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AMD和Intel晶片上主要的差距就在於,AMD的多核效能比較好,而Intel的單核效能較好,不過這段時間裡AMD採用的Zen3架構也逐漸在單核效能追上了。
AMD在今年10月份釋出了銳龍5000系列產品CPU,更新了Zen3架構設計,仍然是7nm工藝,可是IPC特性暴漲了19%,單核心特性超過同行。與此同時,Intel也在緊鑼密鼓的提升自己產品的效能。
10月28日晚Intel釋出了12代酷睿,代號Alder Lake,這代升級了全新的CPU架構,並首次在桌面端引入了大小核架構,旗艦酷睿i9-12900K擁有8大8小總計16核架構,多達24個執行緒。同時12代酷睿還升級了最新的Intel 7工藝,雖然本質上還是之前的10nm SF工藝,但桌面版及伺服器端接下來都會匯入這個工藝,其電晶體整合度不輸臺積電的7nm工藝,縮短與AMD銳龍處理器的代差。
從Intel公佈的效能測試來看,12代酷睿的效能很好很強大,旗艦i9-12900K面對銳龍9 5950X,Intel承認部分遊戲確實稍有落後,也有的持平,但絕大部分都明顯領先,最高幅度超過30%。
Intel這次強勢回來,雖然現在還不能說就是王子復仇(具體評測還沒解禁),能把AMD的7nm Zen3掃落馬下,但是AMD的競爭力顯然是要削弱的。
根據之前洩露的資訊, AMD接下來會推出一波3D V-Cache快取加強版的Zen3處理器,括桌面端銳龍及伺服器端的霄龍,前者估計在明年1月份的CES展會上釋出,後者已經確定在11月8日的釋出會上推出。提升快取之後,按照AMD之前的資料,加強版的銳龍處理器遊戲效能可提升15%,將會縮短與12代酷睿的效能差距,但不太可能再全面領先回來了。
據悉,AMD推出增強版Zen3處理器,主要用於應付12代酷睿Alder Lake。明年AMD還會有全新的5nm Zen4處理器,現在就要出樣了。來自訊息人士的爆料稱,臺積電今年Q1季度就成立了專案組,用於生產首批AMD Zen4處理器Genoa樣品,桌面版的處理器Raphael則是在Q2季度早期。
從種種跡象來看,AMD的5nm Zen4處理器應該很快會有樣品測試了,考慮到這是明年下半年釋出的產品,流片、測試再到最後的上市通常需要6-12個月,時間點是差不多了。根據AMD公佈的規劃,Zen4架構會是全新研發的,升級5nm工藝,支援DDR5、PCIe 5.0,同時升級新的平臺,桌面由AM4升級到AM5,伺服器平臺也會升級到SP5。
Zen4會首先用於AMD的EPYC伺服器產品線,代號Genoa,早前洩露的資訊基本上確認是會升級12組CCD,每組8個核心,那就是總計96個核心、192個執行緒,比現在增加50%。功耗方面,頂級型號預設TDP為320W,最高可達400W,還可以在1ms的瞬間達到恐怖的700W,而現在的EPYC處理器TDP是280W。
當然,桌面版的Zen4處理器核心數應該不會升級,主流市場依然最多16核32執行緒,執行緒撕裂者系列倒是不好說,因為Intel明年也會升級酷睿至尊版,10nm藍寶石激流系列最多可以做到40核80執行緒,執行緒撕裂者系列或許會從最多64核提升到96核呢。
在日前的釋出會上,AMD CEO蘇姿豐也談到了Zen4的進展,強調他們的路線圖一如既往地執行,AMD將確保Zen4在下一代市場競爭上依然保持領先地位。
總的來說,Zen4最大的懸念就是架構設計及特性,考慮到Zen3在沒更新工藝的情況下就實現了19%的IPC特性提升,Zen4更新5nm之後特性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