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屹峰
半個月前,65歲的高大伯被查出肝癌,中晚期,去了幾家醫院都告訴他,因為腫瘤太大,只能肝臟移植。一家人在一籌莫展中來到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國科大腫瘤醫院),沒想到找到了新的希望。
聽說要肝移植,一家人要崩潰了
高大伯是由女兒陪著來就診的,接診的是肝膽胰外科主任張宇華。高大伯的女兒走進門診時,眼睛腫腫的,一看就是剛哭過的樣子,她拿出來一沓病歷資料:化驗單、影像學檢查報告……
來這裡之前,高大伯一家跑了多家醫院,得到的答案差不多:腫瘤大而且位置不好,需要切除的肝臟範圍太大,剩餘肝臟體積不足,無法行肝切除,建議肝移植。
“患者的右肝有兩處腫瘤,最大的一處5釐米左右,緊貼門靜脈右支,必須進行右半肝切除才能做到根治性切除。” 張宇華表示。
對高大伯一家來說,肝移植這個方案太渺茫,無論是治療費用還是等候肝源,他們都覺得是個難題。
經過仔細的閱片後,張宇華髮現高大伯還是有手術的機會。
他的腫瘤位於右半肝,從腫瘤切除的角度來說,可以透過行右半肝切除術來達到根治,但是高大伯的左半肝非常小,體積只有200多毫升,而術後至少需要400毫升以上才能維人體的需要。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切除了高大伯的右半肝後,他的左半肝的功能無法滿足人體需求,極有可能會造成肝功能衰竭、死亡的風險。
面對這種窘境,張主任想到了一種快速使肝臟增大的技術,叫做聯合肝臟離斷和門靜脈結紮二步肝切除術(ALPPS)。
通俗地來講,這種手術方法就叫做二步肝。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第一次開腹手術把腫瘤側肝臟的門靜脈結紮、再離斷腫瘤側與健康側肝臟之間的肝實質,把兩者之間的交通支離斷。
也就是透過一定的手段,將有腫瘤的右肝和左肝“分離”。
經過這個操作後,肝臟的血流主要流向了健康側的肝臟,也就是左肝,左肝快速長大後,達到手術要求,可以再次開腹手術切除病變側肝臟。
透過微創,“分離”左右肝,養大健康肝臟
不過這個方法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創傷大。兩次開腹手術,兩次巨大創傷所來帶應激反應可能導致全身各個臟器的功能障礙;另外就是第一次手術的併發症,肝臟創面上出現膽漏、腹腔感染等併發症導致第二次手術時機的延誤。
這些問題,這些年,張宇華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
“用腹腔鏡進行肝臟手術在國科大腫瘤醫院已經成為一種常規,除了左半肝、右半肝外,更是能夠常規開展各個精準的肝段或亞段的切除,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因此我們決定使用腹腔鏡技術來完成這兩步原本需要開放手術完成的步驟。”
高大伯辦理住院手續、進一步檢查後,張主任團隊精確的計算出他剩餘左肝體積至少需要410ml,也就是說患者的肝臟至少需要增加200ml,才可以實施手術。
200ml聽著也就是半瓶可樂的體積,但是對於高大伯來說,這可是救命的200ml。
幸運的是,第一個階段的手術非常成功,張宇華和團隊透過5個5-10mm的小孔,把患者病變側的門靜脈右支進行結紮,然後透過離斷左右半肝間的肝實質來分隔兩側肝臟。術後,高大伯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第一次手術後3天就出院了。
經過3周的休養,高大伯再次住院,經複查CT和三維重建,張宇華髮現老高的剩餘肝臟體積增加到了510ml,也就是說完全達到了手術的要求。
第二次手術中,高大伯的右側肝臟也被順利切除。
術後透過肝膽胰外科護理團隊的精心護理,高大伯術後5天已經拔除所有引流管康復出院。
中晚期肝臟患者也有手術機會
張宇華表示,門診中首診的肝癌患者只有20-30%有手術機會,剩餘百分之七八十的首診患者因為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很多已經沒有了手術機會,而手術切除是肝癌患者目前唯一可能獲得長期生存的治療選擇。
高大伯確診時也是中晚期,幸運地是,他最終進行了手術切除。
“這主要是肝癌的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張華宇說,其實,很多肝癌患者都有多年的肝臟疾病,最常見的就是乙肝,因為沒有及時干預,日積月累才發展成肝癌。
高大伯也有多年的乙肝病史,但是並沒有系統治療。
“還有一部分肝癌患者是由脂肪肝發展而來的。” 張華宇說,長久以來,人們都以為肝癌很難治癒,尤其是中晚期,一旦被確診,感覺是被判了死刑,“實際上,現在對於肝癌的治療發展很快,有很多手段,除了手術之後,對那些初診不能手術的患者,還可以採用轉化治療,包括介入治療,靶向免疫治療等等,也就是先“保守”治療,將腫瘤縮小,再尋求手術切除的機會。”
以ALPPS為例,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讓患者可以不用進行肝移植就能得到手術切除,畢竟,肝源難尋。
“傳統的二步肝手術創傷大,併發症多,很多病人因此止步於第一步。腹腔鏡技術應用於ALPPS,兩步手術都透過微創來完成,明顯減少了患者的創傷,在第一步手術中,膽漏、出血等併發症發生率特別低,從而保證了第二階段手術的順利進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