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人體組織器官儲存突破100例!
自20世紀以來,人體組織器官移植技術被應用於臨床,成為臨床治療不可逆器官終末期衰竭性疾病的唯一手段,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給患者帶來了希望。但目前,人體組織器官移植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瓶頸,即移植源的匱乏。因此參與、推動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開展組織器官儲存,研發新型人工組織器官尤為重要。
目前,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已成功掌握了面板、瓣膜、卵巢組織和斷指等人體組織器官的深低溫儲存及復甦技術,併成功應用於臨床移植。同時,我院還利用多種組織器官進行創新型生物組織工程材料的開發,初步形成了海綿狀、粉末狀和膜狀等多種形態的組織工程基質材料,並透過引入3D列印和幹細胞技術,在體外實現人工組織器官的定製和開發。
截止目前,我院成功儲存人體組織器官突破100例,包括但不限於面板、斷指/趾、卵巢、骨、肌腱等組織器官的儲存。其中,面板儲存50例,已成功回植18例,整體存活率超過60%;斷指/趾儲存30例,成功回植3例,移植後患者斷指/趾恢復供血。
眾所周知,器官儲存通常在低溫(4℃左右)或亞常溫條件下進行,但在低溫條件下,留給器官移植的時間視窗比較短,比如肝臟、胰腺儲存不能超過24h,心臟不超過8h等。但像斷肢、斷指等再植對時限要求非常嚴格,患者常常在傷後暫時不具備再植條件,低溫或亞常溫條件儲存不能滿足其儲存需求。而深低溫儲存技術(溫度在零下196℃)就成為一種很好的選擇。但此前,深低溫儲存技術通常應用於單細胞的長期儲存,比如,目前已成功實現了人的精子、卵母細胞、單核細胞、胚胎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等的玻璃化儲存。由於組織和器官包含多種型別的細胞,並且體積較大,結構複雜,深低溫儲存相對困難。
目前,我院突破技術難點,已成功掌握了深低溫儲存技術在多種組織和器官中的應用。與此同時,我院與多家醫療機構和科學院所共同籌建面板庫、斷指/趾庫,利用臨床遺棄或捐獻的組織器官,探索開發能夠替代損傷或缺失組織器官的生物材料和人工組織器官,實現可以應用臨床移植的綜合研究專案,以期建立高質量的有功能人體組織器官銀行,滿足臨床急需的移植用人體組織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