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草莽英雄,映入到我們腦海中的,更多的是《水滸傳》中的主角們。這群草莽們平時最愛乾的就兩件事,一件是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另一件事則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每每到一家飯店,推門而入高呼一聲:“小二,切二斤熟肉,來一斤好酒,一碟花生米”。店小二一看來者不善,便緊著張羅。
不出一會便將熟肉、酒、外加花生米端了上來,緊接著便是好漢們大快朵頤的鏡頭了。
更有甚者,熟肉顯得有些寬泛了,很多好漢都指名道姓的點餐:“熟牛肉”。
很多不解的觀眾便開始噴了,在歷史上很長的時期,牛都是禁止宰殺的,你好漢不怕被請進去喝茶,但開飯店的能不害怕嗎?
因此,好漢們吃的熟牛肉,更多的是認為作者在以此烘托好漢們的豪放形象。可當我們翻閱史書時,發現這並不僅僅是一種文學的表現形式。
在宋代,平常人吃點牛肉,還真就不過分,牛肉是允許被端到尋常人家的餐桌的。在這時,槓精多半會站出來指責我:“你瞎說,明明宋代是明令禁止殺害耕牛,尋常百姓哪裡吃得上牛肉?”
宋朝草莽百姓們,究竟吃得上牛肉嗎
注意,在宋朝時期,法令上規定,禁止私宰,而非禁止吃肉。私自宰殺要不得,但相關部門可以宰呀。正規途徑獲得的牛肉,老百姓就能夠過過嘴癮。
在宋朝時期,主流上都喜歡吃羊肉、其次才是牛肉、至於當今大行其道的豬肉,在宋代是一個尷尬的存在。怎麼個尷尬法,文人士大夫感覺豬的成長環境不太優雅,進而連它的肉都不屑於吃。
老百姓呢,就更不願意去飼養它們了。因為老百姓平時飯都不怎麼夠吃,他們更沒有多餘的食物來餵豬了。加上文人士大夫不太喜歡,豬肉的價格就更上不去了。
再者豬肉不受上層社會歡迎,也沒有什麼好的烹飪方法,老百姓們也不喜歡吃豬肉,儘管豬肉很便宜。
停停停,有點跑題,這咋說牛肉還聊上豬肉了,咱下面接著說豬肉,阿呸,說牛肉。
上文也說了,宋代的有關部門禁止私宰耕牛,言下之意,他們制定了相關條款,設立了專門的部門來宰牛吃肉。
例如那些年老體弱,不適合再拉犁耕地的牛,那些出意外受傷無法醫治的牛,還有一些由於意外而死亡的牛,統統都是符合屠宰條例的牛。
這些牛基本上都會被送到餐桌上。正因為如此,在宋代如果想吃牛肉,那太簡單了。在一個適當的機會,讓牛出意外就可以了,畢竟,牛也不會說話告狀。
接著回到上文說的,如果好漢們沒有指明,到底小二會給端上來兩斤什麼肉?
好漢未指定,小二會端兩斤什麼肉
或許你會說羊肉。羊肉雖然在高層比較受歡迎,但價格他也高。到了宋朝中後期,宋朝最便宜,最親民的肉,竟然成了豬肉。
上文咱也分析了,豬肉它不好吃,也賣不上價格去,怎麼就成了最親民的肉了?首先來說,豬肉便宜,這就是優勢。
還有就是,美食博主蘇軾的大力推廣。蘇軾當年被貶謫到黃州之後,當一個小小的團練副使,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他只能自己開荒種地。
在當時,文人士大夫去開荒種地,是要被世人所恥笑的。可蘇軾早就看開了,肚子要比面子重要多了。
就蘇軾種地賺的那點錢,姑且也只能夠買點豬肉來改善下生活了。就是他,靠著詩詞俘獲了大批粉絲之後,又開始涉足美食界,竟然還發明出了“東坡肉”。
蘇軾原本就是精英界士大夫的代表,而且粉絲極多,而且他發明烹飪的東坡肉的確是好吃。就這樣,人們對於豬肉也多由當時的牴觸,慢慢地從心理開始接受。
隨著人們跨過了心理的這道坎,再加上烹飪方法的提升,豬肉價格便宜的優點被無限放大,竟然有了取代羊肉之勢,畢竟,窮人還是佔絕大多數。
而草莽英雄,他們平日裡也多過得比較拮据,畢竟,劫富濟貧這件事,可不是兩個嘴皮子一碰就能辦成的。他們的錢需要拿命去換,富人身邊的保鏢又多,所以在實際踐行中,好漢的日子也不好過。
如果不指名道姓的點牛肉、羊肉等名貴的肉類,小二多會預設為他們上二斤豬肉,畢竟豬肉價格便宜,而且還容易果腹。
後記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要GET到兩個點,第一便是宋代雖然禁止私自宰牛,但老百姓也可以透過正經途徑來吃上牛肉的,只不過價格比較貴而已。
再者,好漢們的錢包也不一定時刻都是鼓著的,如果好漢沒有點名要來二斤牛肉,小二多會為他們上二斤豬肉來果腹。
畢竟,好漢也要面子,囊中羞澀也不能丟氣勢,如不點名,二斤熟豬肉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