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吳國楨,相信不少熟讀近代史的人,腦海中會立刻跳出來一個相關的新聞,那就是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吳國楨事件”:
1954年3月17日,蔣介石在位於臺灣的“總統府”中,向著遠在美國的吳國楨正式發出了所謂的“總統令”,並且要求美國“立刻將吳國楨引渡回臺灣”,以“追究其法律責任”。
其實,早在幾年前,吳國楨還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而他的夫人黃卓群更是和宋美齡關係親密,一度形同姐妹。
直到國民黨敗退臺灣後的前幾年,吳國楨還曾經陸續出任了臺灣省“主席”、“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務,可見蔣介石對其的信任和倚仗。
然而,蔣介石一朝翻臉,吳國楨險些喪命。
這個曾經被蔣介石當做“心腹寵臣”、“黨國中堅”的男人,又是怎麼和蔣介石鬧到“不容水火”,甚至遭到了蔣介石的追殺滅口呢?
這一切,還要從吳國楨的經歷中說起。
一,蔣介石的信任與重用
眾所周知,作為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吳國楨從一開始就堅定地選擇站在了國民黨的一邊。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吳國楨曾經有一個義結金蘭的“好兄弟”。
而這個人,正是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周恩來。
1913年,周恩來考入南開中學;次年,吳國楨也順利考入了同一所學校。
由於吳國楨的哥哥吳國柄和周恩來是同學,在哥哥的“牽線搭橋”下,周恩來和吳國楨逐漸相識、相熟。
再加上一個共同的好友李錦福,三個熱血有志的愛國青年一拍即合,仿效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互相結拜成了異性兄弟,並且一起約定,一定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然而,命運弄人。
在中學畢業後,周恩來選擇去往日本留學,而在清華大學獲得留學資格的吳國楨卻踏上了去往美國的道路。
並且在求學時也逐漸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開始對於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屑一顧”。
返回國內後,希望以美國作為“模板”來“改造”中國的吳國楨,目標堅決地選擇了國民黨。
並且在加入國民黨後,迅速成為了當時宋美齡拉起的“親美派系”中的得力干將。
在國民黨內部,對於蔣介石來說,吳國楨的美國留學經歷也“彌足珍貴”。
他一邊可以透過吳國楨來知曉“洋務”;一邊可以以“重用吳國楨”來向美國方面示好——被美國培養過的人才,回到國民黨則成為了“黨國中堅”,這無疑是對美國思想和教育能力的一種變相“肯定”。
其實,在國家動盪的那段時光中,蔣介石對吳國楨的看重當真非常人可及。
在蔣介石的語錄裡,他甚至曾經說過“我平生待人,未有如待吳者”這樣的話,可見蔣介石當時對於吳國楨的信任有加。
不過,隨著吳國楨仕途上的步步高昇,他和周恩來“義結金蘭”的兄弟關係也逐步走到了盡頭。
皖南事變後,周恩來和吳國楨相見,兩人為了各自的政治立場各執一詞。
周恩來據理力爭,而原本就理虧的吳國楨被他當眾辯得無言以對、惱羞成怒,兩人最終不歡而散,往日的情分就這樣消弭在了各自的選擇中……
二,一顆危險的“種子”
在2009年轟動一時的《建國大業》電影中,曾經呈現過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打老虎”的片段。
儘管這段劇情僅僅展示了數分鐘,然而,這段劇情背後折射的那段真實的歷史,正是蔣介石後來猜忌、乃至暗殺吳國楨一個伏筆。
1947年底,國民黨高層“下定決心”,要在上海市內執行新的貨幣改革政策,以解決當時通貨膨脹嚴重、資本家們囤積居奇、百姓民不聊生等經濟問題。
這其中,被蔣介石選中前往上海“打經濟戰的主帥”,就是蔣介石的長子,正在極力尋找大展拳腳的機會的蔣經國。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蔣經國起先也確實在上海做出了一番“成績”。
同年9月,蔣經國以“趁機牟利”的罪行,判處了當時的財政部機要秘書陶啟明槍決。
隨後,蔣經國又逮捕了自己父親的多年好友、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並且以金融投機罪將他交由特殊法庭審理判刑。
在當時的上海,手持“尚方寶劍”的蔣經國確實斬落了不少“貪官”下馬。
然而,沒等蔣經國做出成績,他那雄心壯志的“打老虎計劃”就撞上了一塊“鐵板”,那就是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
嚴格來說,孔令侃和蔣經國還有點“親緣關係”。
由於始終和蔣介石沒有孩子,蔣經國的“後媽”宋美齡對於孔令侃這個小外甥一直多加疼愛。
所以,在聞聽蔣經國即將前來抓捕自己時,孔令侃馬上搬動了宋美齡來當自己倚仗的“靠山”。
而不好自己直接出面的宋美齡,便選擇透過“閨蜜”黃卓群,找到了當時時任上海市長的吳國楨。
其實,深受美國思想的“薰陶”的吳國楨一直主張資本可以自行調控市場。尤其是在蔣經國來到上海後,吳國楨深感自己這個市長權力被架空。
因此,早在蔣經國對“四大家族”動手之時,吳國楨就曾經屢次上書蔣介石,請求蔣介石放棄此次“打虎行動”。
而當蔣經國動刀動到孔令侃頭上、和吳國楨形成對峙後,蔣介石坐不住了。
當時全國解放戰爭正處於膠著狀態,蔣介石生怕丟掉孔家和宋美齡等人的支援,因此,在再三收到吳國楨的進言後,蔣介石還是選擇讓蔣經國退步,以保護自己和國民黨的利益不受損害。
眼看著自己數日的付出就此付諸東流,甚至還“收穫”了來自上海市民的一片噓聲,狼狽下臺的蔣經國惱火不已。
在聽說取消行動的建議出自吳國楨後,憤怒而又無法撼動宋美齡等人的蔣經國索性將矛頭直接瞄準了吳國楨,一顆危險的“種子”就此埋下……
三,和蔣經國之間逐步加深的矛盾
1949年,吳國楨跟隨蔣介石一起狼狽地敗逃臺灣。
由於剛剛抵達臺灣的蔣介石迫切地需要來自美國的“認可”。
因此,具有多年美國留學經驗的“親美派”高官吳國楨就成為了蔣介石“展示態度”的不二人選。
為了向美國人“示好”,蔣介石毫不猶豫地將才任職臺灣省“主席”不足一年的陳誠拉下馬,將吳國楨扶上了這個“寶座”。
在接到調令時,吳國楨十分驚訝,他還曾委婉地向蔣介石表示:“陳誠將軍不是做得很好嗎?”
然而,蔣介石卻毫不避諱地向吳國楨袒露了自己的實際考慮:“我是要你今後全力去爭取美援。”
來自蔣介石的肯定和信任,讓吳國楨受到了莫大的“鼓勵”。
尤其是在後來的總統府會議中,被迫讓位、心有不甘的陳誠在明面上開始和吳國楨針鋒相對,處處擠兌為難。
而當心灰意冷的吳國楨向蔣介石提出辭職時,蔣介石不僅不允,還寬慰他說:“他和你鬥,你就和他鬥,我是支援你的。”
其實,但凡吳國楨當時冷靜一些,就會發現蔣介石在這背後為他挖下的“陷阱”。在蔣介石的推動之下,吳國楨除了擁有來自美國的暗中支援以外,在臺灣政壇中可謂是四面樹敵、一無所有,而這正是蔣介石樂見其成的結果。
然而,已經被蔣介石所謂的“信任”衝昏了頭腦的吳國楨並沒有察覺這一危險訊號。
他開始對蔣介石的各項政策不遺餘力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對於蔣氏父子在臺灣的“大權獨攬”,認為不妥的吳國楨直接選擇和蔣經國正面對抗。而這一行為,無疑激化了蔣介石對他的猜疑和忌憚。
在退守臺灣後,蔣氏父子最大的心願和目標就是“反攻大陸”。
因此,在蔣介石的默許下,蔣經國培養了數萬特務,而這樣龐大的特務部隊背後,必然亟需大量的資金支援。
另一邊,身為臺灣省“主席”的吳國楨一方面要養活臺灣本土的八百萬居民,另一方面還要供給國民黨官僚們的奢侈生活,還要面對蔣經國隔三差五的“軍需經費”。
壓力之下,吳國楨曾經和身邊同僚抱怨道:“我只採取消極行動,不發經費給他,所以蔣經國一定恨死我了。”
不僅是私下抱怨,“耿直”的吳國楨還跑去和蔣介石提議這支特務部隊“非改革不可”,認為“無論是什麼機構,都不能夠隨意抓人”。
儘管當時蔣介石對於這些話不置可否,然而當這些訊息統統傳到蔣經國的耳朵裡後,他對於吳國楨的痛恨顯然更上了一層樓。
在歷史記載中,吳國楨和蔣經國曾經產生數次交鋒,而讓矛盾愈深的,還有一樁在臺灣轟動一時的“王哲甫案”。
當時,王哲甫擔任臺灣某火柴公司的總經理。
然而,由於該公司董事長過去拍攝過一部電影,而其中內容暗含對蔣介石的不滿,同為公司高層的王哲甫因此遭到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的逮捕和死刑。
彼時擔任保安司令部司令的正是吳國楨,然而蔣經國早就聯合副司令將吳國楨在部裡的權力徹底架空。
因此,在得知這一案件後,原本就對蔣經國特務部隊頗有微詞的吳國楨怒不可遏,要求立刻釋放王哲甫。
相峙不下的兩人甚至一度鬧到了蔣介石眼前,要求蔣介石來“主持公道”。
儘管最終王哲甫由死刑改判為七年有期徒刑,然而吳國楨和蔣經國之間的矛盾,也終於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四,死裡逃生,大徹大悟
其實,在最一開始的時候,礙於美國方面的“支援”,對於吳國楨,蔣介石還是比較信任的。
可惜的是,吳國楨顯然沒有“見好就收”。面對蔣氏父子,“耿直”的吳國楨經常跑去給蔣介石進獻所謂的“逆耳忠言”。
如果說這些在蔣介石看來還能夠接受的話。
那麼,在後來,蔣介石真正開始著手籌謀傳位於蔣經國後,吳國楨和蔣經國之間那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對於蔣經國接班的不認同,讓他對吳國楨真正萌生了“殺心”。
而並沒有意識到危險臨近的吳國楨,還在志得意滿地向蔣介石進言道:“如鈞座厚愛經國兄,則不應使其主持特務,蓋無論其是否仗勢越權,必將成為人民仇恨的焦點。”
然而,這句話顯然戳到了蔣介石的“肺管子”。
在後來工作人員的記憶中,蔣介石聽到這句話,臉色鐵青地怒斥道:“別說了!”隨即拂袖而去,留下滿屋子的人面面相覷。
就在這時,吳國楨才意識到,自己或許已經在蔣介石面前“失寵”了。
而從側面證明這一點的還有美國的局勢。
1952年,美國共和黨艾森豪威爾參選總統並獲勝,臺灣省和美國的關係也隨之得到了改善。
過去用來“親美”的吳國楨立刻想到,自己在國民黨中已經“沒用了”,加上蔣經國上臺已經是“既成事實”,自己這個曾經的“黨國中堅”也是時候從高位上離開了。
可是,還沒等到吳國楨提出辭職,蔣氏父子就已經開始對他“痛下殺手”。
1952年10月30日,蔣介石特地邀請吳國楨夫婦來到臺北郊外的草山上,以“過壽誕”為名共享晚宴,並且留他們在山上過夜;
次日,吳國楨夫婦準備返回臺北,蔣介石還專門派司機前往送行,沒想到吳國楨妻子黃卓群突然鬧肚子,夫妻倆臨時在半山腰停車方便。
等到黃卓群解決完問題後,吳國楨夫婦返回汽車旁邊,發現原本開車的司機正驚恐萬狀地盯著汽車發呆:
原來,這輛汽車三個車輪上的螺絲都不知何時被人卸掉。而如果吳國楨夫婦不是半路臨時停車,那麼按照山上崎嶇盤旋的山路繼續走下去,一旦碰見轉彎,車子的三個車輪就會先後飛出去,整輛車也就跟著車毀人亡了。
死裡逃生的吳國楨終於大徹大悟,明白自己早已經成為蔣氏父子的“眼中釘”。因此,在1953年3月開始,吳國楨反覆向蔣介石提出要辭去臺灣省“主席”一職,並且在4月受邀攜妻子遠赴美國。
然而,多疑寡恩的蔣介石還是留下了吳國楨的父親和幼子作為“人質”,只批准了他們夫妻兩人離開臺灣。
在吳國楨離開前,過去和他針鋒相對的“政敵”陳誠、以及蔣經國,還都特地前往機場為其送行。
而在機場表面上談笑風生的背後,或許也有著這幾位“勝利者”對吳國楨的炫耀吧!
五,美國終老
起初,由於顧及老父和幼子的安危,剛剛抵達美國的吳國楨始終謹言慎行。
然而,僅僅在半年後的11月,蔣介石忽然以“矇混舞弊,不盡守責”的罪名,下令撤銷了和吳國楨一直交好的王世傑“總統府秘書長”的職務。
而在臺灣島內也立刻颳起了“吳國楨假借王世傑的手‘攜款潛逃’”的傳聞。
聞訊的吳國楨立刻寫了一篇《闢謠宣告》,希望能在臺灣島內刊登。
可是,當吳國楨將內容交給留在島內的吳父後,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臺灣島奔波尋找了所有媒體,卻沒有一家肯刊登這份宣告
——顯然,各大媒體也收到了風聲,誰也不敢得罪大權獨攬的“蔣家王朝”。
蔣氏父子的“咄咄逼人”,也讓吳國楨徹底“撕破了臉皮”。
1954年2月,吳國楨在美國接受電視臺專訪,批評蔣介石所掌控的國民黨政府“過於專權”,無有民主;
並且非常直白地宣稱自己離開臺灣是由於和蔣氏父子政見不合,認為蔣介石“任人唯親、排除異己”,因此“不為其所容”。
這樣的訊息一經發出,立刻在臺灣島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同年3月17日,蔣介石正式簽發了“總統令”,撤免吳國楨“行政院職務委員”的職務、開除黨籍,並且要求美國“儘快引渡吳國楨回臺”,“使其接受法律的裁決”。
不過,作為“攪屎棍”的美國,和當年的蔣介石一樣,樂見“狗咬狗”。
因此,美方不僅拒絕了蔣介石的引渡要求,還不停地採訪吳國楨,披露了更多“蔣氏王朝”在臺灣專制的內幕。
另一方面,礙於不敢得罪美國,同時又害怕吳國楨真的披露太多隱私。
所以,在洩憤似的對外發布了吳國楨的“十三條罪狀”後,蔣介石無可奈何地草草收尾。
吳國楨就此躲在異國他鄉的阿姆斯特朗大學中擔任教授,直至1984年因病去世。
其實,回望歷史,吳國楨也曾經有過數次“改邪歸正”的機會。
早在皖南事變之前,周恩來就不斷派員和他接觸,希望吳國楨能夠選擇另一條路。同樣,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周恩來也不忘再次爭取自己這位昔日才華橫溢的好友。
只是,當時的吳國楨滿心“愚忠”,不肯回頭,這才導致了他後來險些喪命,敗走他鄉的淒涼結局。
這位曾經一腔熱血的青年從一開始就選錯了道路。
而這之後,一步錯,步步錯。
晚年的吳國楨,還曾經於1984年的春天接到過鄧穎超、楊靜仁等人邀請他“歸國觀光”的信函。
彼時的他格外興奮,然而最終也因病而未能成行。不知當時如果能夠有機會踏上故土,看到欣欣向榮的新中國的新面貌時,吳國楨會作何感想?
或許,他也會後悔當年的錯誤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