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瓷在中國瓷器初級發展階段中佔有重要地位。晉瓷無論是造型還是釉色都較為成熟,特別是較多地出現了褐色加彩,拉開了造型藝術邁向裝飾藝術的序幕。
晉朝時期的越瓷已較成熟,與歐窯、德州窯、婺州窯等,一起稱雄江南。越瓷雞首壺、尊、獅形燭臺等新品種,其中雞首壺最為出名,較為常見的品種還有盤口壺、扁壺、燻爐、虎子、水盂等。南京清涼山吳墓出土的熊燈造型也很奇特,一個主承盤,盤中心塑坐熊形燈柱,熊前肢支託頭部,頭頂碗形燈盞,造型很具有想像力。更為可貴的還有刻款,“甘露元年五月造”,甘露為孫吳末代皇帝孫皓年號之一,這為確切斷代提供了證據。這類熊燈不僅有考古價值,還有美學價值。這時期的堆塑罐上堆貼各種動物和人物圖案,如龍、鳳凰、獅子、羊,這自然是當時物質豐富的反映,也顯示了社會的審美傾向,把日常用品的陶瓷推向了觀賞審美的境界。晉瓷一般為出土器,因此必然帶有出土痕跡。
近年來,晉瓷的仿品越來越逼真,釉色、胎色與真品相仿,但胎子的肥膩感、釉色的玉質感與爆裂狀仍然難以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