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便是玉器之國,遠古時代,玉器是一種禮器,被當做可以與天地間的神明溝通的媒介。隨後玉石開始在貴族間流傳,為貴族所佩戴,成為了身份的象徵。時至今日,玉器已經失去了前面兩者的作用,飛入了尋常百姓家,現在更多的是將玉石變成收藏品轉賣,或者傳承下去。
玉石經年累月被埋在地下,數億年的時光不見天日,直到被人發現挖掘。玉本無價,其價值的體現主要是透過稀缺度、市場的反饋等等因素,換句話說,市場上存量越少,越稀缺;市場上愈發受到大眾的喜愛,價值就越高。
在電影《瘋狂的石頭》中,講述的就是由翡翠引發的一場爭奪戰,意外發現的翡翠價值連城,郭濤扮演的包世宏與多方人馬,為了這塊翡翠你爭我鬥,整部影片表現了一種黑色幽默。但是這也闡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翡翠的價值是被絕大多數人所看好的。
翡翠原產於緬甸,可謂是即使是幾千年的興衰演變,都無法撼動它在玉石界的崇高地位,價格也早就在市場化的程序中逐漸透明化,品質高的就價格高,品質低的只能賤賣,可炒作的空間並不會很大。
但在玉石界有另一個傳奇,它甚至在二三十年前還不為人所瞭解,卻在短短的時間內被賣上了高價,然而其背後究竟是發現了新大陸,還是一場“指鹿為馬”的炒作呢?
這種玉石叫做黃龍玉,主要的產地是在我國的雲南省保山地區附近。2001年的時候,在保山地區的一條河上,有工人正在加緊施工,修建電站,然而在開挖河床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河床上佈滿了一種黃色的石頭,晶瑩剔透,肉質細膩。這樣的發現被傳開以後,就有商人看出了其中的商機,稱其為黃蠟石,並且帶到廣東、廣西等地銷售。
起初,黃蠟石的價格十分低廉,滿滿一卡車的石頭,玉石商人給出的價格也不過才兩三千元。到了廣東後,稍微價格雕琢下,便可以高價賣出。
黃蠟石這個名字,一聽就不會有人想購買,於是商家給起了個不一般的名字,叫黃龍玉。黃色的玉石在中國是比較少見的,很有市場前景,再加上又是龍,又是玉,於是黃蠟石搖身一變,就被叫做了黃龍玉。
一條由黃龍玉做成的手鐲,商人購入的成本價不過幾十塊錢,第一次賣出,其價格可以翻十倍,第二次賣出,價格可以再翻上十倍,如此以來,黃龍玉在經過多次轉手後,立馬被炒上了高價。甚至有的黃龍玉的雕刻品,價格能上至百萬級、千萬級,不可不謂是天價。
短短的幾年時間內,黃龍玉就這樣透過炒作造就了玉石界的一個傳奇。在市場上持續水漲船高之後,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裡面蘊藏的商機,有大批次的人去雲南挖石頭,不僅是去雲南,還有人去其他地方嘗試挖石頭。於是人們逐漸發現,有很多地方其實都有產黃龍玉,包括廣東、浙江等地方。
產地不僅多,產量還大,一下子,黃龍玉的熱度便降了下來,隨後而來的便是鋪天蓋地的爭論。那就是,黃龍玉到底是不是玉?
黃龍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按照成分來說是屬於石英石,石英石歸根究底是一種不值錢的石頭,所以黃龍玉是石頭而不是玉,這難道真的是一場指鹿為馬的鬧劇嗎?其實是玉還是石頭,最後還是要國家權威機構鑑定後,才能給出標準答案。
還有的人質疑黃龍玉的文化價值,黃龍玉比不上翡翠、和田玉,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內涵,它只不過是出道沒多久,在還沒有被大眾廣泛認可的情況下,便被賦予了和翡翠、和田玉一樣的價值,很難讓人信服,而這裡面確實是炒作的因素佔據了絕大部分。
在種種質疑下,黃龍玉的高價盛況已經不復存在,之前有很多想趁機炒作黃龍玉的人,如今都面臨血本無歸的境況,根本高價賣不出去。當然了,儘管黃龍玉產量多,但優質的黃龍玉存量卻是比較少的,相對來說,保值性比較高。
建議大家凡事都儘量不要跟風炒作,面對突如其來興起的事物,更應該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在投資這件事上,謹慎是規避風險最好的方法。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媒體思維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