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都提高了不少,對於捐獻遺體這件事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可能在以前的時候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認為自己死後就應該落葉歸根,絕不允許任何人褻瀆自己的身體。
但是現在人們都不再這麼想了,覺得自己死後也能為這個社會做一些貢獻,這才是死得其所。
尤其是有一些人的身體各個器官都很好,如果這些器官能夠捐獻給其他的患者,就能拯救很多人,別人也能透過自己的器官好好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也算是替自己的器官活了一把。
其實這也是延續生命的一種特殊方式,總比直接燒了埋在地下要好吧。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關於器官捐獻遺體捐獻的問題。
在我國為什麼捐獻者和受捐者一輩子不能見面?
在我國對非活體親屬器官捐獻者一律採用“雙盲原則”,捐贈雙方互不知曉資訊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有這三方面的原因。
1、保護隱私和權益,抑制人性之惡
在我國曾經出現過不少類似的案例,受捐者家屬第1次移植失敗之後,會千方百計找到捐贈者,希望對方能夠再次捐贈,這嚴重影響了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同樣也有一些捐贈者知道自己配型合適後向患者家屬索要天價報酬,這都是人性的惡。
英國戴安娜王妃遭遇車禍身亡之後,捐獻了多個器官組織挽救了多名患者的生命,但是受捐者資訊至今無人知曉,患者也不知道自己的捐獻來源是戴安娜王妃。
無論是從捐贈者還是受捐者的角度來說,永遠不知道對方的任何資訊是保護雙方最有效的方法。
“雙盲原則”不光是國內需要堅守,國外也同樣認可這種做法。
2、杜絕人體器官買賣行為
我們都知道器官捐獻是免費的,但是有些人依然難以逃過錢這一關,如果任何一方的資訊被公開,就有可能改變器官捐獻的性質,使無償變成了有償。
器官移植並不便宜,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本身就難以承擔,能找到合適的器官捐獻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如果再出現器官有償的情況,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3、減輕受捐者精神壓力
採取雙盲原則也能夠減少受捐者的精神壓力,對於受捐者來說,知道自己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但是卻不知道是誰幫助自己的,這樣也能減輕自己的壓力。
比如戴安娜王妃出車禍之後捐贈了全身的器官,沒有人知道這些器官到底捐贈給了誰,這樣做也能夠避免讓受捐者產生壓力。
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捐獻遺體之後,遺體會如何處理?
一般選擇遺體捐贈的話,會用做高效教學使用,這些捐獻者為學生們稱為“大體老師”。
根據教研科研需要,一般會將部分特殊的大體老師長期儲存,按照教學計劃,接受遺體後會先做防腐處理入庫,根據教學進度往前提,使用結束之後就會送去火化。
由於我國目前的遺體捐獻制度並不算完善,每個省份的遺體捐獻都有自己的規定,對於善後事宜這塊也沒有統一規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利用完遺體之後,專業人員會將捐獻者縫好,然後再火化,並不會出現缺胳膊少腿的現象,也不會當成垃圾丟棄處理。
火化之後會通知家屬領取骨灰。
這個骨灰也要看家屬的遺願到底是保留還是留在陵園,在北京市的朝陽區有長春園,是遺體捐獻者的陵園,如果家屬同意將遺體捐獻者的骨灰葬在陵園的話,每年清明解剖學會和紅十字會都會組織去掃墓。
而北京所有的醫學院校也都會有代表去那裡刻著歷年來北京遺體捐獻者的名字。
遺體捐獻對於醫學的進步,特別是解剖學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體解剖學是研究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礎科學。
擴充套件資料:
我國規定的器官的捐贈和遺體的捐贈都是無償的,不涉及錢物的交易,但是對於捐贈者是有一定的照顧的,比如減免捐贈者的住院費用,身故後的火花費用等。
對於家庭困難的捐贈者也有一定的照顧,但是大多數不會直接給錢。這也是對捐贈者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