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最最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媽媽吃魚頭故事”。
也許它正是不少家庭中都發生過的事:
媽媽為了把魚肉全給孩子吃,故意說自己只愛吃魚頭,其實她每次都是犧牲自己去滿足孩子。
這樣一個常見的事情,有什麼問題?《奇葩說》節目裡的黃執中曾說:“小的時候聽到這個故事,我覺得母愛好偉大,但是長大後,我卻覺得這個兒子太難了。”
我太認同了!因為啊,“自我犧牲的犧牲感,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不錯”,可就真能有好結果嗎?
不,其實,“自我犧牲式的相處”,只會把對方拽入無邊的深淵。在這個情感的深淵中,對方強烈感受到的,有負罪感、有自責、有被道德綁架的無法透氣,這些無不耗費驚人,讓對方毫無力氣去完成自我犧牲者的期待。
小林老師這幅漫畫生動說明了這個事實!
要知道,對孩子來說,親子關係,是許多人際關係的初始模型。
“媽媽吃魚頭”的問題,足為育兒者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