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雯副主任醫師術前為患兒進行眼底檢查
近日,來自安徽滁州的小寶於江蘇省婦幼保健院產科順產娩出,但出生孕周為29+2周,體重僅為1250克,有呼吸窘迫及吸氧史。小寶出生後,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範雯副主任醫師對其進行了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及密切隨訪。一個月後患兒再次複查時,專家發現小寶雙眼周邊部視網膜出現了新生血管,診斷其早產兒視網膜病變Ⅱ區3期。如沒有及時干預,小寶眼部病情將迅速發展,可能很快出現纖維增生、視網膜脫離及繼發性青光眼等,甚至面臨失明的風險。為把握治療時間窗,儘快挽救小寶視力,專家決定為患兒施行雙眼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的手術治療。
婦幼門診手術室護士長張倩(左)與範雯副主任醫師(右)密切配合為患兒進行眼內注藥
醫護配合默契,5分鐘完成眼內注藥
小寶順利完成術前檢查後,入住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兒,手術麻醉方式是表面麻醉。為確保患兒手術順利,門診手術室醫護人員預先“做足了功課”,準備了新生兒氧氣供給裝置,調節手術室內適宜溫、溼度,並預先開啟了充氣式暖風毯對手術床進行預保溫。護士長張倩協助固定患兒頭位,範雯副主任醫師開始進行眼部消毒,鋪洞巾,點表麻眼藥水,用1毫升空針抽取抗新生血管的藥物,用開瞼器撐開眼瞼,在患兒術眼角膜緣後1-1.5毫米處準確進針,將藥物注入患兒眼部玻璃體腔內,稍停頓後快速撤針,棉籤輕柔按壓進針處,防止藥液反流,隨後用抗生素眼膏塗眼,紗布包紮,手術順利結束,全程僅5分鐘。
術後一週複查時,小寶雙眼周邊部視網膜新生血管明顯消退。小寶的媽媽激動地拉著範雯副主任醫師的手連聲道謝:“感謝範醫生和時間賽跑,拯救了寶寶的視力!”
劉慶淮主任醫師在基層醫院會診疑難病例
疫情期間,切勿忽視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孕婦不斷增加,早產兒數量亦在上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發生於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的血管增生性視網膜病變,是嬰幼兒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眼科範雯副主任醫師介紹,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在早產兒中發生率約為13.7%,佔所有學齡前盲童的30%-40%。2019年中國出生約150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120萬,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患兒約12萬,其中15%為小於1500克的極低體重兒,40-50%小於1000克的超低體重兒會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一旦發生,進展很快,可有效治療的時間視窗很窄,因此早發現和早治療是降低該病致盲率的根本途徑。
專家特別提醒,疫情期間,切勿忽視早產寶寶的眼健康。對於出生體重小於2000克,或出生孕周小於32周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在出生後4-6周或矯正胎齡32周時開始進行眼底篩查,隨診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發育恢復正常。
袁松濤主任醫師為患兒進行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省人醫眼科9月始開設“小兒視網膜疾病專病門診”
早期篩查和正確治療阻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展,避免致盲,需要眼科、新生兒科、產科和兒保科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為方便廣大患兒就診,9月始,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首次開設了“小兒視網膜疾病專病門診”,出診醫師為眼科主任劉慶淮主任醫師,大外科副主任袁松濤主任醫師及範雯副主任醫師。有需要的患友可透過網上預約、現場掛號等方式就診。
通訊員 謝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圖片 李冰潔 莊麗麗 葛樂昕
校對 李海慧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