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抬頭看天,這幾乎是每一個人類都會做的事,有時候這個動作是帶著目的的,比如是為了看天上的星星、月亮、飛機、白雲,但是更多的時候,這個動作是漫無目的的,沒有阻擋的天空似乎總是充滿了難以言明的吸引力,在意識的深處,追求自由的精神總是會將無盡的期許投射到那片靜謐的所在,直到它的最深處,宇宙。
宇宙
關於宇宙,我們似乎知道很多,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的課堂上,我們都在學習和宇宙相關的知識,從地球到太陽系,從太陽系到銀河系,再到銀河系以外的星際空間,無數的天文研究和觀測成果都在努力拓展著我們認識的邊界,但是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卻產生了一種感受,似乎我們越是知道得多,就越是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大了。
在古代哲人對宇宙的想象中,宇宙雖然大,但是是有限的,是可以被描述完的,它也許是特定的形狀,由特定的幾種物質組成,會發生簡單的規律性的變化,但是總的來說是可以被人類所掌握的。
但是隨著天文科學的發展,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觀點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天文觀測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宇宙,至少在人類目前的技術能夠到達的地方,是我們還未能夠窮盡的,是還無法被完整描述出來的,宇宙之大,只能藉助想象和科幻來幫助我們完成理解。
那麼對於宇宙的觀測已經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呢?現代航天對於遙遠空間的探索其實開始得很早,以美國和蘇聯為代表的科技強國採用的是向太空中發射探測器的方式,雖然耗資巨大,但是比起射電望遠鏡一類的裝置,探測器能夠更加直接地向我們展示未知空間中可能存在的東西。
比較為人們所熟知的空間探測器就是美國的旅行者專案發射的兩艘飛船,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到今天,距離它們離開地球表面已經過去了40多年的時間,這兩個探測器向地球傳遞回來的資訊可以說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直到不久前,其中的一個還向地球傳遞過資訊,雖然可能就此將消失在茫茫太空中,但是也算是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除了旅行者專案之外,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是新視野號探測器,它的發射時間要晚一點,是2006年才成功落地的,不過新視野號也算是改良升級版的太空探測器,比起之前的一些專案,它最大的優點就是速度非常快,每小時最多可以完成5.8萬千米的路程,這一特性讓它在同等時間內可以去到更遠的空間。
新視野號
新視野號的目標是冥王星,以及它周圍的一系列天文現象和天體狀態,在2017年的時候,地面的專家透過技術手段重新設定了新視野號的飛行計劃,目標變成了一顆被命名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它位於冥王星之外一個名叫柯伊伯帶的地方,是目前已知的距離地球最遠的行星。
在修正飛行軌道之後的第二年,新視野號就完成了這個飛行計劃,成功去到了“天涯海角”,按照專家估算的地球與“天涯海角”之間的距離,新視野號目前和地球之間大概相距64億公里,並且已經朝著更遠的地方飛去,根據它在這些遙遠空間中取得的影象和資料資料,在距離我們64億公里以外的空間裡,光線的強度超出了我們原本的設想。
按照理論的推測,在這個距離之外的宇宙空間中應該是非常黑暗的,因為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出現的機率並不高,即便會有類似的恆星產生光熱,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而新視野號所傳回的資料顯示,這裡的光線效果要比預想的強得多,這還是在考慮了可能存在的光源之後的結果,這與廣受認可的宇宙論所描述的宇宙空間是不相符的。
這些光線的來源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可能的猜想,比如一些人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附近偶然出現的恆星集中發射的光線,或者是被空間物質連續散射出去的銀河光,甚至有人認為這種現象應該與暗物質有關,是因為暗物質的衰變才產生了這些預想之外的光線,而一般的觀測是無法捕捉到暗物質的變化的。
結語
顯然,太空探測器正在不斷地為天文研究提供一些新的事實,這些事實也許可以印證某些猜想和模型,但也有可能對原本已經被大家所接受的一些知識提出新的挑戰,應該說,這正是科學不斷探索自身、挑戰自身然後發現自身的必經之路,相信會為新的研究帶來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