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發表了一篇關於圍墩水鄉景區開發的文章,結果引來了很多朋友的評論,說那是一個人造景點,收費50很不值。
其實,這個真的有點誤會了,圍墩水鄉始建於明代,方圓十數公里,至今將近700年了,怎麼會是一個新建的人造景點呢。
為拔開這個謎團,今天“三耳”特意再一次走進了圍墩水鄉的深處,看一看這個水鄉的真實面容。
驅車走在圍墩水鄉的河堤上,沿途就可以清晰地領略到嶺南水鄉特有的氣息。‘
水鄉的道路建設,可以說是已經非常的完善,水鄉各處都被平坦的馬路連線了起來,停車也特別的方便。
車子剛停好,就圍上了不少推銷水鄉遊船的村民。可是我更喜歡慢悠悠的步行節奏,更喜歡村邊榕樹頭的熱鬧氛圍。
大樹蔭下,10塊錢買一包黃皮幹,一壺茶水,就是最休閒的假日時光。
遊人的小船,也時不時地從身邊劃過。
坐在河邊石板上,靜靜地看著湖中泛舟的遊人,感覺就是美美的。
旁邊碼頭的“石狗”,是模糊的歲月痕跡。
古老的祠堂,卻是清晰的歷史見證。
風景秀麗的圍墩水鄉,怎麼說也不可能是人造景點。
整個水鄉,就是靠這些河涌串聯起來。
以前,小舟基本上是鄉民出行僅有的代步工具,“中國威尼斯”也是因此而得名。
水鄉的深處。
隨處可見的魚船、魚網,這也算是古老水鄉該有的樣子吧。
而這一種魚網,估計只是一種休閒的娛樂。
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會有這麼一個的小碼頭。
以及一個結實的小木舟。
善於享受生活的人家,還會在門前挖上一口蓮塘。
或者種上一棵果樹。
觸手可及的水果,不用摘下來,摸一摸都已經感到很開心。
鄉村中幽暗的小巷。
總能出現有幾座大戶人家,
門前這些傷痕累累的練武木樁,是家丁興旺的標誌,也是歷史的記憶。
更是在告訴世人,這裡的人都不可能簡單,以前有詠春拳梁贊,現在有籃球易建聯。
普通人家房頂的雕花,說明圍墩水鄉當時也是富甲一方。
清一色的青磚建築,其他地方真的不好找。
每家每戶,還會有一口魚塘。
依水而居,捕魚為生的生活。
歷朝歷代,真的不知道迷醉了多少觀光的外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