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兩軍交戰,除了實力和戰略的比拼,後勤保障工作也至關重要。
其中尤其是軍用物資的輸送問題更是重中之重,眾所周知,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隊伍從土地革命時期就面臨著缺少裝備,武器落後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一難題在解放戰爭時期則得到了解決。
解放戰爭開始後,解放軍每進行一場戰役,就能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大量物資和裝備,這樣一來不僅能大大削弱敵人的武裝力量,而且也能借此補充我軍的火力儲備。
而在解放戰爭結束後,根據不完全統計,我軍在戰爭過程中,從國民黨部隊手中繳獲的武器裝備數量十分驚人,其中被繳獲的機槍大概就有32萬挺,因此,蔣介石也得到了我軍內部的一個戲稱,即“運輸大隊長”蔣隊長。
後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經“運輸大隊長”送來的一百多門迫擊炮發揮了巨大作用,我軍憑此殲滅了美軍五千餘人。
“蔣隊長”送來一百多門迫擊炮
眾所周知,解放戰爭時期,美國政府為了扶持蔣介石的國民黨,曾經多次或捐贈或買賣其大量軍用物資,其中尤以先進的武器裝備為重,而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也憑藉這批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度給我們的解放軍戰士帶來了非常大的阻礙。
然而,在解放戰爭結束後,解放軍戰士憑藉著英勇頑強的大無畏精神徹底將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打敗,而他們手中的很多先進裝備也被我軍繳獲。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解放戰爭中從“蔣隊長”手中繳獲的這批物資在後來的朝鮮戰場中給了我們志願軍同志非常大的助力,其中以M2化學迫擊炮尤甚。
事實上,迫擊炮在各種戰役中都是一件常用的武器,因為它火力猛,殺傷力強,在大規模進攻中取得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迫擊炮不同於其他炮類的體型,迫擊炮的炮身短,並且射擊夾角比較大,這就導致了它炮彈出膛時的弧線也高,因此在行軍過程中十分適合攜帶,再加上它精準度較高,所以深受軍隊喜愛。
不過迫擊炮也不是全無缺點,它作為是一種滑膛炮,在精度方面相比較於其他線膛炮來說要差得許多,後來在1919年時,澳大利亞為了改善迫擊炮的這一缺點,研究設立出了一種新型的迫擊炮,名為線膛迫擊炮。
後來美國人看到了線膛迫擊炮的優點,便決定和澳大利亞軍方合作,最終成功製造出美國的線膛迫擊炮,並定型為M2型4.2口徑迫擊炮。
因為這種迫擊炮的炮彈使用的是化學彈藥,所以又叫做化學迫擊炮,這種迫擊炮在二戰時成為了美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一大殺傷性武器,後來解放戰爭時期,美軍為了支援蔣介石,便運輸了百餘門M2迫擊炮送往中國,用以裝備蔣介石的四大炮兵團。
然而,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蔣介石,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本以為能夠用來剋制解放軍的“殺手鐧”最終成為了我軍用來反攻他們的殺傷性武器。
解放戰爭結束後,這一百多門M2迫擊炮幾乎全數被我軍繳獲,而後在抗美援朝時,被裝備在了志願軍部隊中,並且在後來的多場戰役中給了美軍一個迎頭痛擊。
王牌騎兵一師接連受挫
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我國志願軍為了保衛領土安全不受侵犯而進行的一場跨國作戰的戰爭,它的勝利對新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在這場戰爭中,我們不僅擊敗了武器裝備條件優餘我們數十倍的美國軍隊,而且憑藉著頑強的戰鬥精神成功捍衛了國家尊嚴。
而在這場戰役中,被美軍視作王牌武器的“開國元勳師”騎兵一師也遭遇了建立以來最沉重的打擊,作為歷經美國獨立戰爭,印地安戰爭,美墨戰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騎兵一師,它的存在無疑是美軍所向披靡的一個重要標誌。
然而,這一個精神象徵在1950年的11月黯然落下帷幕。
1950年11月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6軍116師與美軍的騎兵一師正面相逢,驕傲自大的騎兵一師起初並未將116師放在眼裡,就和他們的總指揮麥克阿瑟一樣,他們盲目信服著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是屬於他們的。
然而,隨著炮火的打響,一直洋洋自得的美軍騎兵一師卻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傲氣,他們看著以迅疾的速度朝他們飛奔而來的志願軍戰士,不敢相信為何他們能夠以碾壓式的姿態將他們擊垮。
這場戰役最終以美軍騎兵一師的戰敗而落下帷幕,然而,這次戰敗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在騎兵一師隨後的八次戰役中,無一獲勝,加上第一次,九戰九敗。
這樣的戰績讓這支王者之師感覺到了末日將臨,直到1951年10月1日的朔寧戰役打響,美軍第一騎兵師第7、第8騎兵團聯合希臘營共同向我軍駐守的朔寧東南地區發起了猛攻,企圖從這裡撕開一個口子,為後來的大部隊贏得戰略先機。
開始,美軍騎兵第1師以第7、第8團以及希臘營,在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252門、坦克127輛及大量飛機的支援下,對第415團陣地發起進攻。
美軍在向該團防禦陣地實施猛烈炮擊後,決定用1個排的兵力對該團1個班防守的陣地進行試探性攻擊,卻沒想到,片刻之後就被擊退。
志願軍415團偵查發現赤巨裡、胎峰村有美軍1個營及坦克、汽車進行集結,於是下令榴彈炮兵的兩個營向這部分美軍進行了僅有6分鐘火力急襲。
儘管此次火力急襲的時間僅有6分鐘,卻依然使美軍遭受了非常重大的損失,也因此導致了美軍士氣的再一次低落。
而事實上,這場戰役無論是對第一騎兵師來說還是麥克阿瑟而言,都至關重要,畢竟在此之前接連受挫的騎兵一師在此時尤其需要一場勝仗來鼓舞士氣,更遑論這場戰役的勝負甚至能夠決定之後戰爭的走向。
此前美軍騎兵一師為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將此前戰敗的教訓一一銘記在心,希望透過這一次戰役來洗刷身上的恥辱。
殲敵5000餘人
但是令他們無法接受的是,這場戰役剛剛打響,他們就已經落了下風,突襲未能得逞,隨即還被志願軍急襲,這對騎兵一師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第三天,美軍再一次捲土重來,這一次,他們希望藉助重火力武器的強勢壓制,將415團徹底摧毀,於是,在30輛坦克的配合下,美軍向第415團陣地全面發起進攻。
事實上,早在這場戰役開始之前,415兵團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迎敵準備,儘管當時的騎兵一師接連被我軍重挫,但是415兵團卻沒有一人敢小瞧他們,畢竟這支部隊曾經一度作為美軍的王牌武器,其戰鬥力又怎會讓人小覷。
第415團步炮密切協同,用迫擊炮、機槍火力殺傷衝擊的美軍,與此同時,以榴彈炮射擊其第二梯隊,激戰竟日,最終擊退了美軍的進攻。
在此期間,美軍火力迅猛,415兵團卻絲毫也沒有膽怯,戰火打響之後,他們勇敢迎敵,絲毫不退讓,無論敵人的炮火有多猛烈,我軍的陣地也沒有縮短一寸。
從10月6日起,美軍由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而我方誌願軍在大部工事被毀的情況下依然頑強作戰,連續擊退美軍的多次進攻。
這場戰役,無論是對美軍的騎兵一師,亦或是我們的志願軍來說,都是十分艱難的,戰爭持續了一個多星期,一直到10月8日,美軍騎兵一師也未能取得分毫戰果。
這也導致了美軍騎兵一師的整體士氣空前的低落,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場戰爭,他們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然而卻並未取得意料之中的結果。
就在美軍騎兵一師唉聲嘆氣之時,他們的末日終於來臨了。
10月8日下午三點鐘,我軍偵查員經過仔細偵查最終確定了美軍騎兵一師的駐紮地,隨即偵查員返回駐地,並將所獲得的情報向上進行了反應。
片刻之後,鋪天蓋地的炮彈狠狠砸向了正在休整的美軍騎兵一師,面對無數的炮火,他們甚至有人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更多的人是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倒了下去。
這是美軍騎兵一師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場戰役,他們敗得體無完膚,然而更令他們想不到的是,這些鋪天蓋地砸在他們身上,營地上的炮彈竟然是他們親手送到志願軍手中的。
是的,沒錯,在這場朔寧保衛戰中,47軍所用的迫擊炮正是當年解放戰爭時,美軍支援給蔣介石的M2化學迫擊炮,後來蔣介石敗退臺灣,這批M2迫擊炮就悉數武裝瞭解放軍。
這次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之際,這批迫擊炮又被志願軍同志們千里迢迢從國內運到了朝鮮戰場上,而他們費盡千辛萬苦想做的,就是在這一刻,將這些炮彈狠狠地砸向美帝國主義侵略者。
美軍以為我們沒有槍沒有炮,殊不知,我們的“運輸大隊長”蔣隊長早就給我們送來了槍和炮。
炮火持續了一天一夜,騎兵一師傷亡慘重,其中被我軍殲滅者高達五千餘人,這次慘敗徹底將美軍的騎兵一師打怕了,如果說朔寧戰役之前,他們心底還有一絲逆風翻盤的竊望,那麼經過這一晚,這絲竊望便消失的一乾二淨了。
根據參加過這場戰役的美國士兵回憶,那個晚上的美軍集結地被炮火照得燈火通明,沒有一個人能想到,危機在那個時候突然降臨,所有人幾乎都在一瞬間趴在了地上,炮火過後,有人掙扎著爬了起來,而有人卻永遠倒在了地上。
他們在互相交流時,還在納悶中國軍隊為什麼能有精準度如此高的迫擊炮,有些精通武器彈藥的人已經眼尖的發現真相,但是一切也為時已晚。
曾經在多少個戰場上立下功勳的美軍騎兵一師,如今卻是屍橫遍野,他們被志願軍不畏生死的前進步伐所恫嚇住了,因此,儘管有部分士兵好不容易逃出生天,但是最終也被之前的景象嚇住,只能束手待斃。
直到第二天一早,殘餘的美軍騎兵一師帶著剩下計程車兵退回了美軍駐地,次年,他們全師返回美國,而在段時期,曾經威名赫赫的美軍騎兵一師再也沒有和志願軍交戰過。
而這場戰爭,不僅鼓舞了朝鮮戰場上所有志願軍計程車氣,也再一次向所有美軍證明,即使在外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犯我國土者,雖遠必誅。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朔寧防禦戰結束之後,415兵團再次繳獲了不少武器裝備,並且藉此大大提升了部隊的作戰實力。
正如《游擊隊員之歌》之中唱道的,“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從敵人手中繳獲先進的武器來武裝自身,向來是我軍的光榮傳統。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連年的戰火不僅讓國內的生產力大大降低,在武器研製方面,我國當時也落後世界很大一步。
也正因如此,在決定開始抗美援朝戰爭之前,我國領導人內部也曾經過多次會議商討,其中歸根結底讓他們躊躇不前的原因就是我們面對的是擁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的美國大兵。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憑藉從美國人手中拿到的重火力武器,給了我們解放軍戰士無數打擊,而這一次,我們要面對的則是美國人手中更先進的武器,然而,即使明知如此,這場仗卻依然不得不打,因為我們國家的領土主權是不容侵犯的。
所幸,這樣實力不等的境遇我軍並非第一次遇到,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在武器裝備方面都是落後敵人的,然而每次戰爭的勝利者,卻依然是我們。
沒有槍,敵人有,沒有炮,敵人有,抗美援朝戰役也是如此。
根據統計,在朝鮮戰場上,發揮最大火力作用的武器除了M2迫擊炮,還有就是M1A1型155毫米的榴彈炮,而這種榴彈炮也是我軍從美軍手中繳獲而來的。
1950年12月,在志願軍第20軍、27軍的打擊下,美軍騎兵一師潰不成軍,半個重榴彈炮營裝備的9門M1A1型榴彈炮都被扔在了柳潭裡到下碣隅裡的山路旁,因而被志願軍成功繳獲。
而在之後的1951年1月,志願軍第50軍在殲滅英軍第29旅皇家重坦克營時,又繳獲了2門M1A1型榴彈炮,這些被繳獲的榴彈炮均被志願軍加以利用,最終成為打擊敵人的重要武器。
抗美援朝戰役結束之後,有部分迫擊炮和榴彈炮受損嚴重無法再次進行戰略作業,因而被儲存在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珍藏。
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很多因素,然而並非代表著強大的武器不可戰勝,我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一次又一次的用勝利的喜訊告訴我們,即使敵人擁有比我們更加先進的武器,只要我們的戰鬥是正義的,為了維護和平和保護國家的,我們終會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