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裡有種魚,外形似劍,頭部有根長“針”,個頭不大,但數量眾多,是常見的小型使用魚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據考證,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鄱陽湖的時候,曾用此魚飲酒慶功。之後,此魚每年作為貢品送往皇宮,針貢魚由此聞名。可當地老百姓卻一直稱它“針弓魚”,針弓魚的由來有個傳說。
從前,鄱陽湖畔有位聰明美麗的漁家姑娘,名叫玉兒。 玉兒自小看到漁人衣衫襤褸,冬不禁寒,夏不遮體,便立志 錄仙學藝,要為漁人縫紉寶衣。 一天,玉兒來到南山,見仙人石上坐著一位老尼,汙手垢 腳,滿面油泥,在身上捉蝨,手上還玩弄著一把金針。那金針 光茫奪目,像是仙家之寶,便上前施禮,不料這老尼嫌打擾了她,朝玉兒唾了一口濃痰, 不偏不斜,正好唾在玉兒鼻樑上。玉兒一不吭聲,二不拭 擦,反而跪在老尼面前。老尼這才笑了笑,問:“你要求我 什麼?”玉兒再拜說: “求仙師賜我仙術。”老尼又問: “你是要榮華富貴,還是要一生幸福呢?”玉兒說:“弟子 只要漁人身上不受寒熱,寧願一生辛苦。”老尼點頭稱讚 說:“如此甚好,我賜你一根金針吧。” 從此,玉兒有了金針,很快便學會了縫紉技藝。她縫紉 出來的衣服,無風也飄舞,黑夜也放光。漁人們穿了,夏日 涼爽,冬日溫暖,大家都不再挨凍受暑了。 可是訊息傳到京城,皇帝卻要玉兒進京,專門為他縫紉 皇衣龍袍。 這日,玉兒正在家中替漁人縫紉衣服,忽見欽差大臣捧 來聖旨。玉兒對大臣說:“煩大人回稟聖上,就說小女子生在鄱陽湖,長在鄱陽湖,一日不可不喝鄱陽湖水,實在很難 遵從聖命。”大臣知難以強求,只好黑夜上京回旨。皇帝一 心要玉兒縫衣,又命人抬了四箱金銀財寶,趕到玉兒家中。 玉兒又對大臣說:“小女子生為鄱陽湖上漁人而生,死為鄱陽 湖上漁人而死。煩大人再復聖上,就說小女子寧要鄱陽湖上 的風和浪,不要金銀財寶裝滿箱!”大臣又連夜轉奏皇上, 皇帝便降旨封玉兒為縫紉大師,並特許帶父母進京,並造大師 府。大臣將封誥送到玉兒家裡,玉兒卻說:“我住慣了鄱陽湖 邊漁人棚,不願住用百姓血汗築成的大師府!我吃慣了鄱陽湖邊的自產糧,不願吃百姓的汗和血!我做慣了鄱陽湖上漁人 衣,不願為你們縫紉綢和緞!”這一來,可把大臣激怒了。 他向皇上奏了一本,皇上大發雷霆,降旨說:“玉兒願上京來 則生,不來則就地斬首!”大臣遵旨,心下便生出一條毒計。
一天傍晚,湖上划來一隻漁船,走下一男一女,衣衫襤 褸,來到玉兒面前大哭,說他們夫妻是鄱陽湖東岸漁民,因 家中有八旬老母,無衣遮身,求玉兒上戶縫衣。玉兒心軟, 連夜收拾金針與銀剪,隨著這對男女,一同上船,往鄱陽湖 東面劃去。划著划著,迎面突然駛來一條官船,靠攏漁船, 那男女便停槳說:“縫紉大師,我家大人有請。”玉兒大吃 一驚,知已中計,急忙掏出金針,往湖中拋去,大聲說: “我寧死湖中,決不上官船!”說完,縱身投入湖中。
玉兒投湖後,被她師傅老尼帶去成仙了。留下那把金針, 卻變成了針工魚。它世世代代在為漁民縫紉數百里鄱陽湖上 的波浪,讓漁民冬天下到波浪之中,便覺溫曖;夏天下到波浪 之中,便覺涼爽。這浩瀚的波浪,就是玉兒為漁人縫紉成的最 大寶衣。
故事摘自《鄱陽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