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瞭解 更多內容
掃碼看影片
紅郵名片
《廣州解放紀念》郵票
1949年10月14日,中國的南大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名城廣州迎來了解放。為紀念華南最大的城市廣州解放,1949年11月4日,廣州市軍管會交通接管委員會發行《廣州解放紀念》郵票。
這套郵票由黨組織委託香港永發印刷廠負責印製,成了唯一一套在香港印製的新中國郵票,也是唯一一套以華南郵政名義發行的郵票。
《廣州解放紀念》郵票全套5枚,分別為:10元,綠;20元,灰棕;30元,紫;50元,洋紅;100元,深藍。
隨著當時郵資的頻繁調整,低面值郵票已不適合使用,廣東省人民郵政管理局先後4次將3種低值票送到印刷廠加蓋改值,形成了未改值的和改值的兩套郵票。
歷史背景:
海珠橋的被毀和重建
一座橋,跨過珠江的兩岸,將廣州南北岸真正地連線起來。它,就是海珠橋。
橋成,橋塌,再被修好,海珠橋真實地呈現了廣州的歲月變遷,是一代代廣州人的集體記憶。
1949年10月14日下午,當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兵臨城下之際,敗退的國民黨軍隊用近百箱炸藥將海珠橋炸燬,妄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的步伐。
但僅在一年之後的1950年,廣州人民就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迅速完成了對海珠橋的修復重建工作,海珠橋以嶄新的姿態橫跨珠江南北兩岸,成為廣州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迎來新生、走向輝煌的重要標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
歷史回顧:
廣州解放加快全國解放程序
“廣州解放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1949年10月14日獲得解放的。”中共廣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武三中介紹說,其實在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尚有部分地區和廣州一樣還未獲得解放,但是總體態勢是人民解放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國民黨殘餘軍隊,解放戰爭的程序大大加快。廣州的解放在當時沒有遇到大的阻礙,還是比較順利的,整個城市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比較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手中。
“廣州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武三中說,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而且廣州當時還是國民黨反動派政府行政院所在地,在廣州解放之前才匆忙遷往了重慶。廣州的解放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程序,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海珠橋是廣州連通珠江兩岸的一條交通要道,也是城市的象徵。”武三中認為,無論從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還是從廣州民眾的心理情感方面,海珠橋都佔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949年10月14日下午,當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兵臨城下之際,敗退的國民黨軍隊用近百箱炸藥將海珠橋炸燬,妄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的步伐。爆炸致使海珠橋中孔鋼樑沉沒,南北大梁折斷,橋墩被炸飛,斷鐵碎鋼和水泥磚塊四散橫飛,造成400多名市民死傷,100多艘民船沉沒,數百間房屋被震毀。
“海珠橋被炸燬,對於廣州的影響還是挺大的,無論是經濟建設方面,還是普通民眾的心理方面和生活方面都有著很大影響。”武三中說,我們經常在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歷史書籍中看到海珠橋被炸燬的照片,斷橋殘墩也成為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國家因長期戰爭破壞而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狀況的真實寫照。
但是,僅僅在一年之後的1950年,廣州人民就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迅速完成了對海珠橋的修復重建工作,海珠橋以嶄新的姿態橫跨珠江南北兩岸,成為廣州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迎來新生、走向輝煌的重要標誌。
他表示,迅速修復被炸燬的海珠橋同樣也是一種象徵,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強大的領導力,能夠團結帶領人民眾志成城,迅速恢復戰爭創傷,重建美好家園;“同時也反映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在翻身當家做主後具有很強的凝聚力,迸發出建設新中國的巨大熱情和強大精神力量。”武三中說。
設計者說:
印刷郵票時曾受反動勢力恐嚇
在1980年11月15日《集郵家》的記載中,設計者馬次航再次回憶起了當時設計“廣州解放紀念”郵票時的情景。
他回憶,在1949年正當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直指廣州時,為迎接華南地區的解放,需要印刷一批非常精緻的高質量印刷品。當時新中國尚未成立,我們自己的印刷條件十分差,黨組織把這任務交給當時較進步的香港永發印刷廠承印,其中有毛主席像、南方券(解放初期華南一帶流通的貨幣),還包括了五星紅旗和《廣州解放紀念》郵票等。
當時的馬次航就在香港永發印刷廠的畫房(設計室)工作。《廣州解放紀念》郵票是在1949年7月~8月間由廠長交給馬次航設計的,郵票中心圖案要求具有郵票特點和廣州地方特色。
“根據這一主題思想,我當時初步考慮從中山紀念堂、愛群大廈、海珠橋等廣州市較突出的建築物中選擇一個作為郵票的畫面圖案。”馬次航回憶,中山紀念堂是廣州市的大型紀念性建築物,象徵舊民主主義革命;愛群大廈是當時全市最高的建築物,但它僅是豪門富商的安樂窩;海珠橋橫跨珠江兩岸聯絡了廣州南北部分,是廣州的重要交通設施。
籍貫是廣東南海的馬次航在去香港之前,曾在廣州生活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回憶說,那時他天天早晚徒步跨過這座當時破爛不堪的大橋,對它比較熟悉且懷有無限的感情。
經過斟酌,馬次航決定郵票採用海珠橋作為圖案進行設計,全套5枚,面值為10元,20元,30元,50元,100元,圖案相同,但各枚色彩不同,以便區別。
在郵票設計好之後,印刷的過程並非是一帆風順的。馬次航回憶,在郵票印刷的過程中,印刷廠內外反動勢力給這件工作施加很大阻力,流言四起,還有恐嚇信和黑名單……
“然而,永發廠的進步工人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衝破層層障礙,短時間完成了這項印刷任務。”馬次航說,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了,《廣州解放紀念》郵票於11月4日在華南一帶大量發行。可是,郵票上作為中心圖案的海珠橋卻在解放前夕被潰逃的國民黨軍隊破壞,殘骸橫臥在珠江河面上。
“解放後不到幾年(實為一年),新的海珠橋就在民眾的努力下重新建起來。”馬次航動情地說,新的海珠橋,橫跨在綠水清波之上,把珠江兩岸綠樹映襯著的大量新建築物緊密聯絡起來,使廣州城變得更加美麗。
“眾所周知,海珠橋當時是廣州的象徵。”廣州市集郵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昇平認為,無論是在港澳地區,還是在海外華僑居住的地方,海珠橋作為一個象徵已經有了它不可動搖的地位。
此外,由於廣州毗鄰港澳地區,在郵票中設計為建築的“中性”圖案也更加容易被接受,通郵之後的使用率也更高。
這套郵票是在解放廣州前設計的,因此留下了舊海珠橋珍貴的歷史映像。1950年,廣州市人民政府重建了海珠橋。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郵政逐漸統一,1950年8月底,這套特殊郵票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不過它已成為研究華南地區新中國成立初期郵政歷史的必備素材,記錄了我國郵政事業的一段發展歷史,也是舊廣州珍貴的影象資料。
紅郵故事:
同時期郵票中唯一在港設計印刷
“這套郵票最大特點,就是在380多套2000餘種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中,它是唯一一套在香港設計印刷的郵票。”李昇平說,這套郵票是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提前為廣州解放後使用郵票做準備而決定印製的,因當時廣東地區沒有印製的條件,委託香港永發印刷廠設計承印,然後運回廣州。廣州解放後20天,由廣州市軍管會交通接管委員會發行。
他介紹說,在解放區郵票中,有4套以城市名稱冠名的紀念郵票,除了“南京上海”“淮南”“武漢”之外,就是“廣州”。雖然郵票銘記使用“華南郵政”,但郵票未用“華南解放”或“廣東解放”紀念,因為當時華南地區也好,廣東地區也好,全境都未完全解放,廣東省所轄的海南島於次年5月才獲得解放。
後來,隨著當時郵資的頻繁調整,低面值的《廣州解放紀念》郵票已不適合使用,在3個多月時間裡,廣東省人民郵政管理局先後4次將3種低值票送到印刷廠加蓋改值,形成了未改值的和改值的兩套郵票。
“這套郵票是新中國成立後一個多月,才發行的解放區紀念郵票之一,郵票除了大量在廣東地區使用外,還有很多在寄往港澳地區和國外平信中貼用,不少信件與全國10多種解放紀念郵票混貼使用,客觀上也宣傳了其他地方的解放區郵票。”李昇平說,珠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聯絡緊密,有的人一週都會寄一次信,所以《廣州解放紀念》郵票的使用量也很大。
他告訴記者,他曾收集到一位汕頭集郵者1949年12月8日寫給英國郵友信件,封上貼了滿滿的《廣州解放紀念》郵票,英文信中說,在汕頭解放後,政府工作人員努力為民辦事,非常廉潔自律。新建立的人民政府沒有禁止民眾與國外親友通訊。此信真實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得到人民擁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