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不愧是矽谷工程師,教育孩子也很有一套,為了讓孩子大腦更靈光,具有科學思維方式,他不僅陪孩子閱讀、實踐,還陪孩子看紀錄片,孩子們的思維非常活躍。
常常看到憨爸的文章,為他帶孩子的用心所折服,所以經常偷師學藝。看到他推薦的紀錄片是《像烏鴉一樣思考》,我趕緊找來給二寶觀看,確實很受啟發。二寶也願意積極思考,大膽預測答案,這是以前沒有見過的現象。
《像烏鴉一樣思考》豆瓣評分9.3,B站評分9.8,評價很高,頗受歡迎。
每集10分鐘,一共20集,適合孩子專注力不足的特點,也有利於保護視力。
紀錄片取材自伊索寓言烏鴉銜石子喝水的故事,主要是在培養孩子們的思維方法——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不過只講了觀察、假設、實驗三部分,評估部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讓孩子的大腦活躍起來。
第一、在觀察中思考
給出一個生活現象,讓孩子觀察細微的區別或者變化,引起好奇和探究的慾望。
比如第一集中,手指和水杯的影子靠近,水杯的影子會被手指吸過來,如果將手指換到另一個側面,手指的影子會被杯子吸過去。不管手指在側面還是上面都是如此,把手指換作其他物體也是一樣的現象。令人忍不住思考,這是為什麼呢?
二寶對此也非常好奇,想一探究竟,於是我們就開始思考,只要換手的位置,影子就出現兩種不同的現象,但是換物體不換位置,影子現象一致,那麼就是說不是手和杯子相互吸引,起決定作用的就是位置。
但是具體的原理,我們是不懂的,這需要查閱資料。簡單查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光的衍射,光波在遇到障礙物後會或多或少地偏離光學傳播定律,但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一種可能是半影效應,兩種物體相互靠近的時候,如果本影沒有重合,半影重合,重合處的直射光再有部分被擋住,半影區域會顯得更暗,未重合的半影還是原來亮度,我們看上去就彷彿兩個影子吸引一樣。這個觀點更受認可。
我們經過查閱,又學到了光影知識,拓寬了視野,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第二、德德尼翁動畫學習假設
學習3個動畫小人如何在觀察中假設的方法。
比如有兩個L形管道,一個小人走到第一個管道邊,從一頭扔了一個紅球進去,出來的是紅球。另一個小人換到第二個管道扔球,紅球下去,出來的是黃球。
他們就納悶了,後來經過思考,假設裡面早已經儲存了幾隻黃球,扔下紅球,擠出來的是黃球,如果多扔幾次,就輪到紅球出來了,他們就這樣嘗試,果真出現了想要的結果。
當時我問二寶,“你覺得為什麼紅球扔下去會變成白球呢?”
他說“是變色了吧”,他感覺是管道里面像變魔術一樣,或者有塗色功能,可以將紅球塗成白色。
我覺得他思考得也沒錯,有這個過程就是很好的表現,養成思考的習慣很重要。
後來我又給他介紹了假設的方法,讓他知道事物的發生有很多種可能,沒有唯一的答案,需要不斷探索。
第三、蒼井優的實驗
主持人蒼井優會用具體的實驗介紹一個現象,然後提出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分析。
比如一長一短兩根蠟燭,同時放在玻璃罩裡,哪個先滅呢?最後沒有給出準確答案,只是說二氧化碳比氧氣重,留著孩子自己去評估。
我問二寶:“你覺得哪根蠟燭先滅呢?”
二寶脫口而出:“長的先滅”。
我認為他說的是對的,我猜想是上面的氧氣少,所以長蠟燭會先滅。像二寶是不知道二氧化碳、氧氣這些名詞的,肯定想不出什麼原理。但是可以讓他有個初步認識,以後再遇到時不至於太陌生。
我們又查詢了一些資料,發現不同年齡的孩子對這個現象解釋不同,也很有意思。
小學生認為,長蠟燭火焰更大,用掉了更多氧氣,所以蠟燭會熄滅。
初中生認為,二氧化碳氣流上升,二氧化碳濃度高,導致蠟燭熄滅。
高中生認為,煙的溫度高,又比空氣輕,慢慢集中到上方,使氧氣減少,蠟燭熄滅。
大學生認為,氧氣比空氣重,下方集中較多的氧氣,所以長蠟燭先用完氧氣,就滅了。
不同年齡的孩子,見識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釋,看上去也都有道理,關鍵是他們善於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思考,這是難能可貴的。
第四、彩蛋——生活細節中的科學
在實驗之後,揭曉答案之前,出現一個觀察彩筆的男孩,他在扣蓋子時發現“咔噠”一聲,這是為什麼呢?他仔細觀察發現,筆帽上有幾個小凸起,是用來防止滑落的,正是他們導致扣蓋子時發出了響聲。
這個現象相信每個孩子每天都會遇到,但是有沒有觀察和思考過呢?如果養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思考的習慣,每次發現一點點小秘密,日積月累,那就成了一座了不起的知識寶庫了。
結語
總結下來,這部紀錄片傳遞的思考模式是我們急需要教給孩子的,讓孩子學會注意觀察日常小事,喜歡思考,喜歡提問,喜歡探究,比直接灌輸給孩子一些知識,來得更深刻、更科學。這樣做,孩子的思維會更活躍,讓大腦更靈光。
需要提醒的是,這部紀錄片一定要陪孩子看,不能讓孩子自己看。因為是日語中文字幕,孩子聽不懂,看不準確,一些現象還需要我們幫忙解釋、引發思考,有我們的陪伴,孩子如虎添翼。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