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
施惠無念
受恩莫忘
這一句的意思是:
給了別人好處、恩惠,不要總想著讓別人酬謝;
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恩惠,切莫忘了報答。
就好比父母對我們子女的恩,他們希望我們報答了嗎?自古‘養兒防老’,真的不是‘坑老’,而是‘防老’嗎?
對於救助災區的廣大人民群眾,他們希望報答了嗎?中國人民一家親!這是中國人最具有意義的傳統了!
為什麼要施惠無念呢?給人恩惠的目的並不是要人回報,而是出於我們仁愛側隱的本心。
儒家講“仁者愛人”,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善意,因為這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至高的智慧,也是順應自然的。
你幫助別人,是出於你的本心。
同樣的,當看見別人受苦落難時你心中也會難受,若不伸出援手心中就會過意不去。
說到底,這就是儒家思想的‘良知’。
而當下生活中,很多人做了好事總是想著別人應該酬答他,如果對方並沒有要‘表示表示’,他心裡就會不高興,甚至發誓以後再也不做好事了,都是‘白忙’!
2021年7月20日,河南鄭州遭遇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從17日20時到20日20時,三天總降雨量為617.1mm,而鄭州平均全年降雨量只有640.8mm。這意味著什麼?
大雨帶來大災,最明顯的是鄭州地鐵5號線,京方北路隧道被淹。
從7月20日得知此訊息開始,雖然作為一名外鄉人,我也會不斷地重新整理相關訊息,及時捐助,因為全國人民一家親。
隨著國家一聲令下,各地救援力量聞令而行,帶上先進裝備,短時間趕赴災區開展救援。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開著工程車輛救助災民,難道他們在圖什麼?
有人帶著幾十號人前往災區救災,他們圖什麼?
有人給救援人員免費送食品、飲用水、做飯,他們又圖什麼?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正是這一波又一波施恩無念的人群,為救災貢獻著力量,而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群,又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正是因為祖國的強大建設,讓我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也算是一種‘施恩’,讓我們知道受恩不忘,施恩不念!
給別人恩惠不要想著回報,但接受別人的恩惠是一定要想著報答的。
別人不要你回報是別人的境界高,你報不報答則是反映了你的品德。
我們中國人一直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教人要報恩。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尤其是對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有生育、養育之恩,我們更應該以恩報恩,切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痛悔莫及!
舉一個滴水之恩的典型代表:一飯之恩——韓信!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
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
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
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知恩報恩,是做人的根本。但是,一般人往往凡事都以自己為前提,只想接受,不想付出,當然更遑論報恩了。
佛陀以慈悲為懷,以大眾的安樂為安樂。
我們對世間要能知足、感恩,要有“我能給別人什麼”的胸懷;不能自私貪求,只想“別人能給我什麼”。
因為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寬大,施者所獲得的快樂比受者更豐富。
唯有分享快樂給別人,唯有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