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近年來反覆強調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的威脅,論其理由不外乎是“飛行速度太快”“留給反導系統的反應時間短”“飛行軌跡難以預測”等,老司機的耳朵都快聽起繭子了。
但美國《防務新聞》近日披露,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更要命——整個美國反導體系的基礎都因此動搖了。
反導系統運作的基礎是什麼?首先是準確的探測和跟蹤,計算飛行軌跡,然後才是引導攔截導彈實施反導作業。如果第一步都沒法做到,那反導還從何說起?
五角大樓面對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時,就面臨這樣的難題。
《防務新聞》稱,美國國會擔心美軍現有的雷達技術,難以探測在低空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正立法要求五角大樓在11月提交報告,具體說明如何解決此問題。該報告需要包括美軍當前探測高超音速武器能力的評估,改進雷達計劃的全面計劃以及對現有雷達升級的費用等。
之所以美國國會如此擔心,是因為美軍提交的各種報告顯示,高超音速導彈對美軍反導系統的影響遠不像五角大樓說的那麼“輕描淡寫”。
一名匿名專家告訴《防務新聞》,高超音速導彈在飛行過程中與空氣劇烈摩擦產生數千度高溫,將導致空氣分子電離並形成包圍導彈的“等離子體鞘層”。它可以吸收反導雷達傳送的電磁波,而不是將其反射並彈回。因此高超音速導彈更難被發現。
以“東風-17”為代表的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飛行,受限於地球曲率影響,美軍現有的傳統反導雷達難以在數千公里外發現這種“相對靠近地面”的導彈的行蹤。此前五角大樓主要指望利用太空偵察衛星實施跟蹤,去年開始研製的“高超音速與彈道追蹤太空感測器(HBTTS)”由數百顆近地軌道的偵察衛星組成,號稱是美國當前唯一一種能在攔截高超音速武器時提供精確射控資料的衛星星座。
然而《防務新聞》稱,真實的情況是,太空感測器無法解決低空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探測問題,接受採訪的專家表示,因為衛星攜帶的雷達或紅外探測器只能發現在中高空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而低空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不但可以進行不規則的機動,而且“看起來就像是非常暗的點”,很難與其他地面雜波區分開來。
因此在太空衛星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在低空探測高超音速武器的唯一方法是在地面上使用高功率雷達——衛星平臺無法容納觀察高超音速導彈所需的雷達功率。
該專家稱,美國現有反導雷達功率還不夠強大,也不具備制導攔截導彈所需的高解析度。“雖然目前用於防禦北美區域的北方預警系統相當強大,但仍需要針對性升級。”其中包括更換新硬體和電子裝置以適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頻寬需求,以及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改進檢測和跟蹤導彈威脅的反應速度,預計升級北方預警系統的成本約為100億美元。
當然,這些地基雷達升級之後是否真的能探測到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以及如何解決地球曲率帶來的探測距離近的問題,五角大樓也沒有打包票——不行就繼續花錢升級唄,反正錢都留給美國那幾家軍工巨頭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不信我們等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