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把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發展為“空中無人機指揮平臺”的討論非常熱烈,但是也有很多網友對這個概念的描述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李小健談》應網友提問,對此做一些簡單的解讀。
首先說一下大概情況:有人機與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夠在聯合編隊的條件下充分發揮有人機及無人機的優勢,同時結合地面指揮控制中心,制定符合戰場需求的具體編隊作戰模式,並使其達到最大作戰效能。
我們來假設一個場景——執行對敵方營地的突襲任務,摧毀敵方地面防禦工事。作戰任務由地面指揮控制中心、有人機、無人機組成的有人機/無人機協同作戰編隊。
首先由數架無人機組成偵察編隊,對目標區域進行偵察,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或有人機的控制下,偵察編隊根據所攜帶的多種感測器搜尋目標區域,然後將獲得的目標區域環境資訊或態勢資訊資訊回傳給指揮控制中心或有人機。指揮控制中心得到戰場全面態勢情況之後,開始分析制定此次任務的整體作戰流程和具體計劃,選擇符合作戰計劃的有人機和無人機型別及數量,組成協同作戰編隊,開始進入作戰區域。
地面指揮中心的打擊任務下發之後,有人機作為移動的二級控制中心,主要負責完成作戰執行階段的具體戰術決策和階段性任務分配,同時需要對戰場態勢進行評估,為無人機進行所需打擊目標的分配,併為其規劃相應的航線,最終以任務指令的方式傳送給無人機。
隨後,多架無人機作為編隊的僚機,對目標區域進行目標探測和干擾防禦,發現目標後,立即鎖定並跟蹤,並將目標資訊和戰場態勢傳送給有人機,請求有人機確認目標並下達是否攻擊指令;待有人機下發攻擊指令後,無人機攻擊目標並進行打擊效果的評估。
在這個設想的常見作戰行動之中,透過資料傳輸和通訊,將有人機作為指揮機,無人機作為攻擊機進行密切協同。透過地面指揮控制中心實現戰場資訊共享、可用資源統一排程及作戰任務的綜合管理。由無人機完成目標探測、識別、攻擊和評估,將探測和評估結果與有人機進行互通,由有人機完成資訊整合,感知戰場態勢,最終共同完成資訊獲取、戰術決策、指揮引導、武器發射和武器制導等作戰任務。
美國“忠誠僚機”進度好像很快,但是被“後來者居上”的可能性很高
從上文可以看到,有人機/無人機協同作戰不是簡單的一個事情,需要突破很多關鍵技術。比如在協同作戰模式下,有人機的資料處理量將大大增加,不但要執行自身任務,還要根據無人機和地面指揮中心傳送的戰場資訊進行分析,為無人機分配任務。因此,簡單有效的協同資訊傳輸方式關係到整個作戰系統的作戰效率。
此外,編隊的任務分配、航路的規劃、作戰效能的評估,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來說,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因此我們對於有人機和無人機的協調作戰要有一個“淡定”的心理,不要因為某些技術或者機型有了發展,就想著能夠“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