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近不消停,歐洲的能源危機越鬧越厲害,歐洲現在不僅缺天然氣,還缺石油,還缺日用品,真可謂是亂成一鍋粥。能源風暴正在席捲歐洲,甚至在未來可能擴散到全世界,那麼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歐洲為什麼會搞成現在這個樣子,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個話題,我認為主要是有4點原因存在。
第一個就是現在的世界過於心急地想要進行新舊能源的替換,由化石能源轉化向新能源,這就引發了能源缺口在不斷的擴大。
歐洲這幾年十分重視新能源的發展,新能源表面上聽起來高大上,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等之類的自然的環保的能源,來代替化石燃料節能減排,保護世界的環境,但是要追其本質的原因,其實還是因為大家想換一個新的賽道重新競爭,重新建立起永久性的割韭菜機制,搶佔先機。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這樣的一種生產關係的,發達國家它出技術,它提供資金,然後發展中國家它出勞動力,它出資源進行生產。那麼在這一套經濟發展的秩序中,發展中國家背後它是嚴重的依賴化石能源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工業發展是離不開化石能源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舊能源。
不過經濟發展到現在,全世介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發展中國家也開始慢慢地變強大了,他們開始追求產業升級,他們想把技術國產化想提升自己的實力,這個時候你想一想,如果說發展中國家成功的技術轉型產業升級了,然後它的生產能力還是遠強於發達國家的,那麼在以後還有發達國家什麼事,誰還聽發達國家的這些發達國家,他們還能安心的躺著擱世界的韭菜嗎?
所以說新能源這個概念的提出,它本質上就是拿氣候作為幌子,拿環保作為幌子,試圖透過限制碳排放來限制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讓他們的發展別太快了,讓發展中國家在產業升級技術升級的關鍵的轉型階段,永遠無法完成它的原始積累,進而來鞏固那些發達國家自身的各種的優勢,所以說新能源是他們建立的一種新的長效的割韭菜的機制,也是一個新的賽道,因為在舊的賽道上發展中國家要超越他們了嗎?
本來發展中國家在整個的產業鏈中能獲得的利潤就是非常低非常少的了,現在發達國家提出了新能源這個概念之後,他們還得交一大筆的碳稅,這不就相當於提高他們的生產成本了嗎?那麼發展的越快是不是就得交更多的錢了,這樣的話發展中國家什麼時候才能完成自己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什麼時候才能完成產業鏈的升級,新能源的概念一出就相當於可能永久性的鎖死了產業鏈的底端,他們就想讓發展中國家一直當打工人,然後發達國家就每年繼續可以躺著收割韭菜收錢,而且還不用擔心別人可以超過他,自己不得不說這真是個損人不利己的辦法。
所以說大家很容易理解,為啥在以前美元非要跟石油掛鉤,就是石油它太重要了,現代工業化生產哪個國家都離不開石油,在過去哪個國家想發展經濟,想要工業化,就肯定得儲備大量的美元去買石油,這樣就讓美元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全世界的硬通貨了。
當然在這個時候,像歐洲日韓這些發達國家,他們也想在新能源的這條新賽道上大展宏圖,因為他們也苦美國很久了,也想在新賽道上能夠一騎絕塵跟美國拼一拼,他們想試圖繞過石油美元的不斷收割,最後能在新能源的時代,當一個新的化石人重新複製美國走過的那條收割全世界韭菜的老路,雖然現在誰提起美國割韭菜,那都是咬牙切齒,但誰又不羨慕他坐在那個位置上,歐洲日韓都是這樣的,他們不想被美國割韭菜,但同時他們還想著割別人的韭菜。
再說第二點,全世界的供應鏈因為疫情等等的原因在不斷的中斷,供應鏈短缺的問題就讓供給端比需求端有更加劇烈的下滑,進而就出現了一種資源錯配的現象。我們看到全世界在新冠變異病毒的影響下,已經開始大印鈔票想解決經濟問題,問題是雖然遷移了那麼多,但是商品能跟得上嗎?商品跟不上有什麼用?為什麼商品跟不上?就是因為供應鏈的短缺,它一時半會恢復不了,很多小的企業,那些小的生產鏈經過疫情的打擊之後就徹底的涼了,就再也恢復不了了,就相當於消失掉了。
如果要再重建那些倒下的供應鏈,那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因為過去的經濟全球化能形成這一整套的供應鏈,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那是一個長期的。
現在不光是石油,其他各種各樣的物質,包括商品都處在一個嚴重短缺的情況下,而且最關鍵的是你看那些小的供應端都紛紛倒下恢復不了了,這個時候市場上的需求還是存在的,還是巨大的。
其他仍然在執行的大的供應端,他們這個時候也很難快速給你擴大產能,去彌補那些一倒下的這種鏈,從而去維持整個市場的供需平衡,這是很難的。
而且那些大的供給端,他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去分管國產?你想想最近10年石油的價格一直都是在下降的,最高也才147元附近,到現在還沒有突破,每一次的高點都會比上一次的高點更低一些。
所以說那些供給端他也不是傻子,這個時候他們要是擴大供給,賣出更多的石油或者是其他的資源,那不是虧大了嗎?而且那些賣資源賣石油的國家往往都是單一型的經濟體,中東的很多的石油大國,他們主要就是靠石油獲得整個全國人民的福利待遇好生活都是靠賣石油換來的,再加上這些年美國搞頁岩油就,把油價壓得死死的,一直讓那些賣石油的國家處於一個半飢餓的狀態。
這個時候他們怎麼可能突然就敢擴大供給美國,現在他開始為了發展新能源了,才讓大量的頁岩油廠不斷的減少供給,這才讓石油有了一點點喘息的機會。
這些石油大國資源大國大機率就會趁著這個機會先把價錢給漲起來,好在全球正式轉型到新能源之前賺足了錢,因為畢竟你這個新舊轉換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們會趁機再靠那些舊能源大賺一筆銀子,同時他們也會想辦法完成一個轉型,所以說大概未來的十年油價可能會漸漸的走高,所以說歷史有時候是非常的相似的。
上次的大滯漲期間,能源的拉伸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我們講一下第三點,美國在以前不斷的插手歐洲和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北溪二號它就不斷的去拖延去施壓,美國過去種種的阻礙行為,就導致現在的供給端它不能快速的進行擴產了。美國為啥要干擾俄羅斯和歐洲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工程,也是因為美國擔心俄羅斯和歐洲攪和在一起,又讓俄羅斯重新靠賣資源,發家致富了,這裡不得不提普京,還多虧了他。
因為在普京上來之前,俄羅斯的那些能源基本上都是被寡頭控制壟斷的,而那些寡頭背後的資本也都是海外的那些人,在過去就算能源價格再好,也跟俄羅斯沒什麼關係,最後賺錢都是海外的那些大資本家,當時俄羅斯經歷了種種的事情,本來就挺窮了,唯一賺錢的專案資源還被國外勢力給拿走了,這還怎麼發展呢啊,怎麼進行財富的積累,直到普京上臺後,他就把那些控制資源的寡頭一一拿下,然後把資源又重新變成由俄羅斯國家來掌握,於是後來俄羅斯就能靠賣資源的錢用在俄羅斯國家的建設上,並且還可以支援一些國家的福利。
而且在美國每一次想把通脹轉移給全世界的時候,放水印鈔的時候,大宗商品漲價進行收割的時候,俄羅斯也能順帶搭個便車佔個便宜,他就靠著賣天然氣,多賺不少錢,這些行為都讓美國非常不開心,因為美國控制了全世界很多的主要的資源,就算不是美國控制的,也得是他的盟友和小弟控制的,美國就是在推進通脹的過程中,透過資源價格的上漲,然後美國才可以從資源上大大的獲益。
結果現在好了,被普京插了一腳,結果這個錢就到不了美國那些資本家的口袋裡,反而是被俄羅斯轉走了,美國它能不耿耿於懷嗎?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美國多次在北溪二號上給俄羅斯搞事情,干擾俄歐的天然氣合作,所以說以至於現在歐洲的天然氣供給出現了一些問題。
那麼說一下第4個原因就是因為現在全世界出現了一些極端的氣候,今年冬天比較冷,尤其是歐洲他遇到了60年一遇的拉尼娜寒冬了,歐洲今年的冬天會特別的老,所以他們對能源的需求會比以往更多,可是這幾年又是歐洲搞新能源的時候,又遇到了供應鏈中斷的問題,這些都讓供給端在不斷的減少,但同時歐洲的需求又在不斷的擴大,這不就造成矛盾了嗎?
所以歐洲最近的能源才出現了短缺,而且這次的短線可能只是剛開頭,並且能源短缺這個事,它可能不僅僅出現在歐洲的某一個國家或者歐洲的這一個地區,它很可能是一個全球範圍性的,我們看到今年又恰好是全世界搞碳排放的第一年,如果說就那一個個別的國家出現了能源短缺的現象,我認為它是偶然的。
但是現在看整個歐洲甚至是整個世界大範圍都可能出現能源的危機,那麼是不是就可以預見,在以後整個碳排放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和舊能源它們的競爭可能會越來越激烈,而且舊能源他不會坐以待斃的,那麼他會在最後的時間進行一個反覆。
新能源和舊能源它的交替轉換也是需要時間去過度的,那麼這樣的新舊轉換也會讓能源的缺口不斷的去擴大,也許滯漲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