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胡勇麟 中國傳媒大學MBA
說到德國,很多人知道是高度發達,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德國也是人口密度很高的國家。為了讓大家有初步印象,先來幾組資料對比。
土地面積 常住人口(2013年資料)
德國 35.7萬平方公里 8080萬
四川 48.5萬平方公里 8100萬
雲南 39萬平方公里 4590萬
黑龍江 47.3萬平方公里 3831萬
貴州 17.6萬平方公里 3562萬
所以,僅從人口密度來看,筆者認為,德國小鎮和家庭農莊模式值得中國一些省份在發展城鎮化過程中參考和學習。
話不多說,旅行開始。從斯圖加特駕車三個多小時,經過慕尼黑,接近目的地後從高速公路駛出,經過七繞八繞的小路,我們在晚上10點左右終於來到要住宿的農莊。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們安頓下,然後就消失了,甚至沒有先收取房費,久違了的那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瞬間溫暖了全身。一大早起來,撩開窗簾,立刻被窗前的畫面所吸引。
人到屋外,面對青色的大山,腳下翠綠的草坪,小路通向遠方,一時間竟有了世外桃源的感覺。森林近在咫尺,只需幾分鐘,立即可以和森林親密接觸,走在天藍地綠,空氣清晰的山道上,旅程的疲憊頓時消失無蹤了。步行半小時,幾乎碰不到行人,沒有商店,找不到可以上Wi-Fi的地方,只有鳥鳴的聲音和遠處吃草的牛羊在陪伴。
步行了一小段,回頭望去,這才清楚地看到我們居住的農莊所處的位置。地處一個山頭的山腰地帶,由一條窄窄的道路指引而上,房子後面就是森林。由於是晚上自駕而來,我們當時有些擔心是不是走錯路了,只記得直到看見屋外迎接我們的主人,才放心下來。
雖然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很多國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德國多數農場並不大,全國小型家庭農場佔70%以上。農場主生活富足,但是日常工作也很辛苦,每天早上不到5點就要起來擠奶,然後送到山下的商店,回來後要把牛兒趕上山去吃草。日常修繕農機,儲備草料,房屋清潔等工作忙個不停,印證了中國的古話:農活是做不完的,就看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的確,即便是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享受乾淨整潔的環境,富裕的生活,也必須付出辛勤的汗水。看,主人正在把牛兒引上山,透過狹窄的牛道,牛兒進去後只能往前走。牛道讓牛兒不會亂跑,既維護了房屋周邊的環境,又能讓牛兒自主返回牛舍,主人放牧更輕鬆了,德國人的細節讓人佩服。
相比農場主的辛勞,牛兒則要舒服得多,每天的任務就是在天然的牧場吃草,曬太陽,產奶。這種環境下的牛奶,質量上確實有更多的保障,因此,德國產的奶粉也成為了中國人到德旅遊搶購的商品之一。下圖就是一邊曬太陽一邊吃草的奶牛。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以農莊為根據地在附近遊覽。臨走時農莊下起了雨,在雨中的陽臺上,突然發現花兒開得如此豔麗。我們每天早出晚歸,有時竟然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其實對於德國多數家庭而言,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弄弄花草,讓住宅顯得更融入自然,更有生活的氣息。
陣雨過後,天逐漸放晴,山顯得更青了,山谷升起白色的雲霧。
雲霧尚未完全散去,近處的森林中突然冒出兩道美麗的彩虹,我立刻拿出手機拍下,這美麗的彩虹彷彿是上天送給我們最美好的離別禮物。
巴伐利亞農莊之行的美麗畫面從窗簾開始,那麼告別之旅也就由窗簾結束吧!
總結:我所住的這個農莊,祖輩從1384年開始經營,現有兩棟住宅,一棟牛舍,兩個車庫,大概60多畝坡地草場,養有6頭奶牛和一頭牛犢。農場主一家的主要收入除了賣牛奶外,就是作為家庭旅館接待遊客,一家三代6口人,生活富裕而自得。中國現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但是經常看到的是一味求大求全,就連西南一些貧困縣的農業招商,都是5000萬到1億的起,一個專案佔地幾千甚至上萬畝。對於這種發展模式,感覺未必適合山地丘陵地區,甚至有些本末倒置。這樣的招商專案,實際上無助於當地農民變富裕,相反只會削弱農民的競爭力,讓當地農民逐漸淪為徹底出賣體力的勞動者。換一種思路,儘量地給農民土地使用權保障,給予小資金的生產建設扶持,學習德國,韓國,日本等人多地少的國家的經驗,或許才能真正讓農民走向富足的生活。
補記:德國實行土地私有制,產權終身,如上圖中類似的農場價格大概在100到200萬歐之間,只要農場主願意出售,任何人都可去買,國籍不限。土地是私有的,但是所有者卻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比如建房建屋是需要申請的,樹木也不是隨便能砍伐的,土地荒蕪是要被罰款或者回收的等等。有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德國政府並不擔心土地壟斷,而多數德國農場也不願做大,僱人的成本很高,外加超過一定收益高稅,還不如一家人自己經營更加自在。這些好的管理思路,或許可以作為中國一些省份發展農村經濟的試點。