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王剛成擔任通訊作者的《骶前囊腫規範化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在中華腫瘤雜誌(2021年10月第43卷第10期)正式刊登出版。
骶前囊腫是位於骶尾骨與直腸之間的囊性或囊實性腫塊,與骶尾骨筋膜、直腸及肛門括約肌等盆底組織關係密切,多數為良性疾病。其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是如果囊壁切除不徹底,則可能導致復發或骶尾部形成難以癒合的竇道,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
目前,臨床對骶前囊腫的認識不足,甚至將其與卵巢囊腫、肛周膿腫等疾病相混淆,亟需有相關的指南對其進行指導。
《共識》作為我國骶前囊腫領域的第一個專家共識被推出。它的制定為廣大醫生提供了參考標準,有利於提高骶前囊腫完整切除率,降低手術相應的損傷、術後併發症,最終解決骶前囊腫治療難題。
認識存在誤區
理念需要改變
“有很多醫生對骶前囊腫的認識存在誤區,甚至與卵巢囊腫、肛周膿腫等疾病相混淆。”王剛成說。
骶前囊腫治療的首要任務是不復發,減少併發症的出現。但現實中很多病人都出現過復發的情況。“曾經有這麼一位26歲患者,治療骶前囊腫18年,共經歷了3次手術。”王剛成回憶道,“手術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抽取囊液也是治標不治本,治療時,甚至有醫生建議患者去整形美容科。”
囊腫已切除,為什麼還反覆發作呢?其實,這和傳統的理念和手術方式有關。很多醫生對骶前囊腫的治療缺乏徹底切除囊壁的理念與手術技巧,常導致切除困難的骶前囊腫被姑息處理,不當的手術方式甚至可能損傷肛門括約肌或重要血管、神經等,造成肛門失禁、大出血等併發症。”
如何轉變醫生對骶前囊腫的認識和手術技巧,是王剛成一直思考的問題。出一個關於骶前囊腫的中國專家共識,或許能夠解決。於是,王剛成在手術中累積經驗,收集資料,創新手術方式,經過前期問題收集整理和文獻總結,多次專家研討最終形成共識。
聚焦臨床難點
《共識》提出建議
《共識》從骶前囊腫的起源與病理、手術的相關解剖、臨床診斷、骶前囊腫手術的外科理念、切除的手術方法、圍手術期併發症及處理、隨訪及後續治療等七個方面進行講解。
王剛成表示,相當多的外科醫生認為骶前囊腫是良性病變,殘留一些囊壁沒事,但囊壁分泌粘液引流不通暢導致合併感染,僅僅治標不治本,難以取得效果。
王剛成在《共識》中提出七條建議:
1.強烈推薦徹底切除骶前囊腫囊壁及與其關係密切的骶尾部筋膜;
2.推薦切除尾骨;
3、不推薦術中使用電刀燒灼、無水酒精破壞囊壁的分泌功能;
4、不推薦使用硬化劑破壞囊壁的分泌功能;
5、不推薦骶前囊腫引流;
6、不建議經直腸或經肛門引流囊內容物;
7、不推薦常規穿刺活檢。
規範手術方式
根據情況選擇
王剛成說:‘傷口越小越好’,這句話本身沒有毛病,但如果忽略了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誤區了。前提條件是骶前囊腫必須切除乾淨,手術視野的暴露需要延長切口為代價的。”
在治療骶前囊腫的手術方式上,王剛成提到三種手術方式:
1、經會陰入路,其中包括縱行切口(推薦用於囊腫體積小、囊腫上極低於S4水平,能夠耐受S4、S5椎體切除的患者);骶前橫弧形切口(推薦用於上極位於S2以下的骶前囊腫患者);經會陰盆底括約肌間隙切口(該切口僅適合於位置很低且體積很小的囊腫切除)。
2、經腹入路:其中包括腹腔鏡骶前囊腫切除(推薦用於初治、與骶尾部及直腸壁間隙疏鬆、未越過骶骨後方的骶前囊腫,同時要求手術團隊具有嫻熟的腹腔鏡技術。);開腹骶前囊腫切除(用於既往有開腹手術史、腹腔嚴重粘連分離困難、經會陰入路切除困難、位置較高的囊腫患者)。
3、腹會陰聯合入路:推薦用於體積大、囊腫上極高於S4水平、下極與骶尾部關係密切的骶前囊腫。
同時,在《共識》中,針對骶前囊腫圍手術期併發症及處理也做了相關的介紹。
共識總結了骶前囊腫相關專家的意見,對增進醫生對骶前囊腫的認識,樹立治療的正確理念,規範骶前囊腫手術方式及提高手術切除技巧起了推動作用。
(來源:河南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