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後的五代,出現巡檢司,兩宋盛行,金襲之,元承宋金遺制,巡檢司為州縣所屬捕盜官。巡檢司在明朝與清代為縣級衙門底下的基層組織,類似今日公安派出所。
通常為管轄人煙稀少地方的非常設組織,除了無行政裁量權之外,也沒有常設主官管,其功能性以軍事為主。到了明朝佐以行政權力,清末人口大增,因財政問題縣衙數量沒有增加多少,但縣級的巡檢司在數量上與功能上卻日漸增多,多有通判等官職設定。
2021年10月19日上午,朐海書院地方文史學者一行四人,帶著市社科聯《鹽河與大運河》重點課題研究專案,在灌南縣委宣傳部文聯陳建主席、縣博物館副館長秦中剛安排下,由張店鎮文化站劉恆乾站長帶領來到鹽河與惠澤河交匯口,在一片樹木草叢中,文化站長明確告知這一片便是歷史上的惠澤巡檢司舊址。
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在建置二公廨中載:“惠澤巡檢司在張家店鎮,去州南一百二十里,洪武三年建立。”洪武三年是公元1370年,距今651年。
各地方誌中的巡檢司記載,許多巡檢司都設置於洪武年間。自洪武元年以後,在全國各地大量設定巡檢司,洪武六年正月,一次設定37處巡檢司,洪武十四年四月又復置30餘處,可見在明朝惠澤巡檢司設定時間是比較早的。
明代巡檢司已經制度化、規範化。巡檢司一般設於關津要道之地,歸當地州縣管轄,巡檢統領相應數量的弓兵,負責稽查往來行人,打擊走私,緝捕盜賊。
洪武十七年十月,改巡檢司巡檢品級為從九品。惠澤巡檢司緊鄰鹽河與惠澤河交匯處,附近莞瀆場是淮北鹽場南端鹽田,是為緊要之地,在此設立巡檢司正是朱明王朝關注地點。
《明太祖實錄》卷130載,朱元璋曾敕諭天下“朕設巡檢於關津,扼要道,察奸偽,期在士民樂業,商旅無艱。”萬曆《大明會典》中有“關津,巡檢司提督盤詰之事,國初設定甚嚴。”
巡檢司在關津、要衝之處的設定,是為盤查過往行人、緝拿奸細、截獲脫逃軍人及囚犯,打擊走私為目的,維護商旅正常往來,維持王朝安定。
據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載,惠澤巡檢司有官廳三間、司房兩間、庫房兩間、監房一間、門屋一旬,廨舍一所,即官吏辦公用房一處。從房屋數量上看,惠澤巡檢司規模不算小,是海州一處重要關隘。時海州北有高橋巡檢司,在現白塔埠處,州南則是這惠澤巡檢司,一南一北相為呼應。
明代巡檢司的設定、裁撤、考核皆由兵部掌管,說明巡檢司具有武裝性質,屬於軍事系統。不少地方也將巡檢司列入“兵防”、“軍政”之列,但是明代的巡檢司不屬正規的軍隊,巡檢兵士乃為當地民眾中招募的武裝人員,地方巡檢司上級為州縣衙門,為地方行政管轄。
巡檢司制度充實了明王朝武裝力量,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劃歸地方無需國家財政供養,又維護了社會安定。所以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中,將惠澤巡檢司、高橋巡檢司都列入“建置二公廨”中。
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在惠澤巡檢司條目中道:“嗣因六塘河堤久廢,新安鎮附近五丈河,東接響水口,較為緊要,巡檢移駐,以資彈壓。”
六塘河堤毀廢多時,惠澤巡檢司交通已不暢,又因五丈河,即今武障河處的新安鎮地處要衝,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惠澤巡檢司遷往新安鎮,據此可知惠澤巡檢司前後存在了423年。
劉恆乾站長在惠澤河與鹽河的交匯處,指著對岸介紹說,省文物部門曾在對面鑽探,似有古城遺址,疑是海西侯故地。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封李廣利為海西侯,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降匈奴廢侯,遂改置海西縣,其封地在東海郡,即海州之地。
這裡是一方神奇美麗的靈秀之地,惠澤吉祥,古有惠澤鹽場,鹽河穿行而過,水陸便利,古往今來留有豐厚的歷史文化,“漢韻海西、水秀惠澤”正彰顯出海西大地的多彩魅力。
(市橋人家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圖片除署名外餘選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