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喜歡立人設,給自己立,因為總希望放大自己最好的一面被人熟知;給別人立,彷彿透過一個簡短精悍的概括表達對其的瞭如指掌。擁有人設並不稀奇,如能打造人設後再超越人設,才是最難得的。
提起范成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中學時背誦的詩歌《四時田園雜興》,便給他立了個“田園詩人”的人設。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他生活的南宋,他的人設可是大名鼎鼎南宋四大家和外交官,但他從來不care這些,從詩人到旅行家,從外交官到歸隱田園,超越了一個又一個人設,活得恣意瀟灑。
這是公元1170年極其普通的一天。一位略顯纖瘦的中年書生身著布衣,頂著驕陽匆匆趕路。他時常鄭重停下,確認懷中連夜趕出來的奏章還在,然後繼續向金國皇宮深處走去。
這一趟凶多吉少,但是身為大宋臣民,他義不容辭。
故土重回,書生代表大宋而來,帶著誠意和謙卑。
(來源:攝圖網)
他回想起臨行前,與自家皇帝最後一次商談。
皇帝慈愛萬分:“愛卿,有個出差任務,我思前想後認為非卿莫屬!說起來也不是啥難事,咱們列祖列宗的陵園不是在金國手中麼,他們留著也沒用,你此去將地方要回來。”
皇帝委派如此重擔,書生一揖鄭重應下。
“還有一件,接受國書的時候我想更帥氣瀟灑些,能不能和他們說說,改改禮儀?”
“這……不如我也寫入國書。”此事不小,書生微微仰頭試探道,“交由他們考量。”
對話戛然而止,皇帝尷尬地搓搓手,“別別,這種小事就不要寫上去了,你私下和對方領導聊一聊吧。”
作為乙方,怎麼好同甲方爸爸談條件?這不是赤裸裸地等著被修理嗎?
日行千里,數夜奔波,書生終於到達。
金國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林立,最高領導金世宗端坐其上,看著遞上的貢品禮單,滿意地點頭。
書生孤零零地站在大殿之上,覺得氣氛剛好,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高聲道:“兩朝既為叔侄,而受書禮未稱,臣有疏。”邊說邊掏出懷中關於受禮的第二份奏章。
氣氛一下被打破,金世宗驚呆片刻,大怒道:“這是談判桌上早就訂好的內容,你個小官指手畫腳?”
兩旁官員見領導龍顏大怒,忙不迭地拿來笏板擊打書生。
板子不斷落下,書生跪立不動,直到鮮血、汗水浸溼大廳。
鬧成這樣,實在難看。皇帝差人將書生架回了賓館。
到了住處,書生依舊跪地不起,執意要將補充部分呈上。金國太子受不住這如同挑釁般的執著,揚言要讓書生身首異地。
太子兄弟越王顧全大局,善心阻攔,才使鬧劇落幕,書生得以歸國。
現實終究還是現實,領導交給的Mission Impossible(不可完成的任務)不如電影結局美滿,金世宗只同意歸還宋欽宗的梓宮,拒絕歸還前朝皇帝的陵寢,更改受書禮儀的事更是理也不理。
不過外交官的風度和態度代表著一個國家,不論結局,他們盡心維護國家的忠誠與勇氣都值得尊敬。書生的膽識和氣節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甚至連鄰國領導也對他稱讚有加。
百無一用是書生,頭腦和筆桿子能做到激情滿滿,但大部分都只能停留在“嘴炮”階段。像書生這樣,明知手無縛雞之力,卻前往政治前沿,以身試險,令人欽佩。
都說男人40一枝花,這朵“書生花”名叫范成大,在44歲時出使鄰國,靠著自身實力和勇氣,盛放得異常奪目。
范成大寵辱不驚,大概和前半生經歷有關。
明明是少年成材,十二三歲就熟讀經史,十六歲獻詩宋高宗就名列前茅,他本當在父母庇佑下成為一個普通而富足的官二代,而生活卻突然給了他磨礪的機會。
十七歲那年,范成大的父母不幸雙雙去世,官二代急轉直下成了窮一代。
可憐的小范不如蘇軾幸運,不僅沒有兄弟幫扶,還有姊妹等著嫁妝出嫁。他拆拆補補,湊足了老范家的面子,將姊妹們託付出去。
身無分文的他,孑然一身。
悲春傷秋是不存在的。一拍腦門,小范給自己找了個省心省力還省錢的去處——崑山禪寺。他還真耐得住,一待就是十年。十八到二十八歲,小范對抗住了寒窗苦讀的孤單寂寞和血氣方剛的青春躁動。
一天傍晚,父親的老友王彥光前來探望。“成大啊,十年了,可別忘了你父親希望你走仕途的遺願。”
燭光中,清雋的書生一臉堅毅,“是的,世伯。父命不曾忘懷,苦學至今,是時候了。”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28歲的范成大出山便一舉中進士第。
無父母依傍、兄弟幫襯,范成大在官場沉浮多年,靠的不過是自己的品性頭腦。
這樣鍾情官場的人,卻不是個毫無情調的“死宅男”。
遇到和妻子分別的日子,范成大提起筆,浪漫的情話就源源不斷,“君遊東山東復東,安得奮飛逐西風。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這樣唯美的詩句,居然出自一個在廟裡度過青春期的書呆子。
(來源:攝圖網)
十幾年的時光,范成大從底層員工做到了組織部司長(尚書吏部員外郎)的位置,不過屁股還沒坐熱,就出了意外。
當時的言官為了自己的kpi,隨便找了個理由參了范成大一本。
范成大又被趕回去看寺廟了。
直到好友諫言將他找回,才迎來了44歲時人生中的高光。
45歲,范成大被指派為靜江知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歷經生活的磨難和動盪,忙於工作的他又要出發了。
“老爺,咱們收拾收拾這就去上任吧。”
“嘿嘿,上任急什麼,世界這麼大,我先去看看!”
第二年,范成大從家鄉蘇州出發一路南下上任,從冬走到夏,歷時125天。
一月,他途經西鎮江,沉醉於山川盛景,題詩清江臺,“南來富壽岡,形勝此蟠結。岑竮戴高臺,欄檻了風月。蕭灘曳長煙,合草炯殘雪。江流當帶橫,練練浮木末……”寥寥數筆,寫盡清江臺的美景。
二月,他坐船在湘江進入衡山縣,被苕蕘半空的衡山所吸引,爬爬衡山,賦詩《步入衡山》:
二月底,范成大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夢如幻的溶洞和朦朧如畫的山水讓他流連忘返,一玩就是十五天。
一千八的常規路程,他生生繞到三千多公里,行程設計比起現如今的旅行博主不遑多讓。
玩爽了,范成大才安心入職,還順便將一路所行所見的遊記,編纂成冊,名為《驂鸞錄》。
四年以後,范成大調任四川制置使,後又任滿離職。
范成大捋捋鬍鬚,滿眼期待地對隨從家眷指揮起來,“來,讓我們驢友小分隊再次出發,順水而行。”
(來源:攝圖網)
從成都到杭州,范成大一行人沿著蜿蜒的岷江慢慢遊玩。
六月,范成大爬上秀美險峻的青城山,登頂後他遠遠看到了巍峨的雪山,情不自禁寫下《最高峰望雪山》:
他們又一路觀賞了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三峽、洞庭湖、赤壁、黃州、廬山等等美景聖地。
七月七日晚,范成大到了敘州(今四川宜賓),舟泊鎖江亭下。
他登上鎖江亭,見到滾滾流水,奔流不止,遙遙望去江對岸的已是別國他城,景還是景人卻已非故人,傷感不已,引杯自酌起來。那是一杯著名的酒,因為酒裡醉過杜甫的贊,獲過黃庭堅的嘆,是當地最著名的“姚子雪曲”。
酒引人醉,范成大情不自禁吟出一首《七夕至敘州登鎖江亭》。
在“我來但醉春碧酒”那句下面,喝美了的范成大還做起了註釋:這酒名我可沒有寫錯,我嘴裡飲的是杜子美四百年前贊過的重碧酒。他在《東樓》裡寫“重碧拈春酒”之句稱讚這杯佳釀,我看改叫“春碧”語意更勝。說不定改了名,這酒還能再火四百年!
飄香了數載,迷醉了眾人。范成大一語中的,經過數十代匠人的改進與傳承,重碧酒最終演變成了一款耳熟能詳的知名美酒——五糧液,而它火了遠不止四百年……
如今的五糧液依舊是我們餐桌上的一味珍饈佳釀,它承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代表著濃香純正的白酒風味,正信心滿滿地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味道和華夏風采。
急流勇退,最是考驗心性,因為人在得意時分很容易忘卻初心。
范成大前半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家庭變故、官場風雲、外事活動、加官進爵,獲得了領導的高度認可,一般人都會選擇乘勝追擊,站在高點享受人生。
但范成大偏不,他的生活裡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要去追。領導厚愛著這位充滿魅力的手下,但范成大還有夢想要去實現,人到老年,范成大連續上書五次請求退休,皇帝才同意他辭官歸鄉。
年近耳順的范成大回到了故鄉蘇州,全身心享受平靜閒適的生活,描繪家鄉風光。這個在鄰國朝堂上不卑不亢的大男子,時常身處田間地頭,感受樸實的生活樂趣,提筆寫起的田園詩,也是細膩動人。
回望范成大一生,在南宋四大家標籤下,他是個有血有肉、有自我追求的人。明明人設應該是腳踏實地的臣子官員,他卻偏要抽空仰望星空追尋自我;明明應該是忠君愛國的外交棟樑,他卻偏偏熱愛自然山水,歌盡田園風光。
(來源:攝圖網)
60多年的人生中,范成大創造了一個個奪目的人設,又親自超越了這些人設,實現了豐富斑斕的多維人生。
執筆:徐丹寧
統籌:李耀威 閆梅
編輯:吳芃
監製:梁豔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