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瓷器的故鄉,在陶瓷的技術和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的意義。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的一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能夠製造出大量精美的瓷器了。
但有唯獨有一種瓷器,卻和中國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由英國人發明的,那就是骨瓷。
骨瓷的發明——一場不太成功的仿製
由唐至清,在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瓷器大量出口,透過中外船舶被運往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非洲。
在18世紀前後,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和發展,歐洲大地上掀起了“中國風”。而中國瓷器憑藉著光滑細膩的觸感、美觀的器形以及色彩絢麗的紋飾,迅速佔領了歐洲市場,並且受到了王公貴族上的追捧,歐洲的上層階級不惜斥重金爭相購買。
由於中國瓷器名貴並且數量稀少,一些英國人也開始自己生產瓷器。但因為技術並不成熟,他們做出來的常常是“瓷器與金屬”的結合體,因為製作工藝複雜,他們無法為瓷杯接上瓷把子;盤子的形狀也無法燒製出標準的圓形,多為花口或者方口的。
在這批仿製中國瓷器的工匠們中,有一個叫托馬斯·費雷的製作商,他在倫敦南部開了個瓷器廠,緊鄰一家屠宰場。在1748年的某天,他喝多了,將鄰居的骨粉當瓷土送窯裡燒了,做出來一種很通透的東西,這就是骨瓷的雛形。
在公元1800年前後,英國陶瓷家喬西亞·斯波德經過反覆的試驗,終於生產出成功的骨瓷。
英國的人們因為骨瓷的出現而感到非常驚喜,但是骨瓷和中國的瓷器,還是存在著許多差異。
骨瓷和陶瓷的區別在哪裡
中國瓷器的原料是高嶺土、瓷石和少量的石灰燒製而成;而骨瓷是由骨粉、黏土和少量石英經過一定的比例製作而成,因此它相比起中國的瓷器透光度更好,硬度也更大。
對於同樣大小的瓷器,骨瓷會比陶瓷更輕,而且顏色更加溫潤,保溫效果也更好。
但骨瓷也有一些不足,由於硬度大,導致它的可塑性非常差,還不能手工拉胚,只能透過模具來批次生產。
而且骨瓷是低溫瓷,燒成溫度是1150度左右,中國青白瓷在1280以上,這個溫度直接導致許多金屬顏料不能上色,只能透過釉上貼花方法來裝飾骨瓷。
骨瓷在皇室備受喜愛
骨瓷在發明出來後,在英國貴族之間廣泛使用。從19世紀初至今,骨瓷一直作為英國皇室的專用瓷器,為上流貴族所喜愛,包括伊麗莎白女王、查爾斯王子、戴安娜王妃都對其喜愛有佳,俄國凱莎琳女王也是骨瓷的忠實擁戴者,曾收藏了952件骨瓷。
骨瓷餐具在皇室慶典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無論是1902年羅斯福總統白宮之宴,還是1935年瑪麗皇后號豪華郵輪首航,餐桌上都有瓷器的身影。
不僅如此,骨瓷還在當時的藝術作品中有所體現,例如英國畫家 威廉·亨利·馬格森·裡筆下的優雅女性,使用的就是骨瓷的餐具;
英國的迷你劇《唐頓莊園》也還原了1910年英王喬治五世在位時的生活,伯爵的女兒也使用的是骨瓷茶杯。
骨瓷在中國是如何發展的
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國也開始研製骨瓷,直到1973年,唐山的工匠們成功研製出骨瓷。唐山骨質瓷的出現,成功填補了中國高檔瓷器生產的空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再向其中投放動物骨粉,而是用氧化鈣和氧化鋁的複合配方,骨瓷也因此變得更加大眾化,但仍然有一些少數的高檔骨瓷生產,依然使用的動物骨粉等原始材料製作而成,因此價值更高。
骨瓷和陶瓷一樣,也是有不同等級之分。好的骨瓷在色澤上呈骨粉獨特的的奶白色,骨粉含骨粉越多,骨瓷就越高檔;在骨瓷的通透性上,品質好的骨瓷一般非常通透,而且內部不含有雜誌;在重量上,骨瓷往往比一般瓷器更輕,質地輕盈,硬度更大,一般不容易破裂;將相同的骨瓷碰撞後,其聲響往往是清脆帶有很長的迴音,與其他瓷種的鈍響截然不同。
骨瓷雖然最初始於英國,卻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髮展和改進,逐漸融入了各個國家的特色。時至今日,骨瓷因為絕佳的效能以及通透細膩的外型,依然被視作品味與高雅的象徵,在這之後,凝聚著工匠們的勤勞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