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兒階段,哭聲是寶寶和媽媽交流的唯一方式。這一階段的哭泣完全是生理上的,新生兒沒有那麼多的小心思,一定是不舒服才會哭泣。在這個階段及時響應寶寶的需求,才能夠為親密的親子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近看了《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這本書,出版20餘年來暢銷不衰,至今仍高居美國各大書店育兒類圖書銷售排行榜前列,美國媽媽人手一本。西爾斯博士根據40年的兒科臨床實踐,以及與妻子瑪莎共同養育8個子女的經驗,結合發展心理學的“親密理論”,總結出了一套“親密育兒法”。即透過母乳餵養、和寶寶一起睡、及時回應寶寶需求等方式,使父母與寶寶及早建立親密關係,讓孩子在充滿關愛的環境里長大。
書中明確反對“哭聲免疫法”,即當孩子入睡後醒來哭鬧時,不要馬上回應,應等待幾分鐘再回應,每次延遲的時間逐步增加,直到孩子不再哭泣自行入睡。哭聲免疫法見效快,所以得到很多父母的青睞。但哭聲免疫法的本質是不把孩子當成有生命的獨立的個體,而當成冷冰冰沒有情感的物體去訓練。哭聲免疫法曾在美國風靡一時,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歐美人深深地反思和摒棄。
從寶寶的第一聲啼哭開始,哭是寶寶向這個世界傳遞訊號的唯一方式。此時,媽媽與寶寶之間如同發射裝置和接受裝置,寶寶透過哭聲來傳遞訊號,而媽媽要學會從寶寶哭聲中分辨和回應寶寶。作為新手媽媽雖然有些困難,但無論一開始你是否能過理解孩子的訊號,都要在寶寶一哭時,立馬就給出回應,哪怕這個回應是錯的,也好於沒有回應。這意味著你們之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交流模式。慢慢的當寶寶學會哭泣以外的其他交友方式。而且能夠獨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你就能夠逐漸減緩回應的速度。 學會回應寶寶的訊號,就絕對是你對未來的一次成功投資。當孩子年齡增長,問題更多,你會慶幸你們及早建立了溝通。
親密育兒法提倡在生命的最初階段,及時響應寶寶的需求,為親密的親子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一定要把握平衡與界限。父母本來是想給孩子他需要的,沒有把握好界限,就成了給他所有想要的,這會讓父母筋疲力盡,每天為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而疲於奔命,徹底被孩子綁架了生活;而孩子也會把大聲哭泣,激烈的吵鬧變成表達需求的手段,不斷升級,直到達到目的位置。這樣的交流是一種惡性迴圈,對父母是一種折磨,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格的養成也沒有益處可言。
親密育兒法的核心是建立親子之間的良性溝通,而不是不加判斷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養成孩子驕縱的習慣。讓孩子懂得界限的存在,也是讓孩子在親子關係中充滿安全感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