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市境內,有這樣一處特別的景點:
其佔地面積達100000餘平方米,不僅有著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落,更有著豐富的文物藏品,尤以佛舍利、貝葉經和銅優曇花最負盛名,該景點也因此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重要的是,這裡一直以來只收5元的門票,而且公交、自駕皆可直達,但很多人都錯過了。
這個景點,就是新都寶光寺。
關於寶光寺
提起寶光寺,外地人可能知道的並不多,但在成都當地名氣還是很大的。
據說很是靈驗,所以一直以來香火極旺,與青羊區的文殊寺、龍泉驛區的石經寺形成北中南三方祈福勝地,不少成都人都在這裡許下了美好的願望,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1、
對於寶光寺的由來,有一段頗為傳奇的記載。
據成都文物網公開資料顯示,寶光寺最早建於東漢時期,在隋朝時名為“大石寺”。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那為什麼又改成了“寶光寺”呢?那還要從黃巢起義說起。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黃巢起義軍攻克洛陽,並於次月輕易拿下潼關逼近長安。
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身在長安的唐僖宗李儇被逼無奈,在五百神策軍的護送下,先逃往山南,再逃往四川,最後在大石寺後修建行宮落腳。
某天夜裡,被愁思困擾的僖宗起床透氣,卻不曾想在已經破敗的大石寺佛塔的廢墟中,竟有金光迸射出來。僖宗於是召來隨駕的高僧知玄詢問緣故,知玄告知唐僖宗,此乃祥瑞之兆,塔底必然有舍利。
僖宗命人去挖,果然在塔底挖得一石制的匣子,裡面竟藏著十三粒晶瑩明澈的舍利。當即僖宗便下令重建了十三級寶塔,取名“無垢舍利塔”,同時賜該寺名為“寶光寺”。
也不知是否得了舍利吉兆,中和二年(也是掘得舍利的第二年),黃巢起義軍還真在唐軍的反撲下力盡兵敗,僖宗也得以重回長安。不過,好景不長,但這又是另一說了。
2、
如今遊客所看的寶光寺,卻也不是僖宗時期重修的寶光寺,因為朝代更迭,寶光寺一度毀損重修,如今所見多為清代所重建。
寶光寺有著“寺塔一體、塔踞中心”的典型佈局,中軸線上福字照壁、山門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經樓等建築一字排開。
去到寶光寺,有兩大看點,其一便是剛才說到的舍利塔。該塔高約20米,每級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底層正面龕內塑釋迦牟尼座像,據說那十三顆舍利子至今仍藏於該塔之中。
不過,該塔的看點卻不在於這舍利,而在於此塔在08年地震中受損過,至第七層時有明顯的歪斜。不過,也有人說地震前這塔就有點傾斜。
該寺的另一大看點,便是中國現存的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泥塑羅漢堂了。該羅漢堂為抬梁式木石構架的正方形建築,裡面有超過真人大小的羅漢塑像518尊,這些羅漢塑像或怒或喜,每一個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極具藝術和佛學價值。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轉一轉。
寺院地址:
成都市新都區寶光街81號
公交線路:
在成都乘坐X08路公交在寶光寺站下車,再步行327米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