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社交併不單單指同齡人之間的社交,尤其是對於零到三歲這麼小的寶寶與親密照料者之間的關係也屬於社交的一種。大家都知道孩子是成年人的鏡子,我們怎麼做,他們就會去觀察、學習和模仿,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意思,今天他在與你的互動中學到了什麼,明天去到有一個同齡人的場合就會同樣的對待其他的小朋友。
因此當家長跟小朋友互動時,我們要遵循一個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有效互動的三原則,尊重、有所回應以及互惠雙向。那麼在這個基本的原則的基礎上,還有十項具體的小原則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第一個小原則是讓孩子參與到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這個原則很好理解,字面意思,感興趣。家長也許會說,我孩子參加的都是他感興趣的活動,不感興趣的都不參加。是的,這麼小的孩子,當他不感興趣的時候,他就不會參加,更不會專注。無論我們覺得這個活動多麼有趣、多麼有意義,只要他們不喜歡效果不好。因此很多家長得出對孩子自己的結論時,如果忘了這一點,往往會顯得不客觀。
比如我們之前有說過,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運動很好、專注力不好,其實不是的,只是你還沒有發現孩子真正喜歡的活動。當他找到了,你會發現無論多麼活潑的孩子也會開始安靜下來,沉浸在那個活動中去。所以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發現了孩子的興趣點,那麼太棒了,無論我們想引導他學習什麼,都可以從這個興趣點出發。用他喜歡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才會讓寶寶跟我們產生共鳴和有效的互動。這是我要分享的第一個小原則,這個小原則可以讓我們和寶寶之間產生有效的互動。
我們來說第二個小原則,當你可以完全與孩子獨處的時候,我們需要保持優質時間。這裡所說的優質時間,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種說法,比如有效互動或者有效陪伴。我想將優質時間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目的性的優質時間,解釋一下,也就是我們帶著目的去跟他相處,比如我們給他換尿不溼、穿衣服、洗澡、餵飯等等,我們手上在幫助他們進行一些自理的活動,他們或安靜、或哭鬧。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跟他有一些對話,比如我們給寶寶換尿不溼時,我們會說:要給你換一個尿不溼。那我們先來看看你是尿尿啦還是拉臭臭啦?是拉臭臭了,那 先把尿不溼摘下來,然後給你擦一下,乾淨了就舒服了,對嗎?類似的話,很多時候寶寶還小,還不能用語言來回應你,但是你跟他對話會讓他感到被尊重。當我們成年人之間互相幫忙的時候,也要互相講一聲。那麼我們幫助他也要告訴他我們在做什麼,這樣第一,他在後期學習這些自理技巧的時候會更簡單、清晰,同時也學會被別人說明自己在做的事情。
第二種,優質時間是費目的的優質時間,也就是我們在陪伴他玩遊戲的時間。我們之前講專注力的時候講過,家長有時候要在旁邊安靜地觀察,這裡就屬於這樣的時刻,他們在玩他們喜歡的玩具,暫時不需要我們的介入,於是我們找一個最近的地方坐下來,安靜地看著他們玩一會,或者望向窗外,這也是優質陪伴的一種,孩子會感受到專注的魅力,會更加體會到獨立做自己事情的意義。如果我們常有這樣的時刻,那麼寶寶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寶寶,他可以接受自己玩,也可以接受媽媽在旁邊做自己的事情。那麼面對小朋友的時候,他也會接受那個小朋友都去玩自己喜歡的遊戲,而不是非要在他旁邊跟他說說話、互動才行。
第三種優質時間是共同活動,找到了寶寶的興趣,我們也可以跟他一起去做個遊戲。每個寶爸、寶媽都有無數次這樣的機會,需要注意點是一定要有所回應。即便是我們暫時不能對他的問題做出回答,也要有所回應。比如你們在一起搭積木,你的越搭越高,你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沒辦法回答他一連串的問題,你可以直接告訴他,寶寶請你等一會兒媽媽做完這個就回答你。相信我們成人在交往中也不喜歡你跟別人說話,別人卻一直不理你的情況吧。我們言傳身教,告訴寶寶怎麼回應,以後他即便有事情在忙,或者遇到你小朋友在問他的時候,他也會有禮貌地回應。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將繼續分享怎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