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2年9月1日,黨的十二大會議舉行開幕式,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劉華清一大早便趕往人民大會堂。
在南大廳等候入場時,劉華清遇到了時任軍委主席的鄧小平。
鄧小平有意放慢了腳步,等劉華清走上來後低聲告訴他:
“你還是回海軍工作。海軍問題不少,要整頓!”
劉華清聽後,不由地愣了一下,看來黨中央是要下定決定了。
早在7月4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召開並主持了軍委座談會,會上主要討論了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和高層幹部調整、實現年輕化問題。
8月28日,劉華清被任命為海軍司令,這也是在闊別海軍十八個年頭後,劉華清又再一次回到海軍當中。
這一次劉華清準備好,他要甩開膀子大幹一場。
“兩進兩出”
事實上這也不是劉華清第一次到海軍中履職了。
1952年2月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劉華清轉任海軍,擔任大連海軍學校副政委兼校黨委書記。
彼時的新中國,海軍部隊才剛剛拉起來一個架子。
1949年12月,蕭勁光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受命組建海軍部隊,當時的海軍就只有日偽時期繳獲的幾艘小破船和國民黨軍起義的艦艇。
蕭勁光晚年回憶50年代初時,自己曾想要到劉公島視察,乘坐的居然是一艘漁船,幫忙的漁民也感覺要有些不可思議:“你是海軍司令員,還要租我們的漁船。”
除了艦艇奇缺外,海軍部隊的戰士們大多都是從陸軍轉過來的,根本就不熟悉海軍的作戰方式。
解放萬山群島時,中國人民海軍第一次參加戰鬥,憑藉的是大無畏的勇氣。
一艘噸位只有28噸的小艦艇“解放”號,猛撲國民黨軍旗艦“太和號”,完全是以勇猛無畏的姿態衝過去,想要同歸於盡的打發。海軍學員在戰鬥過程中,拔出手榴彈來扔到對面敵人艦艇的甲板上,然後跳上去嗷嗷叫著將敵人俘虜了。
俘虜一臉的委屈,沒見過這種打法,海上戰鬥不應該是艦艇對艦艇、炮對炮嗎?沒聽說過扔手榴彈的,也沒見過端著刺刀跳到人家甲板上抓人的。
新中國建立初期,在蘇聯的支援下,中國海軍才第一次有了過千噸的艦艇,才算是有了海軍的一點樣子。
嚴格意義上來說,對海軍建設,無論是劉華清,還是蕭勁光,都是從零開始的。
1954年,大連海軍學校分為海軍指揮學校和海軍機械學校,省委副校長的劉華清獲中央軍委批准,赴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校學習深造。
不可否認的是,劉華清在開國將軍中,年齡算是偏小的,只有38歲,但遠赴蘇聯學習,對劉華清來說,年齡的差距不是輕易能彌補的。
年齡偏大,自然不比年輕人反應快,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下降了不少。
劉華清在蘇聯求學期間,始終頑強刻苦,並於1958年2月15日通過了蘇聯國家國防委員會的考試。回國後,劉華清正式擔任了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
為海軍的建設,劉華清付出了極大的心血,除組織基地部隊參與旅大海岸戰役防禦演習外,還主持編寫了海軍四十多種條令、訓練大綱和教材,提出並組建了基地核心戰鬥部隊。
離開部隊以後,劉華清還負責了新型艦艇的自主生產研發工作。
可惜的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面,劉華清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即便是他頂住了壓力,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可海軍建設仍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969年2月,在葉劍英、聶榮臻安排下,劉華清重回海軍工作,臨回海軍之前,聶榮臻告訴劉華清:“你回海軍去做副司令員,已經和海軍有關領導同志商量過。”
結果回去以後,劉華清就被閒置起來,一直到6月,才不痛不癢的給了一個造船工業科研工業領導小組成員、辦公室主任的閒職。
1970年12月15日,經中央軍委批准,劉華清才被任命為海軍副參謀長,負責造船工業、科研工作和海軍裝備建設。
歷經多年的艱苦,劉華清始終不改本色,堅持為海軍事業做自己的貢獻。
當年的老上級鄧小平對劉華清的處境十分牽掛,在老首長的安排下,原本海軍準備安排劉華清任南海艦隊副政委,中央軍委常委會否決了這一提議,調劉華清到中國科學院工作。
這也是劉華清第二次離開海軍。
1979年2月,劉華清調任總參謀長助理,而時任總參謀長則是老首長鄧小平。1980年2月楊得志繼任總參謀長,在鄧小平推薦下,劉華清出任了副總參謀長。
不過,令劉華清也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還有機會再回海軍去。
“我是海軍司令,不是旅遊局長”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海軍的建設工作基本被擱置,許多重大問題由於長期未能解決,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1982年10月,劉華清重回海軍大院。
“這哪裡像一個現代化戰略軍種的統帥部啊!辦公區和服務區、生活區毗連,軍人和職工、家屬、子女混雜,毫無秩序可言。機關作風鬆散,管理鬆懈,紀律鬆弛。”
“海軍機關大院已經到了非徹底整頓整理不可的時候了。”
10月5日,劉華清主持召開了海軍首長辦公會議,透過紀律整頓的方式入手,使得海軍從根本上發生很大的改觀。
不僅如此,自上任伊始,在接下來的一年半的時間裡面,劉華清的足跡踏遍了祖國1.8萬公里的海岸防線,切實的深入一線進行調查,發掘問題的根源。
基層的實際現狀,令劉華清深感問題的嚴重性,甚至毫不誇張地說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看來我得豁出這條老命去了。”
已經66歲的劉華清第一次生出這樣一種感覺。
劉華清第一個巡視的就是旅順基地。
旅順基地對劉華清來說並不陌生,在20多年前,劉華清就擔任過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司令員。
不過雖然是時隔20多年,旅順基地的情況基本沒什麼變化,原來的港口、碼頭位置還是老樣子,就是艦艇數量比原來多了不少,使得整個港口要擁擠不少。有些艦艇雖然已經十分陳舊,可依舊是在列裝狀態,因為年久失修,大多鏽跡斑斑。
劉華清有些感慨地說:“它們應該退役了。”
大多數的人認為,劉華清此次故地重遊,就是想要緬懷一下過去,卻並沒有想到,老領導很快就會給他們來一個“下馬威”。
視察小長山島的一個快艇基地時,劉華清注意到,退潮以後港池不僅面積狹小,而且還水淺,如果艦艇停在這裡,很容易擱淺。即便是能建成,也容納不了多少部隊。
“這個工程必須馬上停工。”劉華清指著面前的快艇基地。
眾人面面相覷,一個極為重要的國防工程,前後投入了數億元,說停工就停工,損失會很大。
即便是在場的人提出了反對意見,可劉華清還是堅決要求暫時停工,將專案封存起來,海軍未來建設方方面面都很重要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劉華清邊走邊給出建議,在前後視察海防工程時,很少有令劉華清滿意的工程。
視察海南島時,劉華清發現,海口不少的港口明明有條件修建大型的港口碼頭,卻偏偏修的又窄又小,有的航道甚至不滿淤泥,嚴重威脅到了進出的艦艇。
劉華清看了十分痛心,這些都是國家的財產,偏偏全都浪費在不該浪費的地方。
“能挽救就挽救,儘可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吧。”
不過一路視察走過來,劉華清發現,有不少部隊營區修建的蔚為壯觀,港口的管理卻很差,劉華清始終忍著火氣。
到了蓬萊島,劉華清第一時間就到軍港碼頭視察,發現在距離港口不遠的航道上,錨著兩艘軍艦。
“怎麼不停到港口。”劉華清問了一句。
下面的人回答後,劉華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港區航道水太淺,所有的艦艇進出必須趕在漲潮的時候,不然很容易擱淺。
劉華清哭笑不得:
“這麼一個淺水灣,有必要駐紮一個艦艇大隊嗎。”
港口領導回答道:
“這裡新建的營區正好坐落在蓬萊閣風景區,這麼好的地方,不利用起來太可惜了。”
“我是海軍司令,不是旅遊局長。”
劉華清一聽大怒:
“打起仗來,我總不能跟敵方的艦隊司令說,咱們先別打,潮水還沒漲上來,我的艦艇出不去。敵人會聽我劉華清指揮嗎?”
就這麼一路巡視下來,劉華清心裡已經有了主意,未來的海軍建設,必須立足於未來軍事戰略上的部署。
如何調整部署,劉華清總結了兩個字的辦法,一個是“收”,一個是“縮”
“收”就是要收拾爛攤子,不能像過去那樣四面攤開,要搞重點建設的方針,劉華清這次視察,很多部隊都提出了要增加人員編制,還有一些要新修港口的計劃,全部都給劉華清否決了。
“縮”就是要縮短展現,小型的港口不再新建擴建,否則展現越拉越長。
還有一個比較難的地方是,要裁汰冗員,一些老舊的艦艇,能退就退,既不能用,又佔著兵員,嚴重影響了海軍的戰鬥力。
有些領導大感犯難,畢竟要砸飯碗,誰都不好受,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劉華清的決心自始至終都不動搖:
“部隊要精幹,機關要精幹,幹部隊伍更要精幹!”
當然,在劉華清心目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
“立即著手研究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
早在1970年,時任海軍副參謀長的劉華清,就組織了航母的專題論證,由於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劉華清組織的這一論證沒有了下文。
對於未來航母的建設和發展,劉華清有一套成熟的想法。
就任海軍司令之前,1980年1月,劉華清以副總參謀長的身份,率領一個軍事技術考察團赴美考察,並參觀了美軍三艘具有代表性的軍艦。
“福克斯”號導彈巡洋艦、“塔拉瓦”號兩棲攻擊艦和“小鷹”號航空母艦。
尤其是以參觀“小鷹”號航空母艦,劉華清一張墊著腳看的照片,讓無數的國人傷感落淚。
也有不少說法稱,劉華清在美國考察期間,事無鉅細,詢問航母有關技術特點,可美方總是不屑回答,甚至以保密為由,不讓我們觸碰航母上的設施。
對此我們不必過分渲染情緒,事實上這一次技術考察,航母本身就不在考察的範圍之內,可美方還是安排了考察團參觀航母的行程。
劉華清不僅僅參觀了“小鷹號”航母,還在10天后參觀了“突擊者號”航母。而且還坐上了美方的艦載直升機。
這一次參觀航母,也給劉華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劉華清這一次率領代表團赴美,本身目的是為了爭取美國在裝備上的技術合作,航母留下的印象固然深刻,可是以中國當時的情況,搞航母這樣高精尖技術裝備,難度還是太大。
只是在劉華清心目中,始終有一個航母的夢想。
1982年8月,劉華清上任海軍司令後,立即著手叫停了一系列不必要的海軍建設專案。
雖然海軍建設發展已經停滯了20年,而且從視察來看,情況也很糟糕,可劉華清始終充滿了信心:
“開創海軍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時機已經到來!”
對於航母的建設,劉華清也有自己的打算,以如今現有的國力來看,“一口想要吃成胖子”恐怕也不太現實。
“航母總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發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號,而先搞預研。”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劉華清就在推動航母的預研。
1987年,劉華清曾說:
“航母從開始論證研究到完成建造,初步形成戰鬥力,一般總得20-30年時間,就是現在抓,中間不斷線,也得到2010-2015年前後才能形成戰鬥力,也就是說,從現在起,在我這個海軍司令任期內用不上它,以後按五年一個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
劉華清已經70多歲了,很有可能看不到航母,但他卻對未來充滿希望。
從無到有,化腐朽為神奇,本來就是中國人的能力。
1989年1月,國防科工委將“我國航母及艦載機發展可行性研究”課題,正式列入“重大軟科學研究計劃”,代號“891”。
劉華清用自己的努力,為後人打下了航母堅實的基礎。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閉幕後,劉華清逐漸退出了領導崗位。
臨退之前的6月份,劉華清還以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身份,出席了殲-10戰機首架飛機總裝交付儀式,並親自為飛機剪綵,在現場的劉華清高興的拍手:“太好了,太好了。”
很多人都沒看到,劉華清將軍悄悄地拭去了眼角的淚水。
90年代以後,航母順利的進入到預研階段,為了探索航母的研發,我國購買了俄羅斯退役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兩艘航母。
2002年3月4日,我國從烏克蘭購買的前蘇聯時代的半成品“瓦良格號”航母,順利的抵達大連。經過3年多的時間,到2005年春節,已入耄耋之年的劉華清得知了航母已經立項後,高興的連說了三聲:
“好哇,好哇,好哇!”
2005年4月26日早晨,“瓦良格號”被拖船緩緩地拖入大連造船廠,前後歷經數年的建設。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正式交界入列中國海軍。
遺憾的是,2011年1月14日,劉華清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
“三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一百年海軍”
海軍的建設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海軍在過去百多年的時間裡,曾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從晚清時代龐大的北洋艦隊開始,中國人滿心歡喜的期待,到民國時期陳紹寬將軍提出航母建設。再到2012年遼寧艦入列。
中國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積貧積弱的國家。
而劉華清將軍,作為中國海軍建設歷程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人民海軍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和劉華清將軍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老人家所取得的成就,將永遠的被國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