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拋開信仰的不同,一起看看這幅畫很有意思的。
畫裡基督的使者--施洗者聖約翰這個人物置於畫面的中心。之前很多畫家都喜歡全景風景或者“世界風景”高處的視點,這次相反,勃魯蓋爾採用了由低處向高處發展的視點,以便給觀畫者像是人景合一印象,身在其中的感覺,觀畫者與聚集起來聽傳道的人群也建立了一種密切的關係。勃魯蓋爾的作品中,這幅晚期繪畫裡,敘事與觀畫者之間的關係是最為親密和直接的。
這畫也有多個版本的,只是細節上的不同。
放大後看到的河流.....
還有對角線排列的人群,這一切使得構圖結構緊湊,又不擁擠。
聚集起來聽傳道的人都是由勃魯蓋爾的同時代身邊的人們組成:農民,貴族,修士,士兵,老少婦孺,,,在西方的藝術中,經常看到將聖經場景搬到當代背景下。
人群中,沒有一個姿勢、一個眼神、一個手形、一張臉或者一件衣服是重複的。表情有活潑、有虔誠、有入迷或者無動於衷,都用個性化的方式描繪。勃魯蓋爾的藝術也並不侷限於複製模特或標準化的人體比例或者侷限於使用規則,因此,如同這幅畫中,生活就在我們眼前展開,就像日常一樣。
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背對觀畫者。這些不露臉的身影從最高點看來個個不同,這個事實真切地證明了勃魯蓋爾的觀察力,以及他使筆下人物栩栩如生的繪畫天賦。
施洗者聖約翰旁邊是基督,他兩手交叉,與人群稍微分開,因為他的淡藍色衣服而顯眼。傳道者指著人群中某個人,這個手勢暗指的意思是“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約翰福音1:26-27)
三個大男孩爬上樹聽傳道,也可能是在玩耍,整個場景就在他們眼底展開。
其他人物,也都深深地融入場景,表現出畫家審慎和理性。畫家同樣敏銳地描繪出了一種米養百種人,各有各的特點。
第一層次中的右部,兩個修士與人群保持距離,對傳道指三畫四,甚至有可能是惡意的批判。
其中一位戴著頂帽子,長長的帽尖擺在背後。他的腰帶上彆著一個墨斗。他的灰色大衣繡有 T型十字,這意味著他有可能是聖安東尼修會成員。
那個衣著顏色鮮豔,兩手交叉於背後,舉止輕鬆的年輕男子,有點像留著辮子的中國人,但他的佩劍肯定表現出他是士兵了。這個時期有許多描繪這種打扮的僱傭兵的例子,馬尾辮子事實上是他的柱形尖頂頭盔的帶子。。
一個隨軍食品女販坐在大樹幹旁。她穿著美麗的紅褶裙,揹著一個包和一個金屬餐盤,還戴著口罩,看出口罩的歷史還是很早就有了。
在她上面,可以看到一個男人的側臉,他稍微抬頭,雙手合著。從他的頭巾看來,他是穆斯林。
施洗者聖約翰身邊的人群中,另一個戴著頭巾的人物在認真聽著傳道。
一個士兵,看起來對傳道漫不經心,半身藏在樹後,看著畫外。他蓄著鬍子,穿著絳紅色長褲。或許他在保護這次臨時集會,保鏢吧,遠遠地盯著任何可能懷有惡意的人,隨時拔刀。
還有一個一定是朝聖者,他中斷旅行,來聽傳道並加強自己的信仰。他的長棍,飾有貝殼圖案的帽子,還有幫助他抵禦風寒的厚衣服,是朝聖者的特有裝備。
披著白色面紗的女子和褐色頭髮的男子就是耶穌受難場景畫中的瑪麗以及攙扶她的傳福音者聖約翰。
他們身後,一個老年男子在救助一個張著嘴大力喘氣,看似哮喘發作的人。
就在施洗者聖約翰身後的那群人,從他們的外表神情姿勢來看,像是使徒,他們也很可能是已經受洗的門徒。
右部的地平線上,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河邊有一座山丘,一座教堂,以及高大城牆的城市,
半島上,有些難以辨認的小身影,也許他們在等待受洗,以遵照基督的榜樣。
畫的右部,有一小群人,他們離人群有些遠,他們在小坡上,就像是在劇院的包廂裡。
一位勃魯蓋爾專家認為,從中可以辨認出是畫家本人以及他的妻子和岳母。勃魯蓋爾或許就是那個露出側臉,蓄著長鬍子的男子,他妻子或許就是坐在他前面那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女人。
大家說像不像呢?
每日名畫欣賞
《施洗者聖約翰的傳道》(Sermon on the Mount)
作者:老彼得·勃魯蓋爾(荷蘭語:Pieter Bruegel de Oude,荷蘭語發音: [ˈpitəɾ ˈbɾøːɣəl],約1525年-1569年9月9日)
創作年份:1601年
藏於:比利時布魯日的格羅寧格博物館(荷蘭語:Groeninge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