見過面,但是她覺得這樣就對孩子負過責任了嗎?只是偷偷地看他,就能給他母愛了嗎?張家人表示不理解,孩子現在這麼可憐,為什麼作為唯一的直系血親,她那麼的冷酷無情?
就在這個時候,屋裡的婆婆破口大罵出來,她指著兒媳就讓她滾,她說兒媳不要也罷,說她就是一個騙子,十幾年前嫁到他們家,騙他兒子說是單身,可誰知道結婚過後就帶回家一個兒子。原來,事情還要從她拋棄第一任丈夫和智障兒子開始。
因為第一任丈夫有打牌賭錢的壞習慣,當初她從孃家借來的好幾萬塊錢,她打算給丈夫做生意使用,可誰知丈夫卻一直沉迷於賭博之中無法自拔,不僅輸掉了孃家所支援做生意的本錢,還虧了好幾萬外債,夫妻倆因為這件事沒少吵架,又加上家裡還有一個智障的兒子,這樣的生活讓她看不到未來,於是她才一氣之下選擇離家出走。
接著,她離開之後外出打工,遇見了第二任丈夫,還與第二任丈夫又生了一個男孩,可是好景不長,她發現第二任丈夫也有這些不可原諒的壞習慣,天天不賺錢,只想著揮霍,於是她再次選擇離開,並且帶走了小兒子,後來她又找了一戶人家,這就是最後的第三任丈夫,她瞞著第三任丈夫,謊稱自己是一個單身。
沒想到,自己隔天就帶回來一個小兒子,丈夫被氣的揚言要趕她出去,可是丈夫又看在她已經懷孕的份上,就勉強的讓這個小兒子留在了自己的家裡,後來她就生下了一個女孩,直至現在,女孩8歲,但是,丈夫突然之間又發現她實際上還有一個智障的兒子時,丈夫激動地一拳打在了她的腦袋上。
她當時被打的摔在地上,痛了整整一個星期,丈夫被氣的七竅生煙,實在是接受不了這樣的女人一直變著花樣的欺騙他,她對丈夫的暴打,一直在忍耐,因為她有錯在先,不敢頂一句嘴,她也怕再次失去丈夫的依靠,再一次丟下女兒,所以她只有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咽。
婆婆天天對她指手畫腳,甚至指桑罵槐,但是她都不在乎,她已經知道,哪怕再重新換一任丈夫,生活困境依舊改變不了,而且還一個個的連累孩子們,所以她忍氣吞聲,她不計較丈夫和婆婆對她的咒罵,甚至是虐待,因為她無路可走,也無路可退。
可是眼前這個尋親來的智障兒子,如果她作為母親都不願意待見,那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接納他?他看著母親在發飆,在生氣,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母親一直在強調自己無能為力,又對第一任丈夫滿口的怨言,她說,當初談了好幾個男朋友,孃家人都不同意,她一氣之下就隨便找了第一任丈夫,也就是智障男孩的父親。
兩人認識不到四天就領了結婚證,後來就生下了智障男孩,她對丈夫打牌賭錢的事情不可容忍,再者又聽說家裡的孩子被外公外婆帶出了智障,她簡直五雷轟頂,當然,她也承認自己在懷孕一個月期間感冒過,所以她在醫院打了點滴,誰曾想這個竟然害了孩子的一生,現在想來也是十分的懊悔,她也覺得對不起孩子。
可是她堅決不要這個智障兒子,她說自己負擔不起,家裡已經有一個第二任丈夫的兒子和第三任的女兒,現在再來一個第一任的智障兒子,恐怕她自己都要瘋了,關鍵是現在婆家極力反對她,一心想把她趕出去,對於她第二任丈夫的兒子,婆家已經仁至義盡的接納他,如果再來一個孩子,想必這個家必散。
見母親王燦紅這般推脫,智障兒子難言以表,他一言不發的流著眼淚看著母親拒絕他的樣子,心裡無比的難過,就在這時,婆婆拿出掃帚,要把張家人統統給趕走,她說你們這些昧良心的人,就是想讓我們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她自己心裡也是十分的憋屈,自己的兒媳婦如此的欺騙他們,左一個右一個孩子尋上門來,她被氣得跳腳。
張家人無奈地只好將侄子給領走,回到叔叔家的他,堂姐一直要求他要疊好自己的衣服,如果母親願意要他,以後跟著母親生活,他就要有自己的能力照顧自己,不能給母親帶去太多的負擔,於是堂姐手把手地教他,一開始他也是很有耐心地自己整理衣服,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地學習,可是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太難了。
一個正常的人,學一遍也就會了,可是對他來說,二十遍三十遍甚至是五十遍,他都不能將衣物整理出來,他突然大哭起來,眼淚順著臉頰滴落下來,堂姐說從來沒見過他這麼傷心過,堂姐猜想,一定是這次去尋親,遭到了母親的拒絕之後,堂弟的內心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她抱著堂弟,不停地安慰著,自己也忍不住為他流下了心酸的眼淚。
至此,他忽然消失在了張家人的視線裡,堂姐怕他深受打擊想不開,與自己的父親一起去尋找他,等到屋前屋後搜尋了個遍時,才發現他一個人來到了一處荒廢了很久的空地上,他坐在廢棄的磚頭雜草叢裡,手裡拿著兩張照片,一張是爸爸和媽媽的合影,而另一張就是自己小時候的模樣。
他說這裡曾是他以前的家,自從父母離婚之後,家裡的房子因無人居住,荒廢坍塌在了這片雜草叢裡,他記得那個曾經溫暖的家,他想找回那個家,可是他怎麼找也找不到,只留下一些記憶在腦海,他說想爸爸,可惜爸爸已經不在了,他說想媽媽,但是媽媽又不要他,他真的很難過,他只是想要一個溫暖的家而已。
叔叔看著他,唉聲嘆氣了好久,決定帶著他前往大姑家一起商量侄兒的最終去留,可是當看到大姑的時候,大姑也是替他十分的著急和無奈,一聽說他的親生母親都不要他,大姑即刻犯難起來,她拉著侄兒的手,頓時感覺很是心疼。但是她作為大姑來說,感覺已經仁至義盡,這麼多年以來,自己的弟弟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把侄兒扔在他們家裡不聞不問。
侄兒在大姑家裡住的最長久,如今已六七十歲的年齡,已到古稀,他們認為再也照顧不了這個孩子,就連大姑父也表示,夠了,已經照顧的夠多的了,而孩子也都這麼大了,實在是負擔不起他的開銷和用度,再看看大姑家所居住的八九十年代的毛坯房,經濟也不容樂觀。
往常侄兒居住在自家,弟弟在外打工多少有補貼,等弟弟去世,家裡便落了難,他們表示也是沒有辦法再繼續收容這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卻成了一個難題。以前都是每家親戚輪流照顧,現在失去父親,沒有了依仗,他的去留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而大姑卻建議,還是要讓他的親媽去負責。
於是乎,叔叔及姑姑們又帶著孩子再次找到了他的母親那裡,但是母親依舊是之前推辭的態度,說什麼也不肯要這個智障的兒子,她為難的表達自己現在身在婆家的處境,如果她強行接受這個兒子,那麼她現在的老公勢必會跟她離婚,所以她不能再解散一個家庭,所以她只能忍痛割愛的讓這個智障兒子繼續在張家生活。
可是姑姑和叔叔們都不答應,一是沒有經濟能力,二是年老體衰,沒有精力去照顧,三是孩子就需要一份母愛。所以張家人都表示能力有限,沒有辦法再繼續照顧這個孩子,雙方一時之間都陷入了僵局之中,這個時候,過來村支書,村支書將孩子的母親拉到了一旁說,希望她能給孩子一個戶口。
原來,兒子都已經這麼大了還沒有戶口,父親與母親的不負責任,從來都是無人問津,因為考慮到特殊智障,直到現在的他都沒有接受過教育和工作,所以村支書考慮到孩子的父親已過世,希望孩子的母親能將孩子的戶口落在母親的頭上,可是這卻遭到了她嚴重的反對。
她說,不可能的事情,家裡的丈夫絕對不贊成,她直接就拒絕了這樣的要求,她還表示自己沒有錢來養活他,因為養活自己都困難,她還有另外一個兒子也要養活,總之無論如何,她都表示拒絕。無奈之下,村支書只好特殊事情特殊處理,決定將這個孩子的戶口單獨立在張家那邊。
可能是出於同情吧,母親拉著孩子的手,單獨來到了一邊,她向孩子訴苦,說這些年她過的多麼多麼的不容易,她說這一切都是他那個父親造成的孽果,她希望兒子能理解她目前的處境,也更加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去獨立生活,她說著說著便溼潤了眼眶。
兒子張俊也跟著哭了起來,這麼多年以來,他從未有過自己真正的家,即使是父親和母親,從未給過他溫暖,他不停地抹著眼淚,雖然他是個智障,但是他需要親情的呵護,渴望父親與母親的關懷,可是這一切他都從來都沒有得到過,他哭得那麼傷心,嘴裡還替母親說話,他說這一切都怪爸爸不好,如果不是爸爸這樣對媽媽,媽媽也不會被迫離開。
母親一直都在告訴他,不是媽媽不愛他,而是媽媽也有自身的難處,希望他能夠諒解,母子倆抱頭痛哭,真希望母子之情能在這一刻被定格,但是對他來說,又何嘗地不心酸不苦澀。他想要的只是一份母愛而已,但是母親卻偏偏不能給予他。母親一邊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一邊替兒子擦拭著淚水。
這個悲情的母親在最後一刻,不停地和兒子招手說再見,她也忽然意識到,畢竟是自己生了他,沒有負一點的責任,心裡也很是愧疚,她表示自己以後會多多的給孩子安慰與關愛。望著兒子的離去,她有太多的酸楚,其實她也想多多的給孩子一定的幫助和支援,可是她自己的生活就已經過的一塌糊塗。
都說母愛最偉大,正如高爾基所說,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所以,母親的關愛對孩子來說事關重要,特別是這些特殊的孩子,他們更加需要父母的關心和鼓勵,唯有父母的真情,才能讓他們在心靈上獲得足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