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中一家親”的關係表明,只要相互尊重,加強交往,凝聚共識,不同政治制度並不會妨礙兩國成為好朋友、好夥伴。
來源:中國新聞社
中新社記者:王國安
全文字數:2670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中國與泰國之間的交往源遠流長,雙方自古就有人員與貿易往來。華人也很早就移居泰國,中泰民族透過商業、婚姻等開始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1975年中泰建立外交關係後,兩國傳統友好關係得到了全面發展。2012年,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兩國關係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泰國暹羅智庫主席、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副校長洪風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表示,泰中兩國人民之間親戚般的深厚情誼,對於促進兩國友好關係和各領域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當地時間6月30日,泰國普吉島,當地的度假村已經準備就緒等待遊客前來。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提起中泰兩國關係,人們總會說“中泰一家親”。為什麼會有這一說法?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洪風:“泰中一家親”反映了兩國關係的特殊性。放眼中國周邊國家,只有泰中兩國間使用了“一家親”的描述,這是非比尋常的。
“泰中一家親”並非只是外交辭令,它有著豐富的內涵,是兩國之間歷史與現實的真實映照。
泰中兩國在歷史上便交往頻繁。泰國素可泰王朝時期(1238年—1420年),雙方多次派出使節互訪,並開始貿易往來。素可泰王朝還曾邀請中國技工到泰國傳授瓷器等器具的製作技藝。華人開始移居泰國的歷史也可以上溯至幾百乃至上千年前。華人在泰國生活,與當地人通婚,繁衍生息,血脈相連。至今,泰國有近14%的人口具有華人血統,華人、華裔已成為泰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民族學和社會學的範疇內來看,華人與泰國本地人早已形成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牽絆。
從政治層面來說,泰中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前,就保持著非常活躍的互動。1975年7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後,兩國關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2001年8月,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就推進泰中戰略性合作達成共識。2012年4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13年10月,兩國政府發表《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2017年9月兩國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
與此同時,中泰兩國保持高層密切交往。先後有多位中國領導人訪泰或赴泰出席會議;多位泰國王室成員以及歷任政府首腦、國會主席和軍隊領導人亦曾訪華。
在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前夕,中國授予泰國詩琳通公主“友誼勳章”。詩琳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十分高興中國政府一直記得我這個老朋友,並給予我這麼高的榮譽。對我來說,獲得中國“友誼勳章”是崇高的榮譽,是人生中非常寶貴的經歷。
因此,從歷史與現實來看,“泰中一家親”的說法基於充分的客觀理據和積極的主觀認知而廣受泰中兩國社會的認同,其內涵超越了一般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泰中兩國更像是心意相通、血脈相融的親人關係。
資料圖:2019年9月30日,中國“友誼勳章”獲得者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右)在北京展覽館參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中新社記者:如您所說,“中泰一家親”真實反映了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您認為,中泰關係有何特殊性?
洪風:如上所述,泰中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往來,兩國在社會、人文和經濟交流與合作中一貫保持著相互欣賞、相互借鑑、合作共贏的優良傳統。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泰中兩國之間都真正體現了“友好鄰邦”的理念,兩國共同維護雙方關係穩中向好的共識與決心是持續且穩定的。
在我看來,泰中關係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兩國人民因親緣關係而更具有親近感,更容易心靈相通。這不僅體現在官方交流與合作中,也體現在民間。比如去年中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後,泰國從官方到民間都為中國加油、打氣,捐贈抗疫物資,併為滯留泰國的中國遊客提供方便,積極治療感染病毒的在泰中國患者。同樣,在泰國發生疫情後,中國也積極援助抗疫物資,分享抗疫經驗,並儘可能為泰國提供疫苗等。
二是兩國文化相通,具有相似性。泰中上千年的文化交流歷史,彼此文化相互影響、交融。特別是大量華人移居泰國,也把中國的文化、習俗帶到泰國。泰中兩國人民對彼此文化有很強的認同。僅以節日文化來說,中秋節、春節等節日在泰國早已被廣泛接受,泰國“歡樂春節”自2004年創辦以來,得到了泰國王室、政府和民間的大力支援。2020年12月29日,泰國政府更決定把春節列為法定假日。
近年來,泰國出現“漢語熱”,越來越多的泰國民眾熱衷學習漢語,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泰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三是泰中之間的戰略互信非常高。雙方彼此信任,相互支援。兩國相互投資和貿易合作,甚至軍事交流、交往都比較密切。泰國政府多次表示,高度重視和支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近年來,兩國經貿往來更加頻繁,雙邊貿易額不斷攀升。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泰國最大貿易伙伴,泰國則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月24日傍晚,2020年泰國“歡樂春節”互致賀辭活動開始在曼谷暹羅廣場舉行。中新社記者 王國安 攝
中新社記者:中泰自1975年建交以來,從未因政治制度或所謂的意識形態差異而出現矛盾或摩擦,始終保持穩定發展。中泰關係對於不同政治制度國家友好相處有什麼啟示?
洪風:確實,泰中建交以來,不管兩國國內及外部形勢發生什麼變化,泰中友好從未間斷,始終保持了難能可貴的穩定發展。而且,雙方都把與對方的關係放在對外關係的重要位置。
從現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實質來看,國與國之間存在意識形態差異。但泰中兩國長期的戰略互信及充分尊重對方選擇符合自己發展道路,這是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世界是多樣性的。國與國之間相處,相互尊重是前提。應當尊重各國不同歷史文化傳統和發展階段性特點,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國人民的自主選擇。各國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各不相同,不能強求“千篇一律”。“泰中一家親”的關係表明,只要相互尊重,加強交往,凝聚共識,不同政治制度並不會妨礙兩國成為好朋友、好夥伴。
資料圖:廣州港再添泰國直航航線 廣州港集團供圖
中新社記者:泰國是東盟的重要國家,中泰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縮影。您認為,中泰關係在中國與東盟整體關係中居於怎樣的地位?未來如何發展?
洪風:泰國在地理位置上位於東盟的中心,是東盟的創始成員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中國—東盟關係的積極推動者。在東盟國家中,泰國率先同中國推進戰略性合作,是瀾湄合作的首倡國,在中國與東盟整體關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實上,泰中關係一直走在中國與鄰國關係的前列,對於促進中國與東盟整體關係的發展具有示範作用。
泰中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強,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兩國合作存在巨大潛力,雙方近年一直積極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在這方面,泰中關係也反映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高度互補性。
一個持續向好的泰中關係,對於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非常重要,這也符合泰中兩國以及中國與整個東盟地區的發展利益。相信未來兩國關係將繼續穩步發展,“泰中一家親”的傳統友誼將進一步昇華,併為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作出更大貢獻。
洪風(Natee Taweesrifuengfung),泰國華人學者,泰國暹羅智庫主席,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副校長、中國研究生中心主任,教授,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2020年出版43萬字著作《凝望中國》。
編輯:徐文欣
責編:李明陽
東西問·對話 | 蔡聰妙、班樂義:“中菲相知獎”的設立喚醒了什麼?
東西問 | 圖登克珠:從視角到心態,西藏需要怎樣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