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篇文章中有一個實驗,這裡想要仔細的解說一下。
如標題所說,是伽利略的斜面實驗,這裡稍微多說一句,伽利略通常被認為是近代科學的開端。他的探究問題的方法至今還是有很多的應用場景。這裡就是透過對實驗的解說來複盤重現一下思考的過程。
先上實驗
在軌道的一邊釋放一顆鋼珠,如果忽略摩擦力帶來的影響,我們發現鋼珠從左邊滾下後,再從右邊的斜面滾上,鋼珠將上升到與左邊釋放高度相同的點;若將右邊的傾斜角減小,鋼珠還是上升到原來的高度,但透過的路程比原來更長;假設右邊的軌道為水平,鋼珠想要達到原來的高度,但是鋼珠無法達到原來的高度,鋼珠將永遠運動下去。
首先,我們可以參考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比如說,盪鞦韆亦或是鐘擺。還有比如喜歡運動的滑板場地,都有類似的情景,鞦韆在來回蕩的過程通常會越來越低,得有一個人站在後面每次推一下,這樣才能蕩的時間比較長。
鐘擺也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後重新調整鐘擺的高度,不然就停下來了。
藉以參考現實中的情況,對於開頭圖中,甲的情況是當小球從左邊滾下來是不可能滾動到右邊相同的高度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裡我們是如何處理這種問題呢?
這裡可把問題分解一下,首先是實驗的問題,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不可能到相同的高度。再者就是,可以稍微探究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每次都低一點呢?
這裡其實可以再設計一個實驗,就我們的生活經驗來看,鞦韆在蕩的過程,每次下降的高度是不太一樣的,比如,在比較高的時候,高度下降的比較快,在比較低的時候反而降的慢,可以來回蕩很多回。那回到這個實驗,我們可以嘗試準備,比較粗糙的軌道和比較光滑的軌道,實在不行,在抹點油【在這裡我們的手段儘可能的從經驗出發】哪怕就是經驗也會告訴我們,比較光滑的軌道小球到達右邊的高度會較高一些。如果想要探究的更深一點,可以嘗試不同的材料,總會得出更高的高度。應該也不會高出原來的高度。
到了這裡,其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不管如何改善實驗的條件,小球是無論如何也到不了原來的高度,可改變的就只有不斷的提高右邊能夠到達的高度。這貌似就很無奈了,一般來說我們對自然的印象是固定的,而這個實驗的結果是右邊的小球會上升到接近原來的高度,至於說有多接近,或許會接近到難以測量。
理性來說,能得到這個結果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這個是一個不能稱之為結果的結果。因為依然得到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
上面就是實驗和實驗能夠得到的比較好的結果了。接下來就可以思考和處理上面的事情了,首先這個結果不是太能夠接受的。那麼接下來就透過邏輯思考的方式來對問題進行一個思考。
第一個思路,那就是這個過程是在不斷減少阻力的情況下得到的結果,那麼是不是可以假設如果把這個阻力減少直到到沒有的情況下,小球到達右邊的時候還會上升一點的高度,到達原來的高度。這種思路貌似是可行的,但是還不夠嚴謹。(這是極限思想)
第二個思路就是,宏觀來看,小球的情況是接近原來的高度,是不是就可以假設小球有上升到原來高度的潛質,導致小球有不斷衝擊到原來的高度,而這種潛質因為阻力消耗了部分。(後面的能量守恆)
聽懂掌聲
到了這裡,不妨大膽想象一下,就預設小球在無阻力的情況可以到達相同的高度。實際上,在這裡的處理方法是在考察實驗的情況對實驗的結果做適當的延伸,來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至於這個結果是不是正確的在這裡的純邏輯的角度下是很證明的。但是,可以在後續的討論中,以這個為基礎,如果從它推出的結果是正確的,那麼可以間接的證明這個的假設是合理的。
以上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小球從左側滾來了,在非常理想的情況下(無阻力,無干擾)滾動到右側的時候可以達到相同的高度。
那麼在理想情況下,如果將右邊的斜邊緩慢的降低角度直到平鋪,由於小球無法達到原來的高度,因此也會一直向右邊運動下去。
觀察小球在右邊的運動,也就是得出一個結論,在無干擾的情況下,小球將一直做直線運動,
ⅰ:理想情況速度是不會增加的,(如果增加,那麼在上述實驗過程小球在到達右邊的時候會高過原來的高度)
ⅱ:理想情況速度是不會減少的,(如果減少,那麼在實驗中小球會停下來,在推理過程中小球不會停下)
因此也可以推匯出牛頓第一定律,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物體會做勻速直線運動或者靜止。
證明完畢。
牛頓第一定律是相對難以理解的,一度也被稱為理想定律,其實是因為在現實中,很難透過實驗來對定律進行驗證,在我們身邊找不到不受干擾的情況,在對第一定律的直接驗證試驗是在宇宙飛船空間站中進行的驗證。
第一定律在平時的使用其實也不多,更多的好像可以來解釋一些事情,其實,第一定律的作用是奠定了經典物理的基礎,因為,他還有一個名字叫慣性定律,給出了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物體的狀態,使得後面的物理問題研究和對物理量的測量有了一個明確的標杆,從此有了參考系的概念。
今天就到這裡,如果各位感興趣或者有期待就請點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